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我们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而且尿路感染在儿童的身上的发病率往往也是很高的,所以对于儿童尿路感染的预防是很关键的。不过很多家长对此是没有什么了解的,所以往往也就导致了很多儿童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要受到儿童尿路感染的侵害的,而患上尿路感染之后就需要及时治疗的。下面来看看儿童尿路感染的预防吧。
目录
1儿童尿路感染的预防
1、从孕早期就开始预防孕妈咪在怀孕早期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让胎儿的泌尿器官健康发育。如果在孕期出现羊水较少的现象时,应该警惕胎儿肾脏发育出现异常,及早做B超确定诊断,以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2、宝宝出生后合理喂养宝宝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岁至1岁半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3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中最好不要加盐:3个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带一点点咸味的食物,6个月以上逐渐增加一点点盐,但每天不能超过1克,以免损害肾脏功能。
3、腹泻时恰当进行补液腹泻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发病时容易身体脱水,需要积极进行补液。但补液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既要避免身体脱水,又要避免补液过度引起水肿,对尿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诱发尿路感染。
25个原因易导致幼儿尿路感染
1、长时间使用尿布。现阶段,爸爸妈妈们为了方便带孩子,会为孩子准备纸尿裤。一般情况下,一个纸尿裤可以使用两到三个小时,这个期间孩子的屎尿都是直接排在纸尿裤中。宝宝的尿道口比较短,年龄比较小,免疫力较差,很容易由于长期沾到屎尿,出现了感染的情况。所以,一般两岁以下的小孩子的患病率比较高。
2、尿路畸形。人的身体发育也是存在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出现先天畸形的情况。而尿路位置要是出现了发育畸形,就更容易引起外界细菌的进入,出现了尿路感染的情况。
3、使用抗生素导致其他细菌的存在。新生的宝宝免疫力比较低,对于外界细菌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因此,容易出现一些疾病,这时有些医生会为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但其实,这种物质对于孩子的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的滋生,导致尿路部位的防御系通过崩溃,出现了细菌的感染。
3宝宝尿路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时期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可见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还可以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甚至抽风、嗜睡、黄疸等表现。
婴幼儿期还是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明显。
所以当婴幼儿排尿时哭闹、尿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者发热缠绵不退应想到本病。去医院取清洁中段尿做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即可确诊。
一般治疗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中停留时间。注意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位清洁、干爽。每次大便后擦大便时应由前向后,并且用温水清洗小屁股。另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急性疗程结束后,应每月复查一次,共3次,无复发者才视为治愈。反复发作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共2年或更长。
4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
1.肾盂肾炎
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
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
2.膀胱炎
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引起发热。
5儿童尿路感染表现
1.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悄、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排尿时哭闹,悄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应想到本病。偶可出现黄疸。
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多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而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及肾区扣击痛。同时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肿多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肾功能。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它因素者可转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