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提拉重物、运动不当等因素造成各种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情况,而其中膝关节韧带损伤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这里承载着整个人的重量,各种超人体肌肉、骨骼负荷的活动都会传导到膝关节的位置,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应该怎么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有明显外伤史。
2.膝关节肿胀、疼痛,被动伸屈时疼痛加剧,关节松弛而不稳定,活动受限,抽屈试验阳性。
3.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骨片撕脱骨折。
4.膝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二)证候分类
1.中医证候分类:
(1)筋断筋伤:伤后膝关节肿胀严重,剧烈疼痛,皮下瘀斑,膝关节松弛,屈伸障碍。舌暗瘀斑,脉弦或涩。
(2)筋脉失养:伤后迁延,肿胀未消,钝痛酸痛,喜揉喜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上下台阶有错落感。舌淡少苔,脉细。
(3)湿阻笳络:伤后日久,反复肿胀,时轻时重,重坠胀痛,屈伸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或滑。
2.病理分类:
(1)前十字韧带损伤:有过伸暴力或强力外展外旋小腿病史,多合并内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撕裂,膝部肿痛,关节内积血,前抽屉试验阳性。
(2)后十字韧带损伤:有暴力自前方打击胫骨上端病史,可合并前十字韧带的部分损伤,膝部肿痛,关节内积血,后抽屉试验阳性。
2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机理分类
解剖概要维系膝关节稳定的结构包括骨结构、肌和韧带组织,其中韧带结构为:①内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髁,分为深浅两层,浅层纤维为三角形,坚韧有力;深层与关节囊融合,部分与内侧半月板相连;②外侧副韧带:起于股骨外上髁,它伸向远侧呈腱性结构与股二头肌腱汇成联合腱止于腓骨头,在外侧副韧带和外侧半月板之间有滑囊相隔;③前交叉韧带:起于胫骨平台间隆凸前内侧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止于股骨外髁内侧面后部,它可限制胫骨前移、膝关节过伸、内外旋转及内收和外展,其胫骨附着点比股骨附着点面积宽大,故股骨附着点损伤较多;④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平台间隆凸后部平台后缘的关节面下方,止于股骨内髁外侧面后部,它可限制胫骨后移、膝过伸、内旋、外展和内收;⑤关节囊:关节囊的纤维层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
病因、病理与分类韧带损伤后,其制导稳定作用受到破坏,膝关节可出现不稳定。常见的损伤类型有:
1.屈曲、外展、外旋损伤主要造成前内侧旋转不稳定,是较常见的损伤。一般足和小腿着地固定,身体向对侧倾斜旋转或暴力来自膝或小腿前外侧,首先伤及内侧结构,然后是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被称为膝关节损伤O’Donoghue三联征[图77-17(1)]。
2.前后移位损伤膝关节屈曲位胫骨近端受到来自前方的暴力,可造成PCL断裂[图77-17(2)]。
3.过伸损伤一般认为前交叉韧带先受到损伤,然后是后侧结构、后交叉韧带。主要造成后侧不稳定[图77-17(3)]。
4.屈曲、内收、内旋损伤主要伤及前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和体检仔细询问膝关节损伤史十分重要,尽可能问清受伤机制,以判断不稳定类型。检查可发现膝关节肿胀、压痛、关节积液、功能丧失。常用的检查方法:
(1)侧方应力试验:包括膝关节0°位和30°位侧方应力试验,0°位侧方应力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合并损伤。
(2)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抽屉试验要求在旋转中立位、外旋15°和内旋30°三个体位上进行。Lachman试验是在屈膝10°~15°时作抽屉试验,比在90°位作抽屉试验阳性率高。
图77-17膝关节损伤的机制
(3)轴移试验(pivottest):握住病人足踝,使小腿处于内旋位,膝外翻位,屈和伸膝关节,患膝在20°~30°范围内突然出现错动为阳性,提示前外侧旋转不稳定,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
(4)旋转试验:双膝90°时被动内旋和外旋,再在45°和0°位检查,与对侧对比如有差异提示内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可能有旋转不稳定。
2.影像学检查应仔细阅读X线平片,注意发现因韧带牵拉引起的撕脱骨折,并注意有无胫骨平台骨折。应力X线检查对韧带损伤和不稳定的诊断有价值。如膝关节0°位内翻和外翻应力下摄片,观察相应内或外侧间隙改变。膝关节90°位前后应力下摄片,观察胫骨的前后移位。膝关节在外旋过伸应力下斜位摄片,观察膝关节有无过伸后外间隙加大。
MRI检查须注意各层面显示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特别是异常信号。
3.关节镜检查有助于观察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深面及关节囊韧带损伤,骨软骨骨折。
治疗目的是恢复韧带的正常力学功能,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仅有少数韧带不完全断裂,没有急性期不稳定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外,其余均应采取手术治疗。有些韧带完全断裂,但未出现急性期不稳定者,仍须手术治疗。
