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半灌木,主根明显,入土3米以上,侧根发达,密布在10~70厘米沙层中。茎直立,基部粗壮,高50~120厘米,分枝10~30个簇生,1~2龄时皮灰白色。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哪些人不宜食用白沙蒿
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由于身体出现过疾病所以更加注重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变得更加的高会更加的注重细节,其中白沙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白沙蒿.
副作用
无副作用,可以放心吃,但是要控制量,适量即可。
禁忌人群
气郁、湿热、痰湿、阴虚、瘀血体质者慎食,有消化系统患者禁服白沙蒿.
通过对哪些人不适合吃白沙蒿了解以后,我们知道食物虽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禁忌的,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和搭配好美食。
2吃白沙蒿上火吗
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很多食物搭配不当就会上火导致便秘或者口臭等现象,所以平时饮食要特别的注意,那么吃白沙蒿会上火吗?
白沙蒿的营养价值
消炎止痛:白沙蒿消炎散瘀、理气杀虫。用于痄腮、咽喉肿痛、疮疖红肿、多种肠寄生虫病及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等证
吃白沙蒿上火吗
属于蔬菜类,蔬菜属于凉性,不会引发上火。
食物能满足我们味觉体验,也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上面就是对吃白沙蒿会上火吗的介绍,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身体情况调整好饮食。
3白沙蒿的形态特征
头状花序多数,直 径2~3毫米,呈复总状花序排列,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包卵形,长3毫米,总苞片3~4层,宽卵形,边缘宽膜质,花10余个,外层雌性,能育,内层两性,不育。瘦果微细,无毛,咖啡色,外表附着一层白色胶联结构的多糖物质,占种子重量的20%,遇水极易溶胀,与沙粒连成团,形成自然大粒化种子,便于吸水贮水,易于发芽出苗,条件适宜时,三天即可发芽出苗,种子千粒重0.8~1.0克。
4白沙蒿的利用技术
饲用
白沙蒿作为饲草,主要在冬春季节供放牧利用,其适口性较其他优良牧草为差。在生长季的青绿期,仅驼、羊、牛采食幼嫩枝叶,经晚秋霜杀后,适口性提高,多数家畜均采食,尤为驼、羊喜食;羊采食幼嫩枝叶和种子,驼可采食幼嫩期全株。二龄植株的采食率占全株的2/3,三龄以上的植株,采食率降低为1/2~1/5。天然生活3~5年的植株高为50~100厘米,经人工种植3~5年的株高可增至80~140厘米,地上部分总产量每亩为1333千克。其中当年生长量为987千克,花和叶的重量为613千克,约占62%,可补充放牧家畜冬春季牧草的不足。
防风固沙
白沙蒿荒漠,半荒漠区建植生长一年可形成草丛绿篱,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根据民勤治沙所测定,在白沙蒿固沙区,距地面15厘米高处风速可降低54.7%,30厘米高处风速减弱16.5%,利于流沙固定和植物群落的形成,起保护粮田作用,是流动沙丘地带防风固沙,恢复植被的先锋种。
燃料
白沙蒿在沙丘固定后,天然植被盖度恢复达一定程度时,即将进入衰老死亡期,肥大的茎基部直径可达5~7厘米,是群众良好的燃料来源。种子有消热、去湿、疏胆、利尿等防病功效,可供入药,增加收入。种子含脂肪量21.5%,还可榨油食用。在食品加工中,群众利用其种子强大的粘性,常粉碎后以水量加入到面粉中,加大面粉强度,便于烹调;在粉条粉丝制作中,加入少量种子细粉,可提高粉条、粉丝柔韧性,便于加工,也提高了质量。
5怎么辨别白沙蒿的好坏
小灌木,高,80-150cm。柱根粗长,木质;根茎粗大,木质,有营养枝。茎丛生,稀单一,灰黄色或灰白色,光滑,纵棱稍明显,上部多分枝,枝长15-30cm,工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或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基部常有线形的假托叶;叶片半肉质;短枝上叶常密集着生成簇生状;茎下部、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4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伍裂,两侧中部裂片最长,常再3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稍弧曲,近镰形,先端有小硬尖头,基产下延,半抱茎,边缘明显反卷;上部叶羽状分裂或3全裂;苞片叶不分裂,线形,稀3全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具短梗,下垂,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苞片3-4层,外层苞片背面淡黄色,光滑,有绿色中肋,中、内层总苞片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雌花4-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2-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6-20朵,不育,花冠管状,外面具腺点,花药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花柱短,先端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结实后头状花序及花易脱落。瘦果小,黑色,果背上具胶质物。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