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一旦堵塞就坏危害人体健康。而淋巴腺结核是一种因为痰毒或者热毒而引起的疾病,使得人体无法清除毒菌感染,容易让病毒进入体内,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而要想治疗淋巴腺结核,有中医疗法也有西医疗法,淋巴性结核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1淋巴结核有哪些预防方法
预防淋巴结核要遵循服用异烟肼期间忌食富含组织胺之食物:因异烟肼可使人体内组织胺代谢减慢,浓度增高,若再进食组织胺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萝、红葡萄酒等),则可能使机体组织胺浓度进一步增高而引起中毒。
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两种,以皮内注射为佳。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以明显减少,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2淋巴性结核炎的治疗方法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一。
【组成】夏枯草60 克 柴胡6 克 鲜鸡蛋14 枚(煮熟)。
【用法】先以水5 碗,煮草药成汁,去渣,再将熟鸡蛋去壳,放入药汁内同 煮,以汁尽为度。每次吃1 枚,每日服2 次,饭后用温水送下,连服7 日为1 疗程,1~3 个疗程。
【治法】软坚散结。
【主治】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男女、新久皆宜。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2
【方名】淋巴结核方剂二。
【组成】夏枯草30 克 玄参20 克 当归20 克 丹皮10 克 红花10 克 金银花 15 克 黄芪15 克 昆布30 克 海藻30 克 牡蛎20 克 地丁20 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 克。早晚各服1 丸,白水送服。
【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加减】若瘰疬已经溃破,则可用本方再加桔梗、连翘、百部各10 克,以 增解毒祛痰排脓之效。
淋巴结结核的偏方3
【组成】鲜牡蛎肉50 克、鲜大蒜15 克。
【用法】取适量线面,加水煮至半熟,加入牡蛎肉及大蒜再煮数分钟,食盐 调味。
【主治】颈淋巴结核(瘰疠)。
3淋巴结核症状
一、淋巴结核常见症状
淋巴结结核、进行性颈部肿块、结核中毒、淋巴结退化、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盗汗
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二、淋巴结核分型
淋巴结核分型:干酪型结核、增殖型结核、混合型结核、无反应性结核。
三、疾病分类
结核病一般按部位及脏器命名。淋巴结核根据发病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四、颈部淋巴结核
这是淋巴结核中最为常见的,女性多于男性。据日本资料统计,男性以30岁年龄组最多,女性以50岁年龄组最多。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见。西医认为,本病多因结核杆菌经口腔(龋齿或扁桃体)侵入,由淋巴管到达颌下或颏下淋巴结;亦可因肺、肠结核病灶经血液扩散所致。中医认为,本病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虚生痰。肝郁则化热,痰热互搏,敬于颈项之脉络,而成瘰疬。亦因素体虚弱,肺肾阴亏,致使阴亏而火旺,痰火凝结而成瘰疬。
五、腋窝部淋巴结核
本病临床较少见。病人往往主诉腋窝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就诊;也有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腋窝部或胸壁上部有钙化灶。
六、腹股沟部淋巴结核
腹股沟部淋巴结肿大,多来自下肢或外阴部的外伤。但是,结核菌向全身播散,偶尔也可发生。开始可为仅伴有轻度疼痛的肿胀,如不积极处理,则可自溃。
七、腹部淋巴结核
一般由于全身播散或在肠结核的基础上,相继出现腹部淋巴结肿大。在主诉中,过去可能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症状,肺部也未发现病变是常有的。也有包括过去曾有肠结核症状,或者是因为治疗肺结核,早已接受化疗者。
八、肺门淋巴结核
当机体尚未产生变态反应时,肺内初感染原发灶中结核菌借淋巴流侵入所属淋巴结。从肺门到纵隔有许多淋巴结。病势进展时,纵隔淋巴结也相继发病,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干酪化,从肺淋巴结流借肺门纵隔淋巴结,最后多从右静脉角淋巴流入肺静脉内,故结核菌随其易于流入血流。因此,肺门淋巴结核是处于容易发生潜在性菌血症的状态。
4淋巴结核鉴别诊断的10大疾病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病是由EB病毒(EB病毒【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青少年多见。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以颈部明显,两侧多对称,中度硬,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皮疹,血象分类淋巴细胞可达50%—90%,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大多由淋巴结引流区组织内的细菌感染沿淋巴管蔓延所致。来自口腔,牙齿及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颈部淋巴结炎;来自下肢的化脓性炎,常引起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炎往往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此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质地较软。
