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但也有少数是由真菌、原虫或病毒的侵袭而直接引起的。大部分的尿路感染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在一般情况下,尿道口和四周会有寄生的细菌,不过通常是不会引起感染的。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尿道粘膜受损时,才容易造成感染。那么,尿路感染原因是怎样的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尿路感染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1、支原体分离培养:取新鲜清洁中段尿液,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支原体易被分离。当发现有菌落生长时,应作同型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以作支原体的分型。
2、血清学诊断:试验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实用方法。可用支原体制成抗原,与病人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在疾病后期的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比初期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3、其他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用于临床试验的有MG缺口翻译全基因组DNA探针、UU-rRNA特异的DNA探针及MH-rRNA基因探针等。利用DNA探针进行的核酸印迹试验诊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其敏感性稍差(56%-63%),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各种支原体甚或种间的生物型。为弥补敏感性的不足,现多开展多聚酶链式反应以帮助诊断。
2尿路感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上行感染:为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由粪源性病原体上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而到达肾脏髓质,累及单侧或双侧而发病。
2、血行感染:体内局部感染灶的细菌入血,通过血循环到达肾脏而引发感染,但并不多见。
3、淋巴道感染:考虑因右肾淋巴管与腹部、盆腔、升结肠的淋巴有沟通,这些部位有感染时,细菌从淋巴道感染肾脏,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4、直接感染:细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直接入侵肾脏导致的感染,此情况亦极少见。
3男性尿路感染的危害
一、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复杂,病种多:男性泌尿感染是指男性生殖系统(尿道、前列腺、附睾、输精管、精囊、睾丸等)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男性生殖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外部细菌的入侵感染引起的,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
二、泌尿系统疾病发病初期治疗不彻底:发生泌尿道感染后治疗不彻底,细菌未能完全杀灭便停药,残留的病菌还潜伏在那里,一旦遇到劳累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残留潜伏的细菌又再滋生繁殖,这是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的另一种原因。泌尿系统感染者同时患有先天性畸形、梗阻、结石等,也是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三、盲目治疗,破坏内环境:由于泌尿感染疾病危害大,因此人们普遍存有一些恐慌心理,有的则过多考虑隐私保护,使治疗上一直存在种种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传统观念作怪,不到正规医院治疗,增大了尔后治疗的困难;不进医院,盲目购药自行治疗,迷信特效药、高价药;急于求成,想打“速决战”。结果盲目乱用抗生素,更造成了细菌耐药,破坏内环境,开始的选择方法不对,可能会造成将来的治疗“身经百战”。
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与尿道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组成,主司生成与排出尿液。由于大肠杆菌等细菌侵入尿路,便引发多种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与肾盂肾炎等,其中尿道炎与膀胱炎被称为下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被称为上尿路感染。当出现以下三大体征的时候,要小心泌尿感染来袭:
(1)尿液异常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等。
(2)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3)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4尿路感染日常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
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
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
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
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5尿路感染如何护理
尿路感染对症护理
1、高热、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体温在38.5℃以上者,可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肌肉注射柴胡等降温药。按医嘱服用碳酸氢钠可碱化小便,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2、给予足够热量、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保证入量,使患者多排尿,达到冲洗尿路的目的。
3、用药前,先做中段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利合理使用抗生素。最好取清晨隔夜尿,以膀胱穿刺法取尿标本为最理想。
4、注意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病人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有的不重视,不按医嘱要求治疗,有的过度紧张,精神压力大。护理人员对病人要关怀体贴,根据不同情况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影响治疗的心理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6、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述疾病常识,急性尿路感染患者要坚持治疗,在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要服药3~5天,并继续每周做尿常规检查,连续2~3周。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者除按急性期治疗护理外,对反复发作者应协助寻找发作原因,对伴有糖尿病、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女婴、孕妇、经期妇女,向病人及家属讲清做好会阴部清洁护理的重要性,注意饮食营养,生活有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尿路感染日常护理
1、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3000㏄以上的水分。
2、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
3、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
5、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
6、洗澡用淋浴的方式。
7、房事前后须解小便。
8、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
9、按医师指示服药,不可因症状解除后私自停药。
10、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11、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步、散步等,以增加身体免疫力。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等,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