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有着传染性的皮肤病,疱疹在人们的身上一旦出现,其对于该症的传播途径就要多加了解,以做好隔离和防范的措施。
目录
1引起带状疱疹的病因是什么
1、感冒、发热:很多带状疱疹患者发疹前数日往往有感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大,患处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但并没有明显症状。皮肤会出现局部潮红,之后会出现密集性丘疹。这些丘疹会迅速变为水疱,水疱沿身体一侧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
2、熬夜劳累:带状疱疹绝大部分都与熬夜、劳累有关系。以前,带状疱疹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近两年,带状疱疹的发病日趋低龄化,经常可以看见20多岁的带状疱疹患者。
3、不良情绪:心绪不宁、烦躁不安、睡不好觉、郁郁寡欢等不良情绪都可诱发带状疱疹。
4、恶性肿瘤:大多数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身体的免疫下降有关,而肿瘤的发生也与免疫缺陷密切相关。一些中老年患者没有任何肿瘤征兆,却突发带状疱疹,在做进一步的检查后发现肿瘤。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出现脚疼,多数人第一感觉会想到是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往往忽视疼痛可能是带状疱疹造成。
查看详情>>2带状疱疹传染途径有哪些
1、性接触感染:
卖淫、嫖娼是传染性病的主要途径。健康人与患有性病的人发生性行为时,由于性器官摩擦,把病原体传给对方。
2、血液感染:
由静脉注射或输血造成的感染。
3、母婴传播:
孕妇患原发疱疹或复发疱疹时都可将病毒传给胎儿。一种是在阴道分娩时直接传播,其传播率(即胎儿的受染率)在原发疱疹时为50%;在复发性疱疹时为8%。后者之所以低,是由于母亲已有抗体,可保护胎儿,减少其感染机会。另一种是经血液传播。当孕妇携带病毒时,血中病毒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4、空气传播:
这主要是I型单纯疱疹病毒可混杂于口唇疱疹患者的唾液飞抹中,悬浮于空气中,被正常人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如与患者接吻,则可直接传染;当患者吻阴时,口唇溃疡处的病毒也可传入对方的生殖器。
5、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人使用患者用过的衣物、用具、毛巾、便盆、浴池、注射器等造成的感染,健康人接触患者被损伤的皮肤、病变粘膜及分泌物等造成感染。
3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季德胜蛇药取该药适量,加75%酒精适量搅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5~6次;同时每天内服该药3次,每次10片。一般5天可治愈。
西黄丸本品由牛黄、麝香、没药、乳香等中药制成。每次服2克,每天2次。一般用药2~3天后,患处疱疹红斑变浅,肤色接近正常,水疱干涸、结痂,疼痛消失。
京万红烫伤膏取该药适量涂于患处,每天1次;同时口服西米替丁200毫克,每天3次。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消失,2~3天皮疹干涸,3~4天结痂脱落。 ?
视患处大小,六神丸20~40粒用米醋调匀涂患处,天3次。口服每天3次每次10粒。连用4~5天可愈。
1%吲哚美辛溶液涂患处,2-4/d,疼痛、红斑、肿胀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92%。
用法是不管疱疹溃破与否,均用无菌棉签蘸紫草油涂抹在患处,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1疗程后,痊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20例,占76.9%;好转(皮疹消退约80%,疼痛明显减轻)6例,占23.1%。总有效率为100%。
聚肌胞 聚肌胞2mg,肌注,每天一次,连续5天为一个疗程。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0.8g/d,一次口服,或0.2g 每天两次,晚睡前加服0.4g,一日为0.8mg。
双密达莫 潘生丁25mg,每日3次口服。
强力宁 方法:强力宁注射液10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4带状疱疹的饮食禁忌
带状疱疹饮食禁忌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带状疱疹饮食禁忌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带状疱疹饮食禁忌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5带状疱疹怎样护理最好
1、勿过分紧张,防止情志抑郁,避免精神刺激。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少数病人遗留有胁肋疼痛,但经积极治疗,仍可痊愈。
2、出现疱疹提示身体免疫力处于低下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宜加强调节作息,生活规律化,增强抵抗力。
3、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药物如康复新液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4、发现有眼部、面部或肢体活动不利等要及时再次就诊。如有胃肠道或胸部的不适也应及时就诊。因为眼部、面部、内脏黏膜处的带状疱疹往往很严重,需及时就医。
5、患病期间应适当休息,起居如常,心情舒畅,避免局部摩擦,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防生热化火。不宜饮酒,以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