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有手腕疼的情况,那大家知道手腕疼是怎么回事吗?下面就来告诉大家究竟手腕疼是怎么回事。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腕关节坏死怎么办
1、手腕扭伤
腕关节损伤,多有明显的外伤史。伤后出现腕部无力,腕关节活动不灵。轻伤,一般无明显肿胀,疼痛不甚,仅在大幅度活动腕关节时始有疼痛。
严重扭伤,可间腕部肿胀、疼痛较重,不能活动腕关节或活动时疼痛加剧。
损伤局部有压痛或触及筋肉组织异常改变。腕部损伤要及时治疗,预防腕舟骨、腕月骨发生缺血性坏死。
①将腕关节用力掌屈,背侧出现疼痛,则说明腕背侧韧带与腕伸肌腱损伤。反之,则为腕掌侧韧带或腕屈肌腱损伤。
②将腕关节用力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则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反之,则为尺侧副韧带损伤。
手腕疼是怎么回事
③腕部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出现疼痛,而且活动明显限制,则说明是韧带、肌腱等的复合性损伤。
2、手腕腱鞘炎
手腕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手腕腱鞘炎,腕部或手指麻木、水肿、刺痛、敏感下降,或者按上去有痛感,关节不灵活,弯曲手指握东西感到困难、无力,手指一活动就加重不适感等这就是明显的手腕腱鞘炎。
2腕关节的运动方式
桡腕关节可作屈、伸、展、收及环转运动,其中伸的幅度比屈的小,这是由于桡腕掌侧韧带较为坚韧,使后伸的运动受到限制。
屈曲:向手心方向运动称为屈腕,也叫掌的屈曲。参与完成动作的主要肌群为前臂屈肌群,具体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展:仰向手背方向运动称为伸腕,也叫掌的背伸。参与完成动作的主要肌群为前臂伸肌群,具体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
外展:解剖位外展手腕,也叫桡偏。参与完成动作的主要肌肉有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示指伸肌。
3腕关节综合症的介绍
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很常见的文明病,主要和以手部业有关。得了这种病会出现手部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会加剧,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 键盘、特别是鼠标是我们最常见的"腕管杀手"。随着开车族的日渐增多,方向盘也成为一大"腕管杀手"。其他频繁使用双手的职业,如音乐家、教师、编辑记者、建筑设计师、装配工等,都有可能遭遇腕管综合症的"毒手"。女性是腕管综合征的最大受害者,她们的发病几率大约是男性的3倍,好发年龄多在30-60岁。原由是女性的骨骼要比男性小,手部的腕管发育先天较男性细,腕部的正中神经更容易受到压迫性损伤。特别是孕妇及某些内分泌失调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失调、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由于肌腱滑膜增厚,腕管管腔变小,更容易引发腕管综合征。如果频繁使用电脑则会"雪上加霜",使"鼠标手"更厉害。
鼠标手即(腕关节综合征) 致病原因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一族大多每天不停地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科专家认为,经常反复机械地点击鼠标,会使右手食指及连带的肌肉、神经、韧带处于一种不间歇的疲劳状态中,使腕管周围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导致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另外,肘部经常低于手腕,而手高高地抬着,神经和肌腱经常被压迫,手就会开始发麻,手指失去灵活性,经常关节痛。手指频繁地用力,还会使手及相关部位的神经、肌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现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而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鼠标手",因为这些神经、肌肉和韧带在手掌根部都要通过一个管腔,即腕管,鼠标手在医学上也被称之为"腕管综合征"。得了这种病会出现手部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会加剧,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
鼠标手症状
腕管是由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的纤维性隧道,保护着手腕的正中神经。一般手腕在正常情况下活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当你在操作电脑时,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压迫了腕管中的正中神经,使神经传导被阻断,同时血液供应受阻,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下述的症状就会发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适。
2.断断续续的手指和手掌发麻、刺痛,有些病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得较厉害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力降低。
4.伸展拇指时不自如且有疼痛感,严重时手指和手部都虚弱无力。
5.发麻的感觉在睡眠中和刚睡醒时较多发生,疼痛的情形在晚上会变得更严重,有时甚至会影响睡眠
