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一种很常见牙体硬组织疾病,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牙齿的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骨质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如何才能有效防蛀牙呢?喝红葡萄酒可防蛀牙?蛀牙是怎么形成的?一起来看下。
目录
1蛀牙是怎么形成的
细菌(30%):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口腔环境(30%):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1.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2.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3.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4.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宿主(25%):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时间(5%):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2喝红葡萄酒可防蛀牙
据美国某媒体报道,西班牙马德里食品科学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红葡萄酒和葡萄籽提取物能够有效地去除口腔细菌,从而起到预防蛀牙和改善口腔健康状况的作用。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培养出了能引起牙科疾病的细菌,并把它制成生物膜的形式,浸泡在各种液体(包括不含酒精的红葡萄酒、混有葡萄籽提取物的红葡萄酒和含有12%乙醇的水)中,来观察它们的抗菌效益。实验结果显示,红葡萄酒(不论是否含有酒精)和混有葡萄籽提取物的红葡萄酒更有可能清除掉口腔中的细菌。
这项研究成果认为,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有阻碍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生成葡聚糖的能力,而葡聚糖能够让细菌粘在牙齿上,对牙齿表面造成破坏作用。因此,多酚类化合物能够防止细菌生成葡聚糖,从而让有益的细菌得以在口腔中生长繁殖,防止牙齿受到有害细菌的侵蚀。这项研究也为科学家研制新的防蛀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3蛀牙有哪些表现
1.龋病好发部位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2.龋病的好发牙齿
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
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坏在X线片上呈黑色透射区,对难以确诊者(如邻面龋),可借助X线片协助诊断。
4.龋坏的病变类型
(1)慢性龋
龋病一般均进展缓慢,尤其是成人,多数为慢性,因病程较长,质地较干而软龋较少,此类患者有较长的修复过程,通常洞底均有硬化牙本质层。
(2)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质地松软,着色也浅,呈浅黄或白垩色,易被挖除,洞底缺乏硬化牙本质层。
(3)静止性龋
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静止性龋。
(4)继发性龋
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44大食物帮助预防蛀牙
1、香菇
香菇最能预防龋齿。首先,“蘑菇皇后”香菇所含的香菇多糖体,能够抑制口腔内致病菌的生长,阻止牙菌斑的形成,防止龋齿。其次,香菇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源(麦角甾醇),麦角甾醇经日光照射,可转变成维生素D,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并能帮助儿童骨骼和牙齿成长。每100克干品香菇含有7.8克的粗纤维,就如同一把健齿的“牙刷”,咀嚼时与牙面发生机械摩擦,可以对牙齿起到清洗的作用,减少菌斑的形成。香菇中还含有鲜香味的物质鸟苷酸和香菇精,气味芳香,有助于口气清新。另外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同样具有杀灭有害菌,保护牙齿的作用。
2、芹菜
芹菜中有大量的粗纤维,吃芹菜的同时就能擦去不少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对粗纤维食物反复的咀嚼还可刺激唾液的分泌,以平衡口腔内的酸碱度。
3、乳酪
牙齿最怕口腔中酸的环境,乳酪是最好的口腔酸碱平衡卫士,其中丰富的磷酸盐可以中和口腔中的酸性物质,不利于细菌活动。乳酪中还有大量的利于人体吸收的钙,无论对于儿童牙齿生长还是成年人健齿固齿都有很好的帮助。
4、葡萄干
让人意外的是,酸甜的葡萄干也是健齿的好食物。美国学者称,葡萄干内含有多种抑制口腔细菌生长的化合物,齐墩果醇酸、齐墩果醛、白桦脂醇等,这些化学物质是植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剂,有利于牙齿和牙龈健康,能够有效地防止蛀牙、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中医则认为,葡萄干可以清热解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帮助预防“火牙”的功效。不仅如此,葡萄干可以健胃生津,津液多了,就可以养护牙齿。
至于葡萄干酸甜的口味则是来自于果糖和葡萄糖,而非有害牙齿健康的蔗糖。所以零食爱好者们可以大嚼葡萄干,不必担心有害牙齿。
5如何正确的保护牙齿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对口腔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是龋齿和牙周病。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病损常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累及牙髓,最终只剩下残冠、残根,丧失牙体本有的咀嚼功能。
牙周病是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古印度医书《妙闻集》和《黄帝内经》中均有关于牙周病的记载。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前者发生在牙龈组织,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后者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移位。
中医叩齿吞津养生法在口腔保健方面有很好功效,“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苏东坡就有这个习惯,他曾说“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方法为全身放松.口目微闭,使上下牙齿有节奏互相叩击,铿锵有声,一般以36次为佳。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吞津。在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可搅动36次,可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叩击和搅动的力度和次数视牙齿健康程度而定。每天坚持上述动作,不但按摩齿龈,促进牙周血液循环,减少龋齿发生,对提高听力、预防耳鸣都有作用,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另一种牙齿保健方法是洁牙,即人们常说的洗牙。从理论上讲,牙齿的寿命应和人的寿命一致。龋齿和牙周病是成年人掉牙的罪魁祸首。定期洁牙是治疗牙周病的首要措施,可清除牙齿上的菌斑和结石,令牙周组织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在发达国家,洁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至少定期洁牙2次。在我国,正常人应每年洁牙一次,牙周状况欠佳的患者可3个月复查一次。
除吃甜食后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外,儿童到医院行窝沟封闭也是龋齿的防治方法。若已患龋齿和牙周病,就一定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