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家里的人都是十分的关注,不管自己的孩子长的漂亮与否,或者是聪明与笨,家人总是不会放弃,在孩子嗓子里有痰,或者咳嗽的时候,家里的总是着急的给孩子治疗,不管是刮风下雨,家里的人从来没有因为天气而耽搁孩子的病情,在孩子晓得时候,五个月左右的时候嗓子有痰应该怎么办呢?经常给孩子翻身或拍背,一方面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另方面拍背可使支气管内的痰液变得松动,易于排出。
目录
1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呢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爸爸妈妈对这些一般都是略知一二,甚至一窍不通。不过,看了下面的教程,你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防疫针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制成的,尽管对这些致病因素进行了灭活或减毒处理,但都是一些异性蛋白或带有抗原性的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宝宝打预防针后,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反应。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预防接种次数的增多,发热也会更加强烈。
对大多数婴儿来说,低热更为常见,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2天后自行缓解。也有少数婴儿反应较为强烈,有时体温超过39°C,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这时应休息,注意水分的补充,可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儿退热片、美林、百服宁等退烧药。如果打预防针2—3天后仍有发热,可能继发感染,应急时到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情况下低于38.5度,但也有个别的情况可能会超过这个温度。如接种疫苗引起的发热,可给予退热处置就可以,不需要口服感冒药。但也有接种疫苗后合并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那么这个时候看是否伴有流涕、鼻塞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或咽部有无充血等,如有这些症状可以口服感冒药的。
2 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低该怎么办
血氧饱和度就是指血液中氧气的最大溶解度,血液中也氧气结合主要是靠血红蛋白,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1.血氧饱和度正常人一般处在95%以上。2.一般血氧饱和度低于90%都属于比较危险的情况。3.但一些人,尤其是肺部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患者,可以出现血氧饱和度较低的现象,是因为长期缺氧导致的耐受现象。
一般血氧饱和度低都是采用吸氧的方式来提高,造成这样的原因一般是肺炎导致人体吸气量,呼气量,潮气量变低,同时因为肺部的病毒或者细菌等炎症反应导致的,一般都是细菌感染,在抗炎一段时间后会好转,但主要看抗炎的效果了,可以试试头孢,如果用了头孢了都没多大变化的话,不妨考虑是否同时伴有病毒感染,可以加一些抗病毒的药例如利巴韦林的。
以上就是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低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想的方式,来提高血氧饱和度,导致需要饱和度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肺炎,儿童是肺炎的一个多发人群,为了治疗这种疾病,需要采用特殊的方式,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中。
3小儿发烧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发热俗称发烧。小儿发热多数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本世纪30年代,欧美应用氨基比林导致2000余人死亡,是本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故这类药物已在22个国家受到禁止。80年代初我国已将氨基比林列为淘汰品种,故儿童应禁止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所以对小儿发热不加区别强行用物理方法或针剂药物降温是不利的。
什么情况下给患儿解热治疗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若患者肛门温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以下情况即使不到39℃也应治疗,如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的孩子也应给予解热药。
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41℃)用酒精或冷、温水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不仅无效,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还可发生酒精中毒(体温超过41℃时如中暑、中毒性脑病等超高热、非生理调节机制引起的,可用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但酒精擦浴仍不宜应用)。
4 宝宝脾胃差吃什么
一、鱼肉糊
食材:草鱼50克,盐1克,淀粉2克。
制作:
1、将鱼肉切成2厘米大小的块,放入开水锅内,加入盐煮熟,捞出。
2、除去鱼骨刺和皮,将鱼肉放入碗内研碎,再放入锅内加鱼汤煮,把淀粉用水调匀后倒入锅内,煮至糊状,盛出晾温即成喂食。
功效: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钾等,对婴儿生长发育、骨骼生长、健脑益智、视力维护等有很好作用,适宜4-6个月婴儿添加辅食选用。
二、山药莲子粥
食材:山药50克左右,莲子20~30克。
制作:
1、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和莲子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
2、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
功效:此粥可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三、胡萝卜汤
食材:胡萝卜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
1、将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
2、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下入胡萝卜块,煮至熟烂,加入红糖,煮沸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下气和中。本膳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尤其胡萝卜素A的含量特别多,还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叶酸等,被称为“平民人参”。其味甘、性平,有健脾化滞、润燥明目等功效,可治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55个月的宝宝喉咙有痰怎么办
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宜保持在18—22C,相对湿度55%—65%,同时宜多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样,喉咙中的痰液不至于过分粘稠,痰液也就很容易咳出来。
二、配合选用化痰的药物,使痰液稀释,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三、经常给孩子翻身或拍背,一方面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另方面拍背可使支气管内的痰液变得松动,易于排出。正确的方法是:病儿应取侧卧位或抱起侧卧,家长五指微曲成半环状,即半握拳,然后轻轻拍打病孩的背部,右侧卧拍打左侧背部,左侧卧,反之亦然。两侧交替进行。叩击力量不宜过大,从上而下,从外向内,依次进行。每次拍打几分钟,每天2—3次。
四、对于孩子口腔粘稠痰液,家长有时可用手指包上清洁的纱布,轻轻地去除孩子口腔深部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五、可采用气吸入法,原理是让孩子吸入热、润的气体,使粘稠的痰液变稀,有助于排出。例如水罐法,即将沸水倒人罐内,让孩子口鼻对准罐口持续吸入。当然,要注意别让孩子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