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炎根据不同类型的咽炎,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孩子都会感到咽部不适、干燥,有疼痛感等。常见小儿咽炎症状有以下几种:
目录
1宝宝急性咽炎症状
1、慢性肥厚性咽炎
(1)咽部不适、疼痛、痒或干燥感,时有灼热感、烟熏感、异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至呕心。
(2)咽黏膜增厚,暗红色,有小血管扩张,咽后壁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散在突起,甚至融合成片。咽侧索增厚,两侧呈条索状向咽腔突起。咽后壁可有黏稠或黏脓性分泌物。
2、链球菌性咽炎: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之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加明显,严重的孩子甚至伴有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背及四肢酸痛。咽痛逐渐加剧,随炎症侵及的部位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咽侧束发炎时引起吞咽困难、疼痛,伴有耳痛,舌根淋巴组织发炎,则有剧烈的灼痛或刺痛,并向两耳放射。波及咽鼓管时则有耳闷、耳鸣及重听现象。如病变侵及喉部,则有咳嗽、声嘶、呼吸困难等症状。小儿病情重,可发生惊厥。
3、慢性单纯性咽炎:全身症状均不明显,而以局部症状为主。各型慢性咽炎症状大致相似,且多种多样,如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由微痛等。主要由其分泌物及肥大的淋巴滤泡刺激所致。可有咳嗽、伴恶心。
4、急性咽炎: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为明显;可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侵及喉部,可伴声嘶和咳嗽。
2咽炎吃什么好
孩子得了咽炎,除了药物治疗外,爸妈还要调整孩子的日常饮食,配合治疗,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治愈。
1、要坚决摒弃孩子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例如贪吃上火油炸、刺激性、腌制的食物。多给孩子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无花果等,西瓜则清热、利咽、消渴是水果中的佳品。
2、多给孩子喝一些对咽炎调理有帮助的中药茶饮,比如说,采用多味滋阴增液、清热化痰、润喉利咽功效的中药材配制而成的中药材饮,对咽炎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下面为各位推荐几款食疗方,爸妈们可以参考。
(1)麦莲冰糖饮:麦冬15克、白莲子15克、冰糖适量,加水适量同煲后代茶饮用。有滋阴益肾、生津止渴之功效。
(2)无花果煲冰糖:无花果25克、冰糖适量,加水煲之饮用,每日一次。有益气生津,润肺化痰之功效。
(3)鸭蛋葱花汤:用鲜鸭蛋1—2个去壳,青葱4—5根切碎加水适量同煮,饴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一次。有滋阴清热、止咳化痰等功效。
(4)百合煲香蕉:百合20克、香蕉2—3只去皮,冰糖适量,加水同煲。每日一次服食,有清热效果。
(5)蜂蜜茶叶治咽喉炎法: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用沸水泡成浓茶汁,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每隔30分钟漱喉1次,缓缓吞下,连用多次,对咽喉疼痛、咽喉炎一般当天即见效。
(6)萝卜治咽炎法:取100克白萝卜,带皮切片,加200克水,煮沸20分钟,取汁加适量白糖或冰糖,一次服完,每日2次,忌食海鲜,连服3日可治咽炎。
(7)柠檬治咽喉炎法:柠檬去皮捣烂,泡开水当茶喝,可治咽喉炎。
(8)西瓜皮治咽炎法:吃西瓜时,瓜皮别丢弃。取瓜皮250克,加入两大碗水,熬至一大碗,加入少许冰糖,冷而饮之。可治咽喉炎,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9)核桃治咽喉炎:取核桃10枚,去硬壳,不去衣,分早晚两次服。15天为一个疗程。核桃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疾病。
3教你如何辨别自己已得咽炎
专家说咽喉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人体抵抗外部细菌、病毒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屏障,同时咽喉还充当着呼吸、吞咽、发声等重要功能。咽炎是咽部黏膜的弥漫性炎症,不仅造成咽喉局部机能的障碍,还会波及周围临近器官组织,甚至引发全身疾病,影响健康,咽炎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一、喉咙有异物感:咽喉异物感,就是指咽喉里面如有什么东西卡着、粘着、贴着似的。是什么东西呢,在很多患者都是说不清,道不明。也有些人说,像“有痰粘着”,像“蚂蚁爬”,像“火烧”,有“热气上冲”,像“吃了辣椒一样辣”的感觉,以及还有其他的感觉等等。这种感觉,越是注意到它,就越是明显。
二、喉咙疼痛感:在多数情况下,急性发作时疼痛较明显,不是急性发作时疼痛较轻微。有些人偏于一侧咽喉痛,有些人偏于某一个部位痛,也有些人只说感到咽喉痛,并不能指出具体部位。但是,医生对偏于某一个固定部位疼痛的患者,往往会检查得更为全面而仔细,以排除其他疾病。
三、喉咙痒:咽喉