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时期,最忌讳多动症,应为其导致孩子不能专心的学习,影响孩子的学业,故若可以提早的诊断孩子是否具有多动症,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还可以帮助孩子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孩子是否具有多动症应该怎样判断呢?
目录
1怎样判断孩子多动症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无终。
5.很难集中思想听课,做作业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困难,成绩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碍引起。
10.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2治疗多动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家庭治疗措施
●行为纠正法
在精神疗法中,最有效的是行为纠正法,尤其是当家长掌握了某些行为纠正法的技巧后效果更佳。此外,在治疗期间可同时进行特殊教育,以使患儿掌握学习方法。精神疗法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于那些自制力差的患儿。
●前后一致
通常周围的人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来纠正患儿的行为,患儿已习惯于这种轰炸式的提醒,而没有考虑到其自身的控制力。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提高患儿的自制力。
注意对患儿要求的一致,尤其是要确定保姆对患儿的要求与家长相同。
●多鼓励和表扬
及时表扬,鼓励患儿正确的行为。对患儿表现出的天分要鼓励其发展,尤其是运动方面和其他校外活动。
●生活要规律
生活要规律:规定吃饭、睡觉、活动、看电视的时间。校外时间的安排不要单调的做作业,活动、锻炼也很重要。保持患儿房间内物品的简洁,将玩具放在患儿看不到的地方。
以上就是家庭治疗和纠正孩子多动症的一些方法介绍,通过这些介绍,那么家长朋友就应该重视了,如果你发现自家的孩子患有多动症的话,可以从以上所介绍的方法中进行纠正,这样对他的健康成长才是比较有利的。
3孩子好动与多动症有什么区别
有些家长把孩子好动视为不老实,调皮,不遵守纪律,对好动的孩子加以种种限制。这种做法是违背儿童心理特性的。孩子好动,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现。只有患有营养不良、重症贫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动。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他们看什么都要摸一摸、动一动、看一看,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周围的事物都新鲜、好奇和不理解。可是有些家长却把正常孩子的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八岁小孩特好动是什么引起的?
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
4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的症状是注意力难集中、情绪起伏大,主要有分为儿童多动症和成年多动症。多动症的发病高峰期是6-15岁,但如果在儿童时期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多动症就会延续到成年,即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 (简称AMBD)”。多动症在年龄段是有不一样的表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学龄前时期:难静坐,上课不听讲,学习困难,不服管教,不肯睡觉,常被老师惩罚。
2、小学时期: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
3、中学时期:注意力难集中,缺乏自尊心和动力,有攻击性、激动性行为,对抚慰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说谎,逃学,容易发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4、成年时期:其表现为注意容易转移,激动,易与人争执打抖,酗酒嗜赌。
5儿童多动症的食疗
1、应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也不宜使用酒石黄色素,如贝类、大红是、柑榄等食物。
3、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肉等。
4、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5、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