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的常见症状是排泄物干燥,排便时间间隔久,或者排便不顺畅。婴儿消化不良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因素,可以从日常饮食着手,慢慢调理饮食来缓解症状,比如不给宝宝喝含有棕榈油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等。那么小孩1岁便秘怎么办呢?1岁宝宝便秘的常见病因有哪些?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目录
11岁宝宝便秘的常见病因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学习时间不能随时排便,上课时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宝宝便秘。应进行肛门指检、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2小孩1岁便秘怎么办呢
1)合理饮食。家长注意不要把宝宝的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给孩子多吃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以帮助肠道蠕动,减少肉类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注意要吃整个水果而不是果汁或菜水,可以每天用6-10克黄金双歧因子温开水冲服,也可以添加在冲好的牛奶中,补充平时膳食纤维摄入的不足,以改善大便症状,从而达到平衡肠内微细环境的效果都很不错。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定时让孩子大便,对于一些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宝宝,由于大便干燥引起大便时肛门疼痛等不适,孩子可能就比较害怕拉大便,有便意时也可能憋着不拉,时间一长大便会更干燥,孩子更不敢拉,形成恶性循环,排便前可给宝宝喝一点冷蜂蜜水,有助于大便排出。另外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病发出嗯嗯声,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养成习惯。
3)家长给宝宝做腹部按摩。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用食指和中指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样能加快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有助于消化。推荐阅读:宝宝便秘腹部按摩图
4)此外还要注意配方奶冲调的时候要按照说明冲调,不要冲调过浓。可口服调整肠道功能的药,如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等。必要时可加服润肠通便的中药,以及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为了预防宝宝便秘,家长要增强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的意识,才能让宝宝远离便秘。如果宝宝便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有必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
是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及时的调理之治疗。指导意见: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忌辛辣的食物,可以适当吃水果泥、多吃香蕉之类的水果。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或者可以用王氏保赤丸 小儿七珍丹之类的中成药调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配合按摩的方法调理。
3宝宝便秘吃什么好
1.准备的饭要少
孩子的胃空间小,饭量太多,食物颗粒较大,或是食物表面过于粗糙,容易引起孩子肠胃阻塞,导致消化不良。因此孩子每顿饭的量应控制在大人饭量的1/3或1/4左右,这样就不易使孩子剩饭,而且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孩子也就会养成不剩饭的好习惯。
2.少食多餐
小朋友精力好,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所以每三四小时就要补充能量。考虑到小朋友胃容量小,父母不妨把小朋友每日要吃的食物分为3顿正餐和2顿副餐。副餐可以使用蛋白质和脂质含量高的食品,如杏仁、蜂蜜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润肠,帮助孩子排便。家长可以将磨碎的杏仁加入少许燕麦和其他干果,用水冲泡喂食;蜂蜜(适合1岁以上小朋友)可以配着水果或面包食用。
3.补充纤维质
木耳、海苔、果干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质,若孩子不喜欢吃蔬果,可用这些代替来补充纤维质,利于排便。
4.多吃瓜果
中医上认为,体内燥热会导致便秘,常选择食用哈密瓜、西瓜等瓜类能够除去内热。倘若孩子不喜欢吃,可以用炼乳、酸奶或是冰激凌和瓜果拌在一起,浓郁的奶香会减少的厌恶感。此外,绿豆薏米粥也有解热的效果。
4怎样预防宝宝便秘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4个月的宝宝易于训练其排便,可以适当进行练习。对于3-7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间,腹肌和盆骨肌还没发育完全,反射排便的功能还不成熟。当他们有便意的时候,往往不会马上去厕所,而是要家长提醒后才去。所以,家长要固定一个时间给小朋友排便,一般定在吃完早饭后的1h。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上厕所,时间一般控制在10min,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上厕所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是果汁有助于排便。(注意:1岁前的宝宝不易喝蜂蜜水,以免中毒。)
2.注意口腔卫生
孩子的牙齿出现问题,会使孩子没有食欲、挑食,进而出现排泄困难的症状。通常口腔卫生容易被忽视,家长务必要监督孩子餐后刷牙,并且定期(三个月一次)带孩子去检查牙齿。
3.母乳喂养
配方奶粉中过多的酪蛋白会使粪便坚硬干燥,容易导致婴儿便秘。而母乳中的低聚糖和充分的营养不会使宝宝上火,因此,选择母乳喂养较好。
4.均衡膳食
宝宝喝奶粉时,妈妈们可以选择增加糖分,同时冲稀奶粉。建议100ml牛奶配10g糖。将水果弄成泥状,或是将蔬果榨成汁水喂给孩子,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缺失的纤维素,有助于肠道蠕动。菜粥适合年龄为6个月及以上的小朋友,蔬菜中的纤维素含量多,能够加快肠道消化,有助于排便。同时,也要摄入五谷和各种蔬果来均衡营养。
5小儿便秘不要乱用药
药物治疗要慎重
孩子便秘用药一定要谨慎,要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
开塞露是高渗性泻药,不被肠壁吸收,在肠道内呈高渗状态,自肠道吸收水分,软化粪块。虽然开塞露注入小儿肛门后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但一般不建议给小儿用开塞露,以避免药物依赖,而且开塞露对小儿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液体石蜡是润滑性缓泻剂,长期使用会影响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吸收,婴儿忌用。乳果糖制剂可刺激结肠蠕动,软化粪便,但剂量过大可致腹泻。聚乙二醇福松为渗透性缓泻剂,使用过量可致腹泻。肠动力剂西沙必利主要促进胃肠道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生理学释放,加强并协调胃肠道运动,促进大肠运转,但有腹泻、痉挛性腹痛等不良反应,应慎用。
那么,小儿便秘应该怎么用药呢?双歧杆菌可降低肠道pH值,刺激肠蠕动,改善肠内发酵过程,有通便作用。因此,可使用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球菌的药物1~2周,无任何不良反应。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某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便秘,如阿片类、阿托品、解痉药、抗惊厥药、钙通道抑制剂、利尿剂、铁剂等,应避免长期服用。
心理疏导和抚慰有助排便
心理治疗对小儿便秘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儿粪便干燥可引起肛裂或腹痛,曾有疼痛性排便经历的小儿可因恐惧排便而拒绝排便。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可造成精神压力,导致小儿强忍大便,也可引起便秘。心理治疗对便秘患儿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有排便疼痛经历,恐惧排便的患儿,应先予以灌肠和软化剂解除粪便嵌塞,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消除心理创伤,并进行心理疏导、抚慰以消除恐惧心理。对因突然惊吓和偶尔排便过失受到过度责难,造成心理创伤导致排便异常的患儿,应营造体贴照顾的良好环境,解除其心理障碍,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鼓励患儿按时排便。
按摩腹部可治便秘
按摩腹部可以解除便秘症状。家长右手四指并拢后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孩子的脐周,每日1~2次,每次按摩3至5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排便,而且有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