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其实我们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在遭受这种病症的折磨,有很多的疾病都在制约着他的健康,胆囊息肉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那么胆囊息肉怎么治疗?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胆囊息肉的原因
1、胆汁分泌过多。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胆囊息肉增大或增多。
3、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经常使人们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被激怒,情绪抑郁等;还有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通过以上针对胆囊息肉发病原因的介绍,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们已经明白了胆囊息肉是如何发病了。为了做好必要的预防工作,请大家能够依照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进行预防,这样有针对性的预防会让您患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
2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1、免疫抑制药:皮质激素已被广泛用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如泼尼松40~60mg/d,连服数周至数月后疗效明显。皮质激素不仅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胆管壁纤维化,而且具有直接利胆、减轻黄疸的作用。有人报告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效。
2、利胆药:考来烯胺具有胆盐结合作用,能缓解病人的皮肤瘙痒,但不能改变其病理过程。也有报告服用熊去氧胆酸,以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且与卵磷脂结合形成一种混合晶体,使过饱和的胆固醇可溶性增加,改善胆汁的流动性。
3、抗生素:当病人出现胆管炎,腹痛、发热等情况时,应加用抗生素治疗,但多不主张长期使用。
4、青霉胺:因促进尿铜的排泄而起治疗作用(有研究发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人肝内铜水平增高),但其确切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5、抗纤维化药物:秋水仙碱具有抗纤维发生、抑制胶原合成的作用,对肝硬化有较好疗效,故有人试用于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但病例尚少,难以作出结论。
3胆囊息肉患者能喝酒吗
胆囊息肉患者不宜喝酒,最好是能戒酒。少量的饮酒可以提神,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喝酒,饮酒一定要节制,哪些人不适合饮酒呢?有几类人应该说不太适合喝酒,比如说有肝病的人,任何肝病的人;肝胆系的病症,胆结石,胆囊炎,包括胆囊息肉这些,都是可能引起严重问题的。所以不要喝酒,实在戒不了,应该少量饮酒。胆囊息肉患者不宜喝酒,应该开始禁酒,不要喝含酒精类的饮料。
胆囊息肉患者宜多吃熟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胆囊疾病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囊息肉和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4胆囊息肉手术注意事项
1、要按时用餐,正餐的时候不要吃零食,以防止胆囊不断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2、胆囊息肉患者的食物要易于消化,因为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条、大米粥、豆制品、蛋类、菠菜等。
3、胆囊息肉患者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4、不要吃得太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5、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一般患胆病的人都应当多喝水。曾经有统计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结石,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汁代谢失衡,即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了胆结石的发生。
5胆囊息肉有什么样的饮食注意事项
1、注意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2、注意烹调方法,增进食物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强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汤、鸡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3、采用少量多餐。
4、注意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5、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