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多吃一些荔枝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缓解自身容易出现的慢性咽炎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改善自身容易出现感冒的情况,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帮助我们领略美味的同时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养生效果,下面来了解一下吃荔枝要注意什么。
目录
1荔枝是属于发物吗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
荔枝是发物吗?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2吃荔枝要注意什么
不宜空腹食用
鲜荔枝荔枝的含糖量很高,空腹食用会刺激胃黏膜,会出现胃痛胃胀。而且空腹食用过量会因体内突然加入过量高糖分,而发生“高渗性昏迷”。
不宜大量进食荔枝
大量进食荔枝且吃饭很少,容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症,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昏迷、抽搐、心律不齐等。 这些症状都是大量食用荔枝后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医学上称为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因荔枝所含单糖大部分是果糖,果糖被机体吸收后须经一系列酶催 化才能变为葡萄糖供能或转变为糖元贮存,被组 织细胞氧化利用。如果一次食用过多荔枝,导致血糖含量比正常降低许多而引起低血糖症。因此,荔枝病是一种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现为清晨发病,常以出汗、肢冷、乏力、轻泻等为前期症状,其后突然抽搐、昏迷。若出现上火症状,可吃些性寒的西瓜来解热。
一次食用荔枝不要超过10个,多食会令肝火上升,喉干舌燥,严重的会引起恶心、四肢无力、晕眩等不适。尤其对于儿童,吃3-4粒即可,吃多易生热病。
尽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现在市场上很多荔枝都是用水泡过的,含有大量的水分。大量水分进入胃肠道后会稀释消化液,引起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也会造成暂时性低血糖症。
有些水泡荔枝可能含有洗涤剂等毒性成分,这也可能导致头晕。
孕妇吃荔枝要适量
荔枝为温性食物,长期大量的使用,易引起上火,还会引起高血糖,这样就容易导致胎儿巨大,体重可达4千克甚至更多,容易并发难产、滞产、死产、产后出血及感染等。因此孕妇吃荔枝要适量,孕妇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为宜。
3荔枝能放冰箱吗
荔枝是一种比较矫情的水果!和芒果一样害怕低温,因此是不能放在冰箱保存的。
如果放在冰箱里冷藏,反而会“冻伤”,荔枝的外皮颜色会变暗,内果皮则会出现一些像烫伤了一样的斑点,往往不能再吃。另外,将荔枝在0℃的环境中放置一天,即会使其表皮变黑,果肉变味。如果坚持一定要放入冰箱,最好放在保鲜区,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
4荔枝如何挑选
1、新鲜荔枝色泽自然,个头大小均匀,皮薄肉厚,富有香气。
2、挑选时可先在手里轻捏,好荔枝的手感应该发紧且有弹性。鲜荔枝的颜色一般不会很鲜艳,如果荔枝头部比较尖,而且表皮上的“钉”密集程度比较高,说明荔枝还不够成熟,反之就是一颗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壳的龟裂片平坦、缝合线明显,则味道甘甜。
5荔枝吃多了怎么办
1、荔枝火气大,有些人吃多了会上火,烂嘴巴或流鼻血,此时可以喝一些淡盐水或蜜糖水来缓解病情。
2、吃荔枝后,如果出现饥饿、无力、头晕等症状,是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过多,使葡萄糖相对较少而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要赶紧口服糖水或糖块,一般多能很快恢复。
3、如果出现抽搐、瞳孔缩小、虚脱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症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静脉推注或静脉点滴50%的葡萄糖及对症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4、在吃荔枝前或吃完后,喝一点盐水或者凉茶、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预防上火和低血糖的功效。
5、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