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过程当中,其实是离不开奶粉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宝宝吃奶粉,也是为了更好的补充他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保证他们的健康发育,但是有一些家长会发现,宝宝吃奶粉会出现过敏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对于宝宝来讲自然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宝宝吃奶粉为何会造成过敏。
目录
1小孩喝奶粉吐奶要怎么办呢
1、调整孩子喝奶粉的姿势。
尽量不要让孩子躺着喝奶粉,那样很容易吐奶,最好是坐稳了再喝奶粉。如果妈妈抱着孩子喝奶,要尽量把孩子的头部抬高,身体稍向下倾斜,这样宝宝就不会吐奶了。
2、孩子喝奶粉时避免嬉闹。
如果孩子在嬉闹时喝奶粉,或者有别的人引逗他,都容易让孩子吐奶或呛到了。因此孩子喝奶时一定不要嬉闹,让孩子养成安安静静喝奶的好习惯。
3、控制奶瓶奶水的流量。
有时候孩子喝奶时奶瓶举得过高,奶水流的太快,宝宝呛着了就会吐奶。因此在宝宝喝奶粉时家长要把奶瓶控制在倾斜45度左右,不要竖起来给宝宝喝。孩子自己拿奶瓶喝奶粉时,要给孩子安上把手。如果孩子太小,手拿不住奶瓶,家长要帮着孩子拿稳了。
4、减少喂奶粉的次数。
当孩子吃的比较饱,或不喜欢喝奶粉时,就容易往外吐奶。这时要减少喂奶粉次数,由之前的一天三五次减到两三次,如果孩子吃不饱可以再添加些米粉等辅食。
5、解决宝宝胀肚子问题。
当宝宝胀肚子时,胃里不舒服,喝了奶粉后就会往外吐奶。因此家长要让宝宝多活动活动,再吃点山楂,消化消化食后再喝奶粉。如果宝宝经常胀肚子,可以在饭后给宝宝吃一包妈咪爱(每天一包即可),帮助调理宝宝肠胃,缓解胀肚子的症状。
2喝奶粉会导致宝宝过敏吗
是牛奶蛋白惹了祸
一部分婴儿会对牛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过敏,严重者可出现腹泻,甚至便血。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最早接触的、最常见的过敏原。一般婴儿只是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但个别宝宝对母乳蛋白也会不耐受。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宝宝,与常规牛奶蛋白配方相比,采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可预防或推迟婴幼儿早期特应性皮炎和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美赞臣A+奶粉通过临床验证,能在24小时内减轻宝宝消化不适,宝宝便秘、腹泻、上火、吐奶、烦躁、胀气、过敏等方面的症状。乳糖含量降低80%,能显著缓解宝宝乳糖不耐受症状。
宝宝的衣物、日用品
宝宝穿的毛织品、有羊毛绒絮的被子、装有动物毛绒的枕头、衣物上的染料,都可能是引起宝宝过敏的原因。另外,如果宝宝穿得太厚、穿的衣质过粗、吃得过饱、室温太高等也可使湿疹情况加重。
对于宝宝患过敏,你无需如临大敌,因为多数过敏会自愈,只有少数严重的情况需要你及时带宝宝就医。麻烦的地方在于:过敏会使宝宝感到瘙痒,宝宝会不由自主地抓挠,抓破的话既痒又痛,十分影响宝宝的睡眠和饮食。所以此时更需要妈妈的精心护理。
只有我们了解宝宝吃奶粉,容易造成过敏的原因,那么才能够更好的去预防,毕竟过敏问题给正在发育的宝宝来讲,产生的影响有何危害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就需要找到,过敏的根源,从根源上做好预防保健,避免过敏发生。
3宝宝过早喝奶粉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如今,像儿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常见,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0%至15%,且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17日,由吉大二院内分泌科主办的“长春儿童糖尿病冬令营”开营了,来自省内的2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组成了俱乐部,今后将定期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抗击疾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6岁。
冬令营活动负责人、该院内分泌科刘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刘煜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刘煜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刘煜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刘煜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规范治疗可健康成长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发病凶险,起病急、症状重,起病前多会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等,即人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因症状严重,多数患儿需要使用胰岛素紧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的情况十分常见。”刘煜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有疲乏无力、头晕等非特征性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只要做到及早、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及时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就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4怎样喝奶粉不上火
1、每天早上宝宝醒来之后,首先喝一杯温白开水,清理肠胃中的垃圾,可以将身体毒素排除,防止上火。
2、在为宝宝冲泡奶粉时,要严格按照包装上奶粉和水的比例进行调制。此外,在奶粉或水中加入葡萄糖或适量的菊花精,可以起到促进消化和预防上火的作用,宝宝上火期间要减少喂奶量。
3、宝宝的辅食添加一般要到4个月以后,之前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也不要给宝宝喂水果汁或蔬菜汁。宝宝添加辅食时可以将蔬菜等切成碎末,放入米粥中做成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的纤维素能促进消化及预防上火。
4、培养宝宝从小养成正常排便的好习惯,好的排便习惯可以将身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毒素及时排除体外,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同时预防上火。一般选择进食后一段时间让宝宝排便,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
5、冬季不应让宝宝闷在室内,在天气晴朗、温暖适宜的时候要多带宝宝到户外去,让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身体。适量运动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宝宝心情愉快也可以有效预防上火。
5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临床上肾结石的原因有很多,但因喝奶粉而导致肾结石的发生,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不用怀疑,这也是肾结石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奶粉中添加了一些特别的“佐料”,尤其是现如今社会,黑心卖家实在太多,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这可不是无稽之谈,想必08年婴儿喝了含有三取氰胺奶粉让而得肾结石的报道现在还记忆犹新,人们在惊呼婴儿会得肾结石的同时,也在疑惑为什么肾结石的原因与喝奶粉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就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婴儿喝了奶粉后居然会得肾结石。
三聚氰胺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不是说大家都是搞化学的,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被人喝了以后,容易得肾结石,其实,三取氰胺正是导致肾结石的原因,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物,属于三嗪类含氮杂环,当人喝了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后,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会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氨基将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酸,进一步水解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随后,三聚氰酸这种化学物质就会在肠道内被吸收,从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三聚氰酸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三聚氰酸钙,如若在肾脏聚集,最后就会形成肾结石。当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后,经上述途径进入肾脏,三聚氰胺分解物就会与尿酸形成肾结石。
小心喝奶粉喝出肾结石!由此可见,喝奶粉也是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对于三聚氰胺这种化学物质,尽管是导致肾结石的罪魁祸首,尽管08年已经被大肆报道,但肾结石往往会导致肾衰竭的发生,大家还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