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不能够放任的去进行,如果在性生活的过程中方式不当或者是不讲究卫生,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个人卫生,这样才不会感染上一些细菌,从而导致疾病的出现,那么性生活会导致尿路感染吗?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支原体尿路感染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1、支原体分离培养:取新鲜清洁中段尿液,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支原体易被分离。当发现有菌落生长时,应作同型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以作支原体的分型。
2、血清学诊断:试验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实用方法。可用支原体制成抗原,与病人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在疾病后期的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比初期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3、其他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用于临床试验的有MG缺口翻译全基因组DNA探针、UU-rRNA特异的DNA探针及MH-rRNA基因探针等。利用DNA探针进行的核酸印迹试验诊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其敏感性稍差(56%-63%),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各种支原体甚或种间的生物型。为弥补敏感性的不足,现多开展多聚酶链式反应以帮助诊断。
2性生活到底会尿路感染吗
1、性生活过敏
性生活过敏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对双乳胶(制造安全套的基本原材料)和对其他避孕用具和yao物不适应,女性常会感到阴道刺痛、烧灼。一旦有过敏反应,可用水、湿毛巾或纸巾擦去或灌洗除去残留的液体、霜剂之类,然后洗个温水浴。外阴部可冷敷以减轻肿胀。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属于非处方yao类的抗组胺yao物。如果感到气短、心慌、关节疼痛、肿胀,或是身上任何部位出现红疹、荨麻疹时,必须立即看医生。
2、痉挛及疼痛
最常见的是性交时大腿外侧或小腿的肌肉痉挛,也就是俗称的“抽筋”。这可能与性生活时动作过于剧烈及肌肉过度拉伸有关。身体缺水、疲劳等均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可自己或由伴侣帮助按摩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
3、尿路感染
性生活过度引起的尿路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般说来,每周达4-5次或每次性生活的时间太长(所谓马拉松式性交)都算在“过度”之列,过度性生活造成细菌侵入尿道甚至上行膀胱,导致尿路感染。由于女性独特的解剖学特点,此类尿路感染的患者主要是女性。这时,要使用抗生su类yao物清除细菌。
4、背部扭伤
无论什么原因或姿势造成背部疼痛,都应立即停止性活动。正常的性生活是不应有疼痛的。性生活中背痛多见于背部肌群相对较薄弱的女性,处理方法是立即屈膝侧卧,两膝之间放一个枕头,并局部冷敷。
5、盆腔充血
女性在性兴奋时,大量血液涌入盆腔组织形成充血状态。如果未能达到性高潮,则盆腔充血状态消退得很缓慢。约10%的人会感到下腹坠胀、背部下方酸痛等不适感。这时,你应该平卧,用一只枕头把臀部垫高,每次半小时,每日3-4次,可帮助血液返流,必要时可服阿司匹林等抗炎yao物。当然,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提高性生活质量,达到性高潮时肌肉和性器官强有力地收缩,便可以使充血状态迅速消散。
3教你预防尿路感染的妙招
讲卫生洗掉病菌
以性别来划分尿路感染人群,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成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半数女性在她们的一生中有过尿路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
女性之所以高发尿路感染,首先是因为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女性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而且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长度仅为3—5厘 米,因 此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引发炎症。同时,尿道周围的局部刺激、妇科疾病以及性激素变化等均可导致阴道、尿道黏膜改变而有利于致病菌入侵。因此,女性 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勤洗内衣。女性的外阴部汗腺特别丰富,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天气,如果护理不当,容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因此,天热出汗多时,一定要每天更换内衣。
二是解手后,用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拭。女性的尿道口与肛门接近,如果解手后擦拭方式不正确,会大大增加尿道被污染的风险。
三是性生活后及时清洗。性生活引起的女性尿路感染较为普遍,特别是新婚女性发生率很高,一项来自台湾的调查显示,约1/4女性发生过“蜜月膀胱炎”。
别久坐增强体质
在肠道,大肠杆菌是“正常居民”,一旦它们到了泌尿道就可能引起炎症。研究显示,80%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引起。久坐的坏习惯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 处于 潮湿闷热的状态,细菌繁殖加快,这在潮热的天气或环境里尤其明显。因此,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最好穿着宽松衣服,内裤以全棉为佳,不宜过小或太紧。很多女 性朋友习惯穿着人造化纤材质的内裤,这种材料透气性较差,容易使局部温度升高,导致细菌繁生,像现在市场上卖的那种丁字裤最好不要穿。此外,还应注意不要 久坐在能发热的地方(如平地、单车、摩托车座等)。
“久坐工作族”要养成多喝水、勤排尿的习惯。上班前最好先排一次尿,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开会期间,选择一个“中场休息”时间,“方便”一下。在 憋了 一段时间的尿之后,除了尽快将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多小便几次,这对膀胱来说有冲洗的作用,可以避免膀胱内细菌的繁殖。
不吸烟减少刺激
尿路感染是威胁泌尿系统健康最 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还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美国泌尿协会2010年年会上,曾公布过一项来自芬兰的研究。在排除了服药等可能影响女性 泌尿健康的因素后,研究者发现,与从来都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女性出现尿急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8—2.7倍,出现尿频的概率是前者的1.7—3倍。
而对于得过尿路感染的人而言,不要喝咖啡、酒精饮品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软饮料,因为在尿路感染期间,这些饮品会刺激膀胱,使患者尿意频频。
此外,尿路感染患者还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同时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尽量减少对尿路的刺激。吃偏温热的食物时,应搭配些具有寒凉之性的辅料。不要加过多的大蒜、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而是配搭一些黄瓜、生菜、萝卜、西红柿等偏寒凉的蔬菜。
