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患有皮肤方面的疾病。无论是脂溢性皮炎,还是毛囊炎,或者其他的皮肤疾病,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先认清楚自己得的是哪种皮肤疾病。比如说脂溢性皮炎和毛囊炎,两者非常相似,但在未分清的情况下,切忌不可乱用药,否则会加重病情。那么两者如何区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毛囊炎的治疗
毛囊炎西医治疗
一、内治法:
1、可口服四环素、麦迪霉素或肌肉注射青霉素,同时给予维生素B类药物。若反复发作者,可肌注胎盘球蛋白,3周内注射2次。
2、免疫疗法: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患者,可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注射治疗。
二、外治法: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酌情选用以下方药:10%硫磺炉甘石洗剂、10%鱼石脂酒精、复方新霉素软膏、5%白降汞软膏、氯霉素亚砜剂外搽。
三、物理疗法:除急性炎症期外,可采用紫外线或超短波照射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毛囊炎中医治疗
一、中医疗法:
1、草药外敷:新鲜的公英、地丁、芙蓉花叶、马齿苋、金不换等选1~2种,捣泥外敷患处,每日1~2次。
2、二味拔毒膏:黄连膏或如意金黄散蜂蜜调膏外敷,每日1~2次。
二、中医偏方:
内治法:初期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若患者体表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及小脓疱,自觉刺痒疼痛,舌质红,苔厚腻等湿热盛表现者,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金薏汤;若患者素体虚弱,病程迁延,出现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气阴两虚表现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选蓝芪汤。
预后
性质顽固,倾向复发,常迁延多时。
2脂溢性皮炎和毛囊炎的区别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变化。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皶鼻。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面部最为常见,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
而毛囊炎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有时也可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3毛囊炎的检查
毛囊炎检查: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细菌性毛囊炎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细菌性毛囊炎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4毛囊炎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毛囊性呈鳞片状角化、阴部溃疡、囊肿、丘疹、脓疱、化妆品的毛发损害、皮质激素依赖、结节、溃疡、毛囊角栓、上半身热刺激性多汗、瘙痒
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查看详情>>5毛囊炎如何预防
1.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在生活中还要放松心情,努力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生活中的压力。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这可以将身体的毒素及时的排除,利于身体的健康。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护时不要用力搔抓或者挤压,日常的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过度的清洁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在生活中尽可能抽出时间进行身体的锻炼,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