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发现宝宝肚子常鼓鼓胀胀时会产生疑问:“是不是胀气呀?要不要去看医生呢?”宝宝腹胀是病吗?其实,婴幼儿胀气是常见事情,父母不需特别紧张。怎样才能消除宝宝的“气鼓鼓”的小肚子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新生儿奶量标准指标
1-2个月宝宝:按照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不要喂得太多。
2-3个月宝宝:2-3个月的宝宝牛奶的日用量应限制在900毫升以下,计算900毫升产生的热量为2427千焦,已经足够宝宝的需要。一天喂6次,每次不超过150毫升,如一天喂5次,每次不超过180毫升。
3-4个月宝宝:3-4个月的宝宝每次牛奶的食用量为200毫升,一天喂5次。如果每天喂6次,则每次的量不得超过200毫升,180毫升较为适宜。为了防止宝宝发胖,每天的总奶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内。
4-5个月宝宝:4-5个月的宝宝每日奶量仍维持在1000毫升左右,因为宝宝在4-5个月时的体重增加情况与3-4个月期间区别不大,可给予同样喂养。
5-6个月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此时要适当控制奶量,如果让他任意吃的话,宝宝会长得过胖,一般来说,宝宝每天牛奶总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
6-7个月宝宝:6-7个月的宝宝可以添加代乳食物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的食物依然以奶类为主,宝宝一日奶量大约为700毫升。
7-8个月宝宝:7-8个月的宝宝开始增加半固体性的代乳食品。在每日奶量不低于500毫升的前提下,减少两次奶量,用两次代乳食品来代替。
8-9个月宝宝:8-9个月的宝宝继续增加代乳食品,此时宝宝可以尝试的辅食种类已经很多了,但是每天牛奶的量仍要保持在500-600毫升之间。
9-10个月宝宝:宝宝长到9个月以后,乳牙萌生,消化能力增强,辅食的添加量也要有所增加,人工喂养的宝宝此时牛奶仍应保证每天500毫克左右。
10-11个月宝宝: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乳牙已经萌出4-6颗,有一定的咀嚼能力,人工喂养宝宝此时应减少牛奶的量,最好将喂牛奶的时间安排在上、下午,每天牛奶的量不超过500毫升。
11-12个月宝宝:11-12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接近成人饮食,有的母乳喂养的宝宝此时也准备断奶,一般来说,宝宝每天补充牛奶的量不应该低于250毫升。
2新生儿肚子鼓的治疗方法
1个月大的孩子最容易胀气
宝宝肚子看起来鼓鼓的一定是胀气吗?答案:不一定。因为宝宝腹腔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但他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来承担,因此腹部会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被抱着的时候,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胀气。
一般情况下,胀气在孩子出生后 1 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而且较为严重, 2 个月之后会有所缓解,最多延续到 4 个月。此外,胀气通常在前半夜或者后半夜发生,但不会持续整个晚上。如果宝宝肚子大大的,敲他肚子时会有“咚咚”的鼓声,那说明宝宝胀气了。
宝宝为什么更容易胀气?
1、与胃肠功能不成熟有关:
在婴幼儿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再加上整天躺着,食物很容易聚积在宝宝小小的胃里,从而容易导致胀气。
2、喂养方式不正确:
有些妈妈因为还没有经验,总是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时,才给宝宝喂奶。宝宝因为太饿,就会吃得很急很用力,这样很容易就把空气吸胃里引起腹胀。
3、选用的奶嘴不合适:
奶嘴以及奶嘴孔的大小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选择。如果奶嘴孔太大,宝宝很容易把空气和奶一起吸进去;若奶嘴孔太小,宝宝会因嘬不到奶而使劲嘬,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把空气吸进去,这都会导致胀气。
4、喂奶姿势不对:
有些妈妈喂奶时姿势不对,她们没有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或者没有把奶嘴完全塞进宝宝的嘴里,这也会使宝宝吞进很多空气而造成胀气。
5、吃了产气的食物: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看看有没有谷物粗粮(如红薯、芋头、谷类等)、蔬菜(如豆类、土豆、洋葱、甘蓝菜等)、水果(如苹果、桃子等)等产气食物。如果是,那就得注意自己的饮食了。
如果宝宝已经添加了辅食,那父母要检查下宝宝的饮食是否有上述产气的食物。
6、宝宝乳糖不耐受:
如果宝宝乳糖不耐受,在吃了乳类食品或含有高浓度糖分的食物如苹果汁之后,会因为无法吸收里面的乳糖而导致胀气。除了腹胀外,孩子还会伴有大便稀、次数多、泡沫多、酸味重等表现。
7、哭闹的结果:
孩子在哭泣的时候会吞进大量的空气,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宝宝开始哭闹,他往往会因嗝气而腹胀,而腹胀又会进而导致他身体的不舒服,以至于令宝宝更加哭闹不停。
8、某些疾病引起:
某些疾病,比如消化不良及便秘使肠道因粪便堆积,促使产气的坏菌增生,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导致胀气;腹腔内器官肿大,如肝脾肿大、肝硬化等,或者是腹腔内的器官和组织长了肿瘤,也会引起腹胀。
此外,先天性巨肠症也可导致胀气。这是因为胚胎发育期,肠道神经节由上往下发育不完全而停止,造成大肠末端无法放松,使得上方正常的大肠胀得很大。除了有显著的腹胀外,宝宝通常还会有胎便延迟解出或便秘的现象。
缓解宝宝胀气的妙招
1、避免吃产气食物
如果宝宝吃母乳并经常胀气,妈妈应尽量避免进食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果母亲通过节制饮食后,孩子的胀气有所减轻,那妈妈就应远离那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一段时间。
如果孩子喝了奶粉后就胀气,可以尝试更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在换奶粉时,应尽量选择不含乳糖、豆质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
2、使用正确的喂养姿势
给宝宝哺乳时,要让他含住大部分乳头和乳晕。使用奶瓶喂奶时,如果你听到“咕咕”冒泡的声音,或是看到奶从孩子的嘴角流出来,那说明孩子对奶嘴的含裹不是很严密。这时你应该将宝宝的头摆放成45°,并相应地倾斜奶瓶,使奶水充满奶嘴。另外,奶嘴孔的大小也要跟宝宝的月龄相适宜。
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时才给他喂食。如果孩子哭得很厉害,父母应该要先安抚下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给他喂食。
3、喂奶后要拍背
给孩子喂完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到床上,而是应该先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孩子的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拍拍孩子的后背,直到孩子打了嗝后才让他躺下来。
4、用橄榄球抱法
家长可以让宝宝身体朝下趴在自己的手臂上,手掌托住宝宝脑袋,像这样:
5、按摩腹部
当宝宝肚子胀气的时候,你可以将掌心搓热,将宝宝的腹部衣服撩起来,掌心对准宝宝的肚脐眼处,顺时针轻轻按摩,因为宝宝的皮肤比较敏感,所以妈妈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轻柔,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50下,注意按摩要和喂奶后时间间隔半个小时以上。
还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轻轻的抬起宝宝的腿,让宝宝弯曲膝盖,靠近他的腹部,这样也能起到间接按摩肚子的作用。像这样:
6、使用简单的药物
宝宝腹胀、腹痛,也是因为他们太小,胃肠的消化能力太弱,可以根据医嘱给宝宝吃“妈咪爱”等益生菌,以调节小宝宝的肠胃,帮助他消化。
但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的腹胀,父母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1)宝宝腹胀合并呕吐、食欲差(少于平常一半且越来越少)、贫血、体重减轻等状况,甚至有发烧、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碰都碰不得,一摸宝宝会很痛或哭闹;
(3)合并呼吸急促;
(4)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硬硬的东西。
3新生儿吐泡沫是什么情况
孩子刚出生时就会有肺炎,一般多在产前、产时引起。产前的胎儿生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如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假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假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另一种就是生后感染性肺炎。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新生儿肺炎与大孩子肺炎在表现上不完全一样,多不典型,少数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时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次/分,正常情况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家长可自行在宝宝安静时,给宝宝数呼吸次数,数1分钟;不要在刚喂过奶、刚洗过澡、刚排过便以及哭吵时数呼吸。
感染如未能及时控制,轻易向全身扩散,若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典型表现,病情多已较严重。所以,新生儿有以上表现,应马上看医生,争取尽早诊治。
避免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还是建议,新生儿出生以后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比如尽量避免太多的人接近孩子,这样细菌就不会传染,新生儿的房间一定要干净整洁包括空气质量。作为喂奶的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身体健康的卫生情况,这样才能双向的保护好新生儿的生长。
4新生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新生婴儿体温多少才正常?一般来说,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最好,因为这个时候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的正常生理代谢。但由于新生宝宝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爸妈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是宝宝发热了。其中,体温波动于38℃左右是低热,体温在39℃以上是高热,如果宝宝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的是长期发热。
上面的基础体温是指直肠温度,即从新生儿肛门处测得的,一般口腔温度比肛温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比口腔温度低0.3℃-0.5℃。宝宝的体温是在肛门量的,又在基础体温之间,则宝宝体温完全正常,如果是在腋下或颈部量的,则表示宝宝已经是低热了。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会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过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者发热。
5新生儿能吹空调吗
夏天天气炎热,如果宝宝没有适当的方式进行降暑,也会出汗生病的。夏天新生儿能吹空调吗?宝宝在炎热的天气里也要注意保暖,吹空调是可以的,主要是做好保暖工作,防止空调房里温度过低,让宝宝感冒生病了。
虽然说夏天需要降温,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夏天也需要做好保暖工作。因为新生儿宝宝皮肤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与成人相比相差很大,散热多、产热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当温度过低时,新生儿体温易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影响,导致体温不升。严峻的还会使皮下脂肪凝固、发硬,导致硬肿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宝宝来说,体温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腋下体温36℃至37℃,肛门体温36.5℃至37.5℃,避免凉风直接对着宝宝吹。宝宝着衣,应以宽松、全棉最佳,穿着不宜过多,以安静时不出汗为度。早产儿的保暖尤为重要,体重过低者需要住院,用暖箱才能达到保暖的要求。
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很容易感冒。现在很多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大多跟空调有关,加上宝宝本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就相对大人而言很低,如果整天在空调房里,空气不流通,宝宝很容易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咳嗽、流鼻涕、鼻窦炎等病症。
为了能让宝宝避免吹空调感冒,建议夏季空调最佳温度在27至28摄氏度,睡觉时最好放盆水,以保持室内湿润,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另外,一些父母发现宝宝有轻微的发热等症状后,就吓得空调、电扇都不敢用,殊不知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反而会导致宝宝体温不退,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
空调房间往往都会紧闭门窗,低温气流环绕,造成自然的空气不流通,隐藏的细菌无法扩散。并且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出现头晕胸闷的情况,而宝宝更容易因凉风出现腹泻或感冒问题。父母还是不要让宝宝不要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并且空调温度不可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