多喝水小便通畅
说到尿液,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它是人体的“垃圾”。别小看这有些脏兮兮的液体,它可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环。人们吃下的肉类、粮食等食 物,最终会在血液里变成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毒素”,只有经过肾脏过滤通过尿液排出人体,才能避免过量“毒素”伤及健康。由于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 水分基本相当,因此,每天摄入1500—2000毫升水,以保证尿量非常重要。
除了排出“毒素”,尿液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冲刷泌尿道,这对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有重要意义。尿液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最终排出体外, 正常 人尿道口周围都有细菌寄居,有些细菌还可能进入膀胱,一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感染。之所以多数人不会发生尿路感染,主要就是因为规律地排尿避免 了细菌在泌尿道里滋生。
呼吸以及通过皮肤蒸发都会消耗人体的水分。尤其是炎热的天气使毛孔开放,通过皮肤释放的水分较其他季节明显增加,导致人们的尿量和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在膀胱滞留的时间延长使细菌更容易繁殖。因此,天气热出汗多时,更要多喝水以预防尿路感染。
4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由于单剂量疗法的疗效不如三日疗法好,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对于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应该住院治疗,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
若病情好转,可参考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治疗。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
(3)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除了抗菌药物治疗外,还需同时处理泌尿系统解剖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营养支持治疗。如果病情严重,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首先应该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尿路梗塞等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与内分泌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共同治疗,否则,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很难治愈本病。
其次,根据经验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用药期间,应该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和/或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尚需要联合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5尿路感染的诊断鉴别方法
尿路感染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有人曾报道对297例住院尿感患者的分析,有症状者只占66.5%,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应诊断为尿感,真性细菌尿是指: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万/ml;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万/ml,且为同一菌种,才能确定为真性细菌尿,必须指明,有明显尿频,排尿不适的妇女,尿中有较多的白细胞,如中段尿含菌数>100/ml,亦可诊为尿感,甚至在等待培养报告时,亦可先拟诊为尿感。
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1、发热性疾病
当急性尿感以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较突出,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时,易与发热性疾病混淆,如流感,疟疾,败血症,伤寒等,约占误诊病例的40%,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尿感的局部症状,并作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鉴别不难。
2、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病例可无尿感的局部症状,而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数增高等,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时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则可鉴别。
3、尿道综合征
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Stamm等指出,在有下尿路症状群的妇女,即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者,可分为两组,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可仅为100/ml),乃是真正的尿感患者。
4、肾结核
有些尿感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肾结核,但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每更突出;晨尿结核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细菌培养阴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X线征;部分患者可有肺,生殖器等肾外结核病灶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
5、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别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3g则多属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鉴别,晚期肾小球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时,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6、前列腺炎
50岁以上的男性,有前列腺增生,肥大,放置导尿管,接受膀胱镜检等情形时易患此病,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液检查有脓细胞,与急性膀胱炎易相混淆,但是,急性前列腺炎除畏寒,发热,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外,可有腰骶部和会阴部疼痛,以致坐立不安,慢性前列腺炎除尿检异常外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前列腺按摩获得前列腺液进行检查,可见白细胞数>10个/HP,前列腺B超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