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冠心病的发病和饮食营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注重合理饮食,是防治发生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冠心病是一种让人非常困扰的疾病。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哪些注意事项呢?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冠心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录
1冠心病患者易犯的误区
一、忌生气、发怒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的一切,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时,由于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可使小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使冠心病患吝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二、忌超负荷运动
从老年人的客观实际出发,运动应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做到动静结合,阴阳协调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点。如过犹不及,失去平衡,则会走向反面。因此,冠心病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
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肌每分钟需要300毫升左右的血液供应;大的体力活动,心肌每分钟需要的最大血量达2000毫升左右。可见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事先服药预防。
三、忌脱水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没有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等到渴了想喝水时,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脱水”了。人的血液70%左右是水,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故老年人平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开水。
四、忌缺氧
一般而言,一天中,除户外活动或有氧运动的吸氧量符合生理需要外,其他时间的吸氧星往往不足,冠心病患者则易出现胸闷等症状。如果长期供氧不足,会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所以,冠心病患者要经常对居室环境通风换气,当胸闷或心胸区有不适感时,立刻缓慢地深吸几口气(即深呼吸)。出现心绞痛时,除服用急救药外,应立刻深吸气,家中备有氧气瓶的则吸氧几分钟,可以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
2三招揪出真假冠心病
“冠心病”假象一:心脏神经官能症
1.假冠心病表现:胸闷、胸痛多年,心电图检查是心肌缺血,疼痛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诱因,服治疗冠心病的药后效果也不好,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爱操心、易怒、脾气急躁、心事重、失眠多梦、四肢麻木。
2.医生详解:这里的心肌缺血是心电图的改变判定的,但心电图只是反映心肌的一些变化,其他原因也可导致心电图出现变化,所以当心电图出现变化时,不要一味认为就是冠心病,也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存在,比如心肌炎、高血压、心肌病等。
“冠心病”假象二:反流性食道炎
1.假冠心病表现:没有明显诱因的胸闷、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等治疗冠心病药物后,效果不佳,甚至症状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晚饭后就更难受了。平时多有烧心反酸。
2.医生详解:在服用速效救心丸等治疗冠心病药物后,如果症状没有缓解,那就要怀疑不是冠心病了。烧心、反酸是一个重要信息。此时应该做一个胃镜检查,看是不是消化系统疾病引发的“冠心病”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反流性食道炎引发胸闷、胸痛。
3.假冠心病表现:长期保持一个不良姿势,比如低头姿势,造成心口疼痛,有时会带动脖子痛。
4.医生详解:引起心前区不适的疾病很多,如果是颈椎本身的骨质增生,包括椎间盘的病变会压迫或是牵拉颈部的神经,会出现各个器官系统兴奋的表现,还有可能反射性地引起肋间肌肉的收缩,造成呼吸急促、胸闷等情况。
5.辨别技巧:对于患者来说,应该仔细总结自己发病时的特点,颈椎不适引发的胸痛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胸痛持续时间长;二是伴有肩背部疼痛、上肢胀痛麻木;三是胸痛与不良姿势有关,每当长期保持这种不良姿势就会发病;四是胸痛时含硝酸甘油效果差;五是按正规的冠心病治疗效果不佳。
“冠心病”假象三:心痛
心绞痛确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类型,但并非所有胸痛都是心绞痛。对一些不适症状多加观察能帮助识别真假心绞痛。
1.注意发病状况:心绞痛常常发生在劳动、用力、情绪激动、大便、劳累等心肌耗氧量增加时,而非心绞痛胸痛往往发生在休息、休闲时。
2.注意疼痛持续时间:心绞痛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非心绞痛的胸部不适常常持续数小时乃至一整天。
3.注意胸痛性质:其实,心绞痛不是疼痛感,而是心前区的压榨样闷感、胀痛感或难以描述的不适感。而非心绞痛可表现为疼痛、闪电样痛、刺痛等等。
4.注意胸痛部位:心绞痛时不适部位在胸骨下段,面积约为手掌大小,可向左侧肩胛骨、小手指侧放射,有的病人可表现为牙痛、咽部紧缩感。而非心绞痛者的表现变化多端,可在左侧心前区如针尖大的区域,一会儿左、一会儿又跑到右,部位常不固定。
5.注意胸痛伴发症状:心绞痛者在发病时常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出冷汗、心悸,严重者血压下降、气短、濒临死亡感。而非心绞痛者在发作时可无明显全身症状
3吃什么对冠心病有好处呢
一、豆类
豆类食物特别是黄豆含有大量的亚麻二烯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液的粘滞性。把黄豆泡上一夜,然后晾干放在塑料袋中冰冻起来,随时可做各种菜,如煮豆、炒豆、豆汤等。此外经常吃些豆芽、豆腐以及豆制品可保护心脏。
二、纤维类食物
纤维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着同样作用,特别能保护心脏。
三、海产品
能够降低胆固醇,但吃鱼时,要限制玉米油、葵花子油和豆油的摄入,因为这些油会抵消鱼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四、茄子
它能够限制人体从油食中吸取胆固醇,并能把肠内过多的胆固醇裹在一起带出体外。
4冠心病早期症状
心脏彩超:常看不到冠状动脉狭窄
费洪文介绍道,得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超过70%,才会有心肌缺血的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需要放支架、搭桥等。
“若没有这类症状的人想筛查冠心病,只做心脏彩超,因为冠状动脉比较细小,常规心脏彩超显示不清冠状动脉硬化及斑块狭窄。临床中,有些病人冠状动脉管径狭窄超过了90%,心脏超声检查却完全正常。”他表示,心脏超声的主要作用是看心脏结构异常、左室厚度、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判别比较有利。
冠状动脉CT,没指征没必要一步到位
还有的人觉得心脏检查要一步到位,要做就做冠状动脉CT,这肯定不会让冠心病漏诊。费洪文介绍道,冠状CT确实可以清晰看到冠状动脉的情况,但有一定辐射量。且冠状动脉CT的费用较高,一般是患者有了胸痛、胸闷、劳力后气促等症状,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判断冠心病的危险程度,综合判断有无必要做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没症状没指征的人没有必要一步到位。
5太极拳对冠心病有用吗
太极拳活动的开展很广泛,各地都能找到较好的拳师进行学习。有许多书刊都详细介绍了各式太极拳动作图解,可看图自学。
所以说,冠心病患者,可通过自学太极拳来缓解自己的疾病。
但冠心病病人在练太极拳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要用意而不用力打拳时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用意而不用力地以意识引导动作。
也就是在做某一动作之前,要先想某一动作;同时又边做边想下一个动作。这样“先想后做,边做边想”就能将意识与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太极拳讲究以意为导,来实现形意结合。
另外,冠心病病人还十分需要全身放松,让全身经络畅通无阻。“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2)密切配合呼吸太极拳的学派繁多,采用的方法各异,但就呼吸的生理学基础来看,一般都主张采用腹式呼吸,即以横膈膜的升降为主来带动呼吸。
其动作是吸气时膈肌下降,小腹有点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小腹则回收(一般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腹式呼吸时要顺其自然,不要憋气。要逐步达到深、长、细、匀、稳、缓、静等7种要求。
在配合具体动作时,一般都遵循“降呼升吸”、“进呼退吸”、“实呼虚吸”等原则。总之,呼吸一定要合乎自然,不要每个动作都要一呼一吸。
由于动作的难易快慢不同,呼吸只能自然地配合动作进行,以达到圆活、协调、连贯的地步。
温馨提示:
患者注意多饮水,少食多餐,食用低脂肪、低热量食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