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田头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6脚。柱状田头菇是当前可开发的十种珍稀菇之一,2008年9月,柱状田头菇被“神七”带入太空,为培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茶树菇三大功效
营养功能:茶树菇能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据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测定,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4.2克,远高于肉类,蔬菜,水果。经常食用茶树菇可以大大补充身体营养。
嗜好功能:茶树菇色、香、味颇佳味道独具一格,鲜食脆嫩爽口,盖肥柄嫩,味道鲜美干品具有奶油饼干的浓香味。清香浓郁,烹炒褒汤,回味无穷。是家庭,宾馆宴席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生理机能:茶树菇色、香、味颇佳味道独具一格茶树菇有保健药用功能,食后能参与人体的代谢,维持,调节或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补肾,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民间常用于治疗腰酸痛,胃冷,肾炎水肿,头晕,腹痛,呕吐等症。还具有降血压,抗衰老和抗癌的特殊功能。因此被民间称为“神菇”。
2茶树菇的分布
柱状田头菇(A. aegerita)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产地为福建古田县,江西广昌县等(多为干菇),其中广昌县,2010年全县培植茶树菇筒约1.8亿筒,生产干菇约930万斤,年总产值2.4亿元。昆明、成都、北京等地(鲜菇)。另外,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山地和丘陵以及云贵高原和黔桂山地也是重要产区[1] 。
茶树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于小乔木类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后。砍伐老林后的再生林中较多发生。由于油茶树木质坚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树菌丝体的生长周期特长。
据调查,野生茶树菇的发生往往受上一年降水量的影响。即上一年的降水量多,第二年3月份前又是适量的降水,那么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就会有大量的茶树菇发生。如果第一年降水较少,第二年3月份也比较干旱,那么即使第二年四五月份降水较充沛,茶树菇的发生也较少。正是由于发菌时间长,有利于菌丝聚集能量和蓄积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营养物质,才形成了营养丰富、清脆爽口、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外形美观、香气独特的菇中珍品――茶树菇。
油茶分布于酸性红壤和黄壤的中南亚热带常绿叶林带,油茶分布的范围,包括江西、福建的武夷山区,湘、鄂、浙等省的山地和丘陵,云贵高原及黔桂山地。这些地方年平均气温为10-20℃,但大部分在18℃以上;1月份的平均气温在4℃以上,南部可达10℃。一般冬季均无严寒,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在1500毫米以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有利于油茶树枯干的腐朽,极宜于茶树菇菌丝的生长发育和优质菇的形成。正是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才造就了茶树菇这上难得的山中珍品。
3茶树菇的生物活性
1、抗肿瘤
研究发现,柱状田头菇多糖、活性蛋白组分Yt及柱状田头菇凝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癌活性[1] ,人们把它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发现,茶树菇中含有的很多组分,如多糖、吲哚衍生物等,都具有明显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1] 。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抗菌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及其热水浸提液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格兰氏阳性(G+)、格兰氏阴性(G-)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1] 。
4、免疫调节
柱状田头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1] 。
5、缓解小儿尿床
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
4茶树菇的栽培
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
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
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
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
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5茶树菇的食用价值
1、防癌抗癌
茶树菇含大量抗癌多糖,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人们把它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衰老
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缓解小儿尿床
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
4、茶树菇与猪骨或鸡肉一起吃,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5、茶树菇与青酒同食会容易中毒,与鹌鹑同食会降低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