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也是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的。但是引起痛风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病因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痛风的治疗方法。
目录
1引起痛风的病因有哪些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其中继发性痛风由基础疾病导致的。基础疾病导致尿酸过多或排泄不良使尿酸升高从而引起痛风。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某些代谢方面的疾病或一些肿瘤等都可能导致高尿酸。
另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使尿酸代谢异常。如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药物、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等。如果没有基础疾病的存在,就是原发性痛风。其存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也就是人体在核酸代谢过程中,出现了代谢异常的转运酶,产生了过多的嘌呤从而引起尿酸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关节或组织的炎性反应。
除此之外,不合理的饮食以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痛风的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
2痛风应该怎么样治疗比较好
痛风是一组遗传性或获得性尿酸代谢失调的疾病,痛风的病因病因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过高,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生成增多或肾脏排尿酸减少,血尿酸均可增高。
1、限制嘌呤的摄入。患者应长期控制高嘌呤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
2、合理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因蛋白质可与核酸结合成核蛋白,最后降解为嘌呤,所以蛋白质供给应稍低,并以植物蛋白为主;脂肪可减少尿酸的正常排出,应适当限制。
3、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多供给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因碱性食物可提高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另外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C和B可促进组织内沉积的尿酸盐溶解,有利缓解痛风。痛风病人常有高血压及高血脂,故应限制食盐,每天2-5g。
4、多饮水。每日摄入液体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出,预防结石形成,可在睡前或半夜饮水,以防尿浓缩,但肾功能不全时水分摄入应适当。
5、禁用刺激性食物。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的排出,并促进嘌呤分解使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发作,故不宜饮酒;禁饮啤酒;此外,强烈的香料和调味品也不宜食用;可可、咖啡、茶可少量食用。
3痛风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一、痛风患者不能喝酒
酒会促进尿酸在关节中的积聚、沉积和排泄,引起尿酸代谢异常,是痛风发作的主要饮食因素。因此,白酒、啤酒都是绝对禁忌的,以前认为红酒可以少量饮用,但是近几年对红酒也存在争议,认为红酒的酒精度尽管低,但是它依然有可能影响尿酸的代谢。
二、痛风患者不能吃海鲜
有些海鲜含嘌呤非常高,比如说沙丁鱼、三文鱼、贝壳类等。因此对于急性期痛风患者是绝对禁忌的。
三、痛风患者可以吃豆制品
以前建议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豆制品,但是豆制品虽然单重量含嘌呤比较高,但事实上我们每天摄入的豆制品在整个饮食结构中比例非常小,所以目前认为对于痛风患者,豆制品可以作为一个相对放开的食物。
四、痛风患者少喝茶、咖啡
茶与咖啡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所以痛风患者尽量喝白开水或纯净水。另外,高糖的饮料也是要尽量避免的。
4痛风带来的并发症都有哪些
1.尿酸性肾石病。有10%~25%的痛风患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细小的泥沙样结石容易随尿液排出,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较大的结石常引起肾绞痛和血尿。并发尿路感染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腰痛这就是痛风的并发症。
2.痛风性肾病。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蛋白尿。一般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转变为持续性,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张尿等。晚期则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不全时,尿酸的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故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很难判断其高尿酸血症与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内,引起尿路梗阻,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这就是痛风的并发症。
4.缺血性心脏病。所谓缺血性心脏病,是指输送氧气及营养给心脏肌肉的冠状动脉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碍,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坏死,主要有狭心症及心肌梗塞,这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由于污垢阻塞的关系,水管口径愈来愈小,终致水流量减少或完全不通。严格来说这种情况所有人均会发生,所不同的是有些人会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而加速进行而已,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就把痛风列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及动脉硬化的促进因子。因为痛风如未好好治疗,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沈淀在冠状动脉内,加上血小板的凝集亢进,均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
5.肾结石。根据统计,痛风病人出现肾结石的机率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于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碱度越酸,越容易发生结石,因此必须多暍开水、服用小苏打以防止肾结石之发生都是痛风的并发症。
5痛风应该做哪些检查
痛风应该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痛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尿酸盐的发现,是确诊的依据。
一、血、尿常规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 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 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有三种解释:①中心体温和外周关节温度梯度差较大;②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血清尿酸排泄,而远端关节内尿酸钠含量仍相对较高;③已用排尿酸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三、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四、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即使在无症状期,亦可在许多关节找到尿酸钠结晶。约95%以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一)偏振光显微镜检查
将滑液置于玻片上,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双折光细针状尿酸钠结晶的缓慢振动图象。用第一级红色补偿棱镜,尿酸盐结晶方向与镜轴平行时呈黄色,垂直时呈蓝色。
(二)普通显微镜检查
尿酸钠结晶呈杆状针状,检出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镜检,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三)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
(四)紫尿酸胺(murexide)试验
对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尿酸钠存在的标本,可行本试验以便进一步予以确认,此法简便易行。其原理是尿酸钠加硝酸后加热产生双阿脲,再加入氨溶液即生成呈紫红色的紫尿酸铵。
(五)尿酸盐溶解试验
在有尿酸盐结晶的滑液中,加入尿酸酶保温后,尿酸盐结晶被降解为尿囊素可见结晶消失。
五、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
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白垩状粘稠物质涂片,按上述方法检查,查到特异性尿酸盐的阳性率极高。
六、X线摄片检查
尿酸盐易于在小关节内及其附近沉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和软骨、骨皮质破坏。这些部位摄片,可见关节面或骨端皮质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穿凿样、虫蚀样、蜂窝状或囊状,病变周边骨质密度正常或增生,界限清晰,有利于与其它关节病变鉴别。在孟昭亨等报告的160例中,76例(60.3%)骨皮质有上述典型改变,其中4例引起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