对于脑血栓这个疾病给老年人的心里和生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又因为总是用到很多的治疗方式却不能有什么效果。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对于脑血栓有一些辅助的治疗方式,利用一些辅助治疗是对于治疗疾病有着很大的效果的,那么,脑血栓辅助治疗方式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脑血栓的形成有何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500pm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可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动脉分叉处多见,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推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人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急性期控制血压,防治脑水肿,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还可道医嘱应用溶柱、抗凝、钙桔抗剂,清除自由基和脑保护剂的应用。
2脑血栓辅助治疗方式有哪些
气功疗法
老年人存在脑血栓易患危险因素时,在未中风之前,可以采取气功预防,主要有以下几种功法可供参考:升降调息功、中风导引功、导引静坐功、健脑功、舒筋活血功。
按摩疗法
1、推头:用两手大小鱼际按住头部两侧揉动,由太阳穴揉到风池穴,然后改用两手拇指揉风池穴,以达到酸胀为度。
2、按摩涌泉穴:晚上睡前,端坐,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摩两足底中心的涌泉穴,或者用左足跟搓右足的涌泉穴,用右足跟搓左足的涌泉穴,各按摩50次,按摩时只能搓向足趾方向,不可回搓。
运动疗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使人强壮、长寿。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增强抗病力。
3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脑疝)的危险。
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4定期输液能预防脑血栓发生吗
一、定期输液能预防脑血栓发生吗?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并不一定能预防脑血栓。
每年秋冬季一到,不少老年人到医院输液,认为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脑血栓、心梗风险。这个观念危害很大。首先单一血黏度化验作为脑血栓检测指标缺乏依据。其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是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这些斑块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脑梗、心梗。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预防脑血栓进程密不可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定期输液只是突击行为。
二、不要认为脑血栓根本不能预防
常见的脑血栓的治疗误区是,脑血栓根本不能预防,很多人都认为脑血栓是不能预防的,这种认为是极为错误的,其实脑血栓是可以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就能很好的防止脑血栓病发生。调查表明,与脑血栓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代谢综合征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在低胆固醇膳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梗风险。
三、不要认为保健品可以预防脑血栓
采用保健品预防脑血栓的作用还不明确。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的主要药物,而且它的用药经验已验证了“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素食、多运动能预防脑血栓
胆固醇异常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在导致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不可改变。而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引起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过高。此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有吸烟习惯,很多体重较轻的瘦人与严格素食者也遇到发生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问题。只要有上述危险因素,都可能出现脑血栓。
五、体检化验单在指标范围内就是正常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脑血栓病多发于中老人年身上,因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的指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做身体检查时最好到大点的、正规点的医院去做,这样才有保障。
5吃什么食物对脑血栓患者有帮助
1、脑血栓患者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脑血栓患者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3、脑血栓患者要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4、脑血栓患者要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5、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业的发展,各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
6、脑血栓患者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温馨提示:
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