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血压,应该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了。得了高血压的患者如果没有好好治疗,还有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的患者饮食调理是怎样的?接下来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目录
1什么是高血压病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2高血压的患者饮食调理是怎样
1、高血压病人吃什么好
患有高血压后,一定要在饮食上多多注意,以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首先是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其次是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降血压的食物,比如冬瓜、芹菜等。要注意避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肥肉等,避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应该低脂、低盐饮食,这样才可以防止血压的过度升高。
2、高血压应注意什么饮食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必须多多注意,应该是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平时多吃一些青菜,但是放盐一定要少,少吃肥甘油腻的食物,少吃动物的内脏、鱼子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在饮食上还要注意饥饱适度,每餐最多八分饱,不暴饮暴食,而且最好是定时定量。还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来辅助治疗,比如可以多吃一些芹菜、香菇、洋葱等。
3、高血压饮食疗法
如果想要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辅助降压,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芹菜粥,因为芹菜的降压效果非常好,在煮粥的时候加入一些芹菜段,就可以饱腹,又可以降压。还可以用荷叶来煮粥,既降压,还减肥。用糖和醋浸泡蒜一个月,然后每天吃六瓣这样的糖醋蒜,坚持就可以治疗顽固性的高血压。用何首乌和枣、粳米煮的粥,不但可以降血压,还有补肾、益精、乌发的作用。
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有什么
高血压一般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成人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6kpa(95mmhg)为高血压。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日常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血压患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如下:
一、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2-3天测量一次血压,做好记录,便于诊病时作为医生的参考。平时要定期去医院体检,积极配合医生的处方,日常吃降压药的时候不要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坚持长期用药、合理用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
二、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对高血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血压很大程度上有“病从口入”的原因。高血压病人要注意吃的清淡,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吃低脂肪、优质蛋白食物,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粗粮、绿色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钙高的食物,戒烟酒咖啡及浓肉汤等。
三、起居护理
高血压患者要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按时排便,按时吃药,充足睡眠;不要呆在很多噪音的环境中或是长时间亢奋,不要熬夜;天冷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避暑,适当控制体重等等。
四、心情调适
本身患高血压的人就属于易怒、情绪不稳的体质类型,而这些又恰恰是使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调适心情,放宽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于焦虑,以免血压受刺激升高。
五、日常保健
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调适压力,舒缓心情,寓情于乐,培养听轻音乐、养花养草、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可放松心情;平时可适度自我按摩,放松心境。高血压的护理还要注意控制体重,防范血脂过高。
六、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是对高血压最好的护理方法之一。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血压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如散步、太极等;长期坚持可让血压渐渐平稳甚至下降,有的人甚至不必再服降压药也能保持血压平稳而正常。请参考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4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遗传因素(30%):
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genetic predisposition),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 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
膳食电解质(20%):
一般而言,日均摄盐量高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百分率或平均血压高于摄盐量低者。WHO在预防高血压措施中建议每人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一项由32个国家参加共53个中心关于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群尿钠平均值为206mmol/24h,比其它中心高43mmol/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它中心的2倍多。尿钠最高的是天津(242mmol/24h)。这与中国膳食的高钠、低钾有关。钾能促进排钠,吃大量蔬菜可增加钾摄入量,有可能保护动脉不受钠的不良作用影响。钙可减轻钠的升压作用,我国膳食普遍低钙,可能加重钠/钾对血压的作用。增加膳食钙摄量的干预研究表明,钙的增加使有些患者血压降低。
社会心理应激(15%):
据调查表明,社会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包括:父母早亡、失恋、丧偶、家庭成员车祸死亡、病残、家庭破裂、经济政治冲击等。遭受生活事件刺激者高血压患病率比对照组高。据认为,社会心理应激可改变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影响所有代谢过程。
肾因素(10%):
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抗高血压脂质如前列腺素、抗高血压中性肾髓质脂等分泌失调,排钠功能障碍均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神经内分泌因素(10%):
一般认为,细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神经因素。但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两类:
1、缩血管纤维,递质为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去甲肾上腺素。
2、扩血管纤维,递质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及P物质。这两种纤维功能失衡,即前者功能强于后者时,才引起血压升高。近年来,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以及各种调节肽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据报道,CGRP可能抑制大鼠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外周它可能抑制肾上腺神经受刺激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报道,从哺乳动物心脏和脑中分离出利钠肽(A、B及C型),启示了人体内有一个利钠肽家族。近来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将小鼠肾素基因(Ren-2基因)经微注射装置注入大鼠卵细胞,形成了转基因大鼠种系TGR(mREN2)27,这种动物血压极高。用 Northern印迹杂交法证明,Ren-2转基因表达在肾上腺、血管、胃肠及脑,并可表达于胸腺、生殖系统和肾。由于其表达于血管壁,可能使血管的血管紧张素形成增加,从而发生高血压和血管SMC肥大。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5高血压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患者在休息静坐状态下进行,并尽量排除环境、情绪因素的影响。卧位血压可能偏高于坐位血压,而立位的血压可能偏低于坐位血压。每个体位变化,需2min后再测量变化后的血压,每个体位的血压值偏差<5%。
(2)准确的血压测量,是以肱动脉为标准,这就是高血压的诊断,袖带至肘窝桡纹上的1~2cm。袖带尽量不压迫听诊器头,打至最高收缩压上 20mmHg的气后,缓慢松气,使银汞柱以恒速下滑,并以2~6mmHg/s为宜。血压读数以毫米汞柱为单位(mmHg),再换至kPa单位。
(3)血压测量的选择,以水银柱台式最好,也可采用肱动脉的电子血压表,避免使用桡动脉及指动脉的电子血压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