3、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是由于局部组织器官的慢性感染以及组织破坏性产物的吸收波及引流区淋巴结所致。如牙齿或扁桃体的慢性感染可引起慢性颈部淋巴结炎,可见淋巴结中度肿大,质硬。组织学病变表现为淋巴结内的各种反应性增生。
4、结节病:是一种全身性肉芽肿病,可累及全身所有器官。病变常可累及多处淋巴结,但以双侧肺门淋巴结更多见。淋巴结活检标本中又以锁骨上淋巴结、斜角肌淋巴结、前臂内侧滑车上淋巴结为多。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多见。大体:淋巴结中度肿大,最大约2cm,肺门者可呈巨块状。淋巴结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粉红、浅黄或灰褐色、质中。镜下结节与结核结节相似,但结节内一般无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巨细胞数目多但细胞核不呈马蹄形或花环状排列,巨细胞内有时有星状或同心圆状钙化灶。该病与无干酪样坏死的上皮样结核几乎无法区别,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杆菌有时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结节病很少累及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5、软下疳: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6、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7、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淋巴结炎主要为鸟——胞内复合菌、瘰疬分枝杆菌所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亦可累及耳部、腹部沟、腋下淋巴结。确定诊断有赖于病原学证据,活检发现NTM,并显示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此病前期可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头颈部,最多的是胸锁乳突肌后缘淋巴结。其特点为:(1)有多个性伴侣史;输血和输入血制品史。(2)大多为青壮年男性。(3)有长达数月的低热、疲倦、乏力、消瘦、盗汗等。(4)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CD4/CD8<1。(5)抗HIV抗体阳性。
9、恶性淋巴瘤:以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特征,全身淋巴结均可累及,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该病病程发展快,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皮肤瘙痒、肝脾肿大、黄疸伴有纵隔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穿刺抽液涂片和淋巴结印片对诊断很有价值。
10、白血病:各类白血病常伴有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62.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有淋巴结肿大,常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光滑,无压痛,不粘连,不化脓,质地较硬,常伴发热、胸骨压痛、肝脾肿大、出血、贫血、白细胞显著升高或不升高,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增生。
5合理饮食是治疗淋巴结核的关键
淋巴管炎的饮食疗法:淋巴结核中医称为“红丝疔”,因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手足部生疔、足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治宜清热解毒。
马齿苋菊花绿豆粥:鲜马齿苋100克,菊花15克,绿豆50克,粳米150克。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淋巴结核患者每日2次服食。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荸荠粥:荸荠100克,粳米100克。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粥,淋巴结核患者每日2次服食。清热生津。主治急性淋巴管炎。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芦根饮:鲜马齿苋1000克,鲜芦根1000克。上药洗净,榨汁代茶饮,每次100毫升,淋巴结核患者每日2-3次。清热解毒。主治急性淋巴管炎,下肢肿胀,压痛。
淋巴结核病人需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局部外敷50%硫酸镁或中药如意金黄散。遵照医嘱肌肉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积极治疗潜在病灶如足癣,龋齿,慢性扁桃腺炎等。已有脓肿形成的淋巴结要及时到医院切开引流。病期调理。应劝导淋巴结核患者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忌暴怒郁闷和思虑过度,对预防复发有一定意义。手术治好的患者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应坚持用抗结核药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