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多小孩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吃症状,在平时说话时总是会吞吞吐吐的,家长们在发现之后总是会感觉到十分担心,但是又想不出合理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纠正。今天小编就会将一些纠正儿童口吃的措施作出一系列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家长解决这一难题。
目录
1小孩结巴怎么回事
小孩结巴出现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小孩结巴和遗传就有很大的关系,小孩结巴还和心理的问题以及生理的疾病有关,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治疗。
1.遗传因素
已有学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关5。但是基因导致口吃这一假说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探明这类家族发病到底是源自遗传因素还是源自社会因素。
2.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神经生理异常
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在学龄前儿童当中,男童口吃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口吃康复的比例高于男童。在五年级(大约11~12周岁)以后,男女口吃比例增大到4:1。家长在发现儿童有口吃症状后,应当立即带孩子找言语治疗医师就诊,不应拖延,更不应坐视不管、祈望口吃自动康复。
有研究显示,由孩提时代出现的持续性口吃,可能是因为左脑不正常,造成大脑皮层与说话能力有关的地带出现不衔接的状况。专家指出,由于左脑未能充分掌握让语言区域运作的时间性,左脑过度弥补这个缺失,令说话不能流畅。利用磁共振仪器扫描口吃人士的大脑时,研究发现,他们存在某个区域的活动或组织结构与说话正常的人士不同(如大脑皮层的语言侧化、中枢高级听觉区颞平面等异常,及前扣带回、前岛叶、基底核、小脑、边缘系统等活动异常)。
3.心理原因
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4.生理疾病
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
5.模仿和暗示。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小孩结巴,我们知道小孩结巴是需要治疗的,但是我们要找到好的办法治疗小孩结巴,小孩结巴的病因有多种,例如遗传和心理以及生理的问题,另外模仿和暗示等都是造成小孩结巴的原因。
2孩子口吃如何纠正有效
1、不要讥笑、斥责、打骂或惩罚孩子,任何加重孩子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也是错误的;
2、爸爸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关注点不要放在孩子“话说得怎么样”上,而是要鼓励其敢于张口,且不要着急,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时,爸爸妈妈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表达。千万不要让孩子像改错似地自己重复,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张口时内心紧张而加重结巴;
4、根据孩子言语表达的情况,可以教他朗诵歌谣,念“顺口溜”,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孩子在玩耍时是最放松的,可以边玩边说,注意力放在动作上时(注意分散),也能有效地缓解结巴现象。
5、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开朗、大胆、自信的孩子即便发生过结巴,因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内心感受上,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改善。反之,敏感、懦弱、急躁、退缩的孩子,可能会演变为继发性结巴。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有效的纠正孩子的口吃症状,家长们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按照小编给出的这些建议去做。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并且配合相关药物进行辅助性治疗。
3教您正确认识儿童口吃
什么是口吃?
口吃是正常的言语节律受阻断,表现为言语不自主的重复,发音的延长或停止。在学龄儿童中,患有口吃的占1-2%,而男孩比女孩多2-4倍。口吃儿童约有50%于5岁前起病。1-3岁儿童当情绪激动或处于紧张情况下,发音器官功能和词汇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这时出现一时性口吃是比较常见的,而作为一种特殊症状则属于持续和固定的形式。
口吃的病因:
口吃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产生恐惧、变换环境、严厉的惩罚,甚至强烈的声音,均可导致口吃。儿童在学说话时,父母要求过急,做过多的矫正,或采取恐吓和逼迫儿童学话,使儿童紧张而发生口吃。儿童模仿性强,也会模仿口吃的患者而变成口吃。躯体疾病,比如传染病中的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可削弱大脑功能,容易因精神刺激引起紧张过度,发生口吃。
口吃的表现:
口吃时可表现为重复第一个词或第一句话,或中途某个词难发而间断。这时需使劲才能说出。口吃病儿说话时,偶伴有跺脚、摇头、用手拍腿、挤眼、歪嘴、上身摇晃或嘴唇颤抖等动作。由于口吃的影响患儿容易形成孤独、退缩、羞怯或自卑等性格。此外,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易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
对于口吃儿童应注意什么呢?
