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的身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一旦大脑出现问题后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性命。脑梗塞是平常生活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特别是那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得脑梗塞。双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只是其中一种类型,双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有哪些?下面就是对具体病因的介绍。
目录
1脑梗塞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头晕突然加重或间断性的头痛,表现为持续性的剧烈头痛,这是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剧烈的头痛也会伴有恶心、呕吐,这属于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老梗塞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的视力障碍,看事物都会比较模糊,看东西不够完整,在一小时之内能够自行恢复。
脑梗塞患者会有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的症状,患者的个性会突然的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表情看起来比较淡漠,或者是非常的急躁,表现为烦躁不安,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出现障碍,也会包括其他的先兆特征,比如眼花、头晕、不明原因的反复鼻出血。
本身会比较困倦,总是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情况,随着脑动脉硬化的病情加重,动脉管腔会变得狭窄,脑部缺血的症状会比较严重,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的前5到10天,都会有打哈欠的表现,千万不要忽略了症状的出现
查看详情>>2双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
1.心源性:占60%~75%,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 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3. 来源不明:约30%的腔隙性脑梗塞。
3脑出血和脑梗塞有哪些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脑梗塞的发病缓慢,死亡率低,但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发病机制不一样,脑出血的发生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使颅内压力升高,由于血管破裂脑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就会缺血缺氧死亡,脑梗塞虽然也是由于脑血管栓塞导致的,但是栓塞是别的部位顺着血液流到脑子里,堵住脑血管,表现症状不一样,偏瘫是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共同表现症状,但是脑出血患者发病急,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症状,脑梗塞发病也比较急,但是患者没有头痛、呕吐症状。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也有区别,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维持生命功能,患者静卧2-4周,保持平稳情绪,血糖过高或者过低者,及时纠正,保持正常血糖,明显头痛者给予镇痛止痛剂,脑出血发生后脑水肿会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以降低颅内压为原则,脑梗塞的治疗,积极治疗脑水肿,采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氢化可的松,人血白蛋白等,急性期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溶栓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动脉溶栓疗法,尿激酶动脉溶栓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脑保护治疗,采用的药物有巴比妥盐,维生素E,维生素C,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肝素钙,华法林等,降纤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去纤酶,巴曲酶等。
查看详情>>4脑梗塞的并发症
容易出现以下并发症: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褥疮,关节挛缩,应激性溃疡,继发性癫痫,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痴呆等。
1、心肌梗死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
2、肺部感染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照顾不当,引起病人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戏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病人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预后效果好的中药银花泌炎灵片等。
4、肾功能不全: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病人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病人的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病人使用气垫床。
6、关节挛缩:脑梗塞病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病人关节畸形、挛缩。患处的关节活动会变得很疼痛。
7、应激性溃疡:出血性中风病人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常常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也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和常见死亡原因。
8、继发性癫痫: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在过度急性期后,原来脑内的病灶可能会留下"瘢痕", 如果成为异常放电灶,就有可能诱发癫痫,以大发作为主。如果病人发生继发性癫痫,就要开始正规的抗癫痫治疗。
9、脑梗塞后的精神科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得到了关注。
10、痴呆:目前,有报道说,腔隙性缺血灶和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联系。更有的病人,出现了广泛的皮质下的动脉硬化、梗死,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
5脑梗塞如何预防
脑梗塞日常预防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膳食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食盐摄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坚持锻炼能降低20%的复发危险,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度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周5-7次。另外,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尽量保持积极、豁达、轻松的心情。对于有抑郁倾向者应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