6.疼痛可以迁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鼠标手的危害
患者会感觉到手部刺痛,无力,不能握拳和抓小物体,随着症状加重,可能会发展到不能开车和穿衣。手部肌肉变白,手部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永久性手部残疾。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失调,其结果是患者不得不放弃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以下统计数据来自美国劳工部:
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雇员上半身(如手腕、手肘、肩)的重复性劳损将近占了已报道职业病的2/3。而最常见的劳损就是鼠标手。美国劳工部宣称,鼠标手是美国90年代主要的职业病,造成相当大规模的雇员残疾。
如何防止用电脑引发"腕管综合征"
1、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以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伤害;
2、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操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
3、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
4、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
5、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
6、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
7、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鼠标
* 最好选用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力分散的鼠标。
* 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尽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操作鼠标30分钟,即应该休息片刻。
* 坐时要注意挺胸,不要驼背,背部最好紧靠在椅背上。双腿不要交叉或翘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环受到阻止,影响局部血液供应。
* 操作时经常晃动一下鼠标,并用臂力带动一下腕力,以减轻手臂的疲劳。不要用力地敲打键盘,要轻松、适中的用力。
* 打字时要正对着键盘,避免把键盘斜摆在一边,否则容易引起手腕过度紧绷。
* 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的工作状态中,如握着鼠标或打字时,每1个小时就要起身活动一下肢体,并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防治"鼠标手"小体操
以往,人们对于改善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一般只限于进行局部锻炼。最新观点认为,要想改变或提高身体某一个局部的功能,首先应该进行全身锻炼。这样,才会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身体局部的功能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下这套防治"鼠标手"的小体操,就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
挺胸、收腹、提臀;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双手用力向后甩100次。
挺胸、收腹、提臀;走十字交叉步,加手部特别是手腕部的动作,类似扭秧歌,配上音乐效果更佳,每次10分钟。
挺胸、收腹、提臀;双手五指交叉并翻转,五指翻转交叉时,尽量从胸前举过头顶,并尽量从头顶向后背伸展100次。
挺胸、收腹、提臀;扩胸后双臂、双手伸展,尽量水平方向地向后伸展100次。
挺胸、收腹、提臀;手掌向下,双臂平伸,做大雁飞翔的动作100次。
挺胸、收腹、提臀;右手背后,从肩上用左手去勾;左手背后,从肩上用右手去勾,并持续30秒。
双手在肩部收拢,并使劲攥拳头,尽量伸向空中并张开双手,反复做100次。
4腕关节脱位的常见几种类型
创伤机制
手腕在背屈时腕部受重压、高处跌落或摔倒时手掌支撑着地,暴力集中于头月关节,致使头月骨周围的掌背侧韧带发生断裂,使之产生脱位。
临床表现
患侧桡骨远端隆起并有明显压痛,正中神经分布区有麻木感,手指呈半屈位,腕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腕间关节脱位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撕裂伤。
影像学表现
一、月骨脱位
【受伤机制】 手于外撑位跌倒。
【诊断要点】 ①正位片月上骨旋转与头骨重叠,头月关节、桡月关节间隙可消失;②侧位片上月骨向掌侧脱位为特征性表现;③舟状骨、头骨与桡骨关系保持原位不变。
二、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脱位
【受伤机制】 手于外撑位跌倒,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 ①尺骨或桡骨茎突骨折;②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③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对向掌侧;④头骨位于月骨后方。
三、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临床表现】 腕部肿胀向背侧突出,屈伸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压痛。
