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具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的美誉,竹荪也不是空得美誉的,竹荪具有很多的功效和很高的营养价值,云南苗族人经常吃这竹荪,所以患癌症的机率也比常人要低的多,这竹荪是有抗癌的功效的,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因其长得奇美,所以还有草八珍的美誉。
目录
1糖尿病人能吃竹荪吗
但是有些人是不可以吃竹荪,所以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这竹荪,要清楚哪些人群可以吃,哪些又是不可以吃的,这样才可以达到它特有的功效,就说这糖尿病患者吧,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竹荪吗?
【竹荪(干)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竹荪(干)食疗作用】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竹荪(干)做法指导】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
竹荪以其身形俊美动人而闻名,其鲜品形态犹如一个穿纱裙的姑娘,堪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它具有延长汤羹等食品存放时间、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对于竹荪的禁忌人群倒是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糖尿病患者还是要注意的,可以适量的吃一些,有什么不适一定要停止食用,也可以问问医生,还要结合自身,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都是不一样的,要了解自己,有那些是自己可以吃,那些不能吃,一定要清楚。
2竹荪的形态特征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3竹荪的分布范围
世界许多国家,例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朝鲜、美国、古巴、巴西、英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以及东非等都有竹荪分布。中国分布范围也很广,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都有采集到竹荪的报道,但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批准长宁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自即日起实施保护。
4竹荪的食用效果
1.补脑
竹荪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保护肝脏
竹荪中的有效成分,能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堆积,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3.提高抵抗力
竹荪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4.抑制肿瘤的发生
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5竹荪介绍
竹荪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去掉头部的子实体,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竹荪又称“真菌之花”、“植物鸡”等,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竹荪以其身形俊美动人而闻名,其鲜品形态犹如一个穿纱裙的姑娘,堪称“雪裙仙子”。它具有延长汤羹等食品存放时间、保持菜肴鲜味不腐不馊的奇特功能,一向被帝王列为御膳,现在则是国宴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山珍。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