1.内侧结构的修复修复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关节囊,原位修复困难者可行替代成形术。注意并发损伤,术前应全面判断损伤情况,术中探查明确损伤病理,掌握修复程序,设计手术方法。陈旧性内侧副韧带损伤,存在膝关节不稳定者,可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替代,或用鹅足腱移位术行动力重建。
2.外侧结构修复除外侧副韧带损伤外,应注意腘肌腱、股二头肌腱附着部、弓状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
3.前交叉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理类型有三种:①自髁间隆起撕脱带有骨块者,可用钢丝通过胫骨打通的隧道原位固定。②自股骨附着部撕脱者行端-端吻合有困难时,可通过附着部做骨隧道以尼龙线或钢丝行腱-骨固定。或使韧带上缝线不通过骨隧道,而是引向后方,绕过外髁顶部,固定于外髁厚韧的软组织上。③体部断裂者断端多不整齐,如行端-端吻合有困难,可反向通过附着部骨隧道作固定。
4.后交叉韧带修复后交叉韧带损伤病理类型及修复方法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类似。对于陈旧性损伤,有膝关节明显不稳定症状的病人,可施行动力性重建手术。
近来,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技术日趋成熟,先将韧带残端清除,在定位导向器引导下开通两个骨隧道,在屈膝90°时使移植物穿过隧道,分别将两端固定于骨外。
对于陈旧韧带损伤,不稳定程度轻者,可通过活动锻炼,增强肌力,维护动力性稳定结构。不过远期效果难以满意,多需重建术。
3膝关节炎症是怎么引起的
1.慢性劳损,一般生活在农村或者一些需要常年劳作的人是比较容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由于长期的劳作,姿势不良或者担挑一些重物等会令膝盖产生高频率的摩擦,最终导致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
2.肥胖,一些饮食不规律又不爱运动的人往往是肥胖症的高发人群,如果体重过重或者快速增加,都会加大膝盖骨的压力,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病风几率。
3.骨密度,骨质疏松的患者承受的压力就更小,如果一旦膝盖受到重压,非常容易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所以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性关节炎,大家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
4.外伤,外伤是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经常性的膝关节损伤,例如碰撞、骨折、软骨损伤等都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出现。
5.遗传因素,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骨性关节炎患病史的,后代患骨性关节炎的几率要高出2-3倍。而且骨性关节炎主要发生在女性朋友身上。
4?膝关节韧带损伤有哪几种
1、内侧副韧带损伤
为膝外翻暴力所致。当膝关节外侧受到直接暴力的使膝关节猛烈外翻,便会撕断内侧副韧带,当膝关节半屈曲时,小腿突然外展与旋也会使内侧副韧带断裂,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于运动创伤,如足球、滑雪、摔跤等竞技项目。
2、外侧副韧带损伤
主要为膝内翻暴力所致,因外侧方髂胫束比较强大,单独外侧副韧带损伤少见,如果暴力强大,髂胫束和腓总神经都难免受损伤。
3、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伸直位下内翻损伤和膝关节屈曲位下外翻损伤都可以使前交叉韧带断裂。一般前交叉韧带很少会单独损伤,往往合并有内、外侧韧带与半月板损伤的但在膝关节过伸时,有可能会单独尊上前交叉韧带,另外,暴力来自膝关节后方,胫骨上端的力量也可使前交叉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损伤亦多见于竞技运动。
4、后交叉韧带损伤
无论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或伸直位,来自前方的使胫骨上端后移的暴力都可以使后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损伤少见。通常与前交叉韧带同时损伤,单独后交叉韧带损伤更为少见。
5如何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1.新鲜侧副韧带损伤
(1)部分断裂:将膝置于150°~160°屈曲位,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后可带石膏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石膏,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尤其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2)完全断裂:应立即进行手术以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若合并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应先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复侧副韧带。
2.陈旧性侧副韧带断裂
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若膝关节很不稳定,可用邻近部位肌腱做韧带重建术。
3.前交叉韧带损伤
凡不满2周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应争取手术缝合,目前多采用在关节镜下做韧带缝合术。
4.后交叉韧带损伤
应在关节镜下早期缝合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