【诊断要点】 ①正位片上头月骨重叠,关节间隙出现消失或变窄;②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桡月关节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③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④舟状骨向背侧脱位;⑤可伴有桡骨背缘骨折。
四、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诊断要点】 ①舟状骨骨折;②正位片上头月关节间隙异常;③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舟状骨近侧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的关系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④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
五、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周围脱位
【受伤机制】 跌倒时手掌着地,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 ①尺、桡骨茎突骨折;②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③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④头骨位于月骨后方;⑤月骨和舟状骨近端与桡骨关节可正常或向掌侧半脱位。
六、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
本病的主要表现与月骨周围脱位相似,只是三角骨与钩骨关节间的脱位取代了三角骨与月骨关节间脱位。
【诊断要点】 ①月骨、三角骨及桡骨三者关系正常;②其余腕骨向背侧脱位。
七、舟状骨脱位
【受伤机制】 舟状骨有旋转性半脱位与全脱位两种类型,两者受伤机制完全不同。前者系中腕关节移位时致舟状骨近端发生旋转性半脱位,较常见;而舟状骨全脱位为直接暴力所致,非常罕见。
【临床表现】 腕部症状多较严重,有时可伴有神经受压症状。脱出的舟状骨位于皮下,可触及。
5腕关节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1、韧带损伤
因受到外力(突然用力抬起重物、剧烈的挥拍击球等活动)刺激导致关节韧带扭伤或撕裂,从而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这些患者一般多为生活中的意外损伤,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2、软骨损伤
患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摔伤时手掌撑地等,导致关节软骨瞬时受到巨大挤压力,而产生裂痕甚至整块撕裂、游离。
3、劳损所致
由于活动量较大,使关节无法承受或者反复重复的活动,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劳损,进而会引发病痛。
此外,导致腕关节疼痛的原因还有很多。一旦患者出现腕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时,首先要休息,不要轻易推拿按摩,以免加重损伤,早期到正规医院手外科就诊,因为该类疾患比较专业,如果选错科室就诊,可能导致诊断错误而贻误病情。由于腕关节解剖特点,多需要CT或者核磁共振(MR)检查来了解具体病情,以帮助诊断后决定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腕关节疼痛的治疗分为两种方式:(1)传统方式:以开放式缝补手术为主,需要切开关节囊,显露整个损伤,以便直视下修复损伤组织。但这种治疗方式得把正常组织切开,才能看到病灶部位,破坏组织面积大,拖长术后復原期,且不易观察到某些精细的解剖部位; (2)腕关节镜手术:利用几个小的切口,将镜头放置在关节内,可直接看到关节内的病灶,对病灶作精准的出理,由於伤口小,不但破坏较少的正常组织,术后恢复也快,可减少产生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的机会。因此,腕关节镜除将逐渐取代传统手术,可更进一步帮助医师清楚的看到关节内构造,对韧带、软骨的损伤,作精确治疗,提升手术品质。 由于腕关节结构复杂,医生在检查时很难准确定位疼痛点及损伤点,而关节镜既可直视观察又能对关节内结构如软骨面、韧带进行接触性检查,能探查到各个层面的损伤。有研究显示关节镜诊断早期腕关节损伤的准确率为98%,而对不明原因关节疼痛的诊断也可达70%以上。有学者建议对腕关节疼痛3个月以上未能确诊的患者进行腕关节镜检查。
腕关节受伤后通过系统全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行镜下手术治疗者,均可施行腕关节内窥镜术。主要用于:1、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在腕关节内窥镜术用于临床以前,诊断三角纤维软骨盘的损伤主要依靠腕关节造影。但根据报道造影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发生率很高,不如关节镜检结果可靠。2、关节软骨病损 各种原因所致关节内软骨病损如创伤所致软骨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3、关节内韧带损伤及关节不稳定 腕关节韧带损伤可引起腕关节慢性疼痛和不稳定。临床诊断很困难,腕关节镜术能直接观察或配合探针检查发现韧带损伤的准确部位,并行清创术或韧带修复术等。4、慢性滑膜炎 对诊断不明确的腕关节慢性滑膜炎,腕关节镜术不仅能观察到滑膜病理改变而且能准确夹取病变滑膜组织作活检。5、游离体 X线摄片和关节镜检查所发现的软骨、骨软骨游离体或者异物均可通过关节镜取出,并同时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如果关节软骨面上无相应病损,应考虑滑膜病变处,可行滑膜活检。6、化脓性关节炎 腕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的化脓性炎症相同,可通过关节镜的灌注冲洗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