对于口吃儿童罪重要的是消除其紧张的环境和紧张的情绪。建立其信心,主动练习,养成不急不慌从容不迫的习惯,教师指导,矫正发音和训练说话。可以配合小剂量的溴剂或抗焦虑药物。另外针灸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专家提醒,对于患有疾病的儿童,除了要及早对患儿进行救治外,还要多关心,多爱护患儿,因为爱的力量才是伟大的,它会使孩子拥有安全感,且拥有勇敢面对疾病的心。以上是关于儿童口吃的相关讲解,希望对您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有帮助。
4四种治疗让“口吃”滚一边去
一。口吃是一种语言恐惧症
口吃不是语言器官的功能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即语言恐惧症。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它是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与某些物体或人接触交往是产生的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在体验。这种恐惧感和紧张不安感,患者根本无法控制。有些人甚至会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出现,如心跳加快、面色发红或苍白、血压增高等,严重的人会表现出瞳孔扩大或缩小、胸闷、气短、眩晕、颤抖、恶心、腹痛等症状。
恐惧症有几种常见的症状:(1)社交恐惧症;(2)环境恐惧症;(3)物体恐惧症;(4)语言恐惧症。
语言恐惧症,也可称之为口吃恐惧症,是指在某种环境下,或遇到某些人时,或说到某个字词时,应害怕自己说话出现口吃而产生的一种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在体验。口吃恐惧症除了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出现外,还表现为说话急促,重复,突然停顿发不出声来。有的会出现伴随性动作,如头部猛烈摇动,用脚蹬地,用手乱抓乱舞及眨眼睛,翻舌头等等,有的甚至会出现面部肌肉痉挛。一般正常人都抱怨口吃者说话时太慌张,口吃者本人也常常这样自责自己。岂不知,这种紧张不安口吃者本人无法控制。
二。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后经多位西方学者和心理医生的修正和补充,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口吃恐惧症,我们主要从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心理分析(1)通过回忆幼儿时期的经历,会让口吃者领悟,恐惧感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种恐惧感一直延续到成年期,并和口吃相结合。(2)通过观察练习,让口吃者明白,正常人也口吃,我们的口吃本质上和他们的相同。(3)根据阿德勒自卑症理论,口吃者是一种典型的自卑感过度代偿表现,他们的性格往往表现为:a.对自己的缺陷过于敏感并竭力掩盖;b.夸大观念,即夸大别人对自己口吃的看法;c.追求十全十美。
通过回忆疗法,我们将恐惧感和口吃现象分离开来,并将恐惧感孤立起来。通过观察练习和性格分析,我们又把口吃现象从认知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加以消除。现在只剩下恐惧感了。
三。自我催眠疗法
自我催眠疗法的作用就是消除恐惧感。目前许多心理疗法(包括口吃心理疗法)采取口号式的意志强化法,如反复在自己的心中进行“我是一个正常人,我一定能战胜口吃”等暗示。除非你是一个极有毅力的人通过这种手段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自我催眠疗法,是自己通过对比较容易暗示的身体的一部分进行催眠,而对整个身体和心理进行调节的技术。自我催眠以后,心情变得舒畅、精力异常旺盛。催眠能消除恐惧感,使人镇定,它不但能治疗口吃恐惧症以及强迫症、神经衰落等神经症。不过自我催眠疗法必须在内行的指导下进行。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说话语气生硬、无节奏感、手势也不协调。而有些人说话则字正腔圆、高音低音错落有致、节奏感强、面部表情生动自然、手势协调得体。在他这里,语言变成了一门艺术。由于长期以来的语言障碍,口吃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较差,在这些方面做一些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我们说话的信心。
经过以上几个步骤以后,我们的心理素质就能迅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增强。然后,我们再寻找一个突破口,如聊天、问路、打电话等,主动进攻,迅速突破,就可获得矫正口吃的成功。
5怎样预防孩子口吃
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说话,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别的孩子抢着说话,这些会使他想说话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于是说话结巴,造成口吃。
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话结结巴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或者是换一句话,改变他的语言习惯,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孩子说话。
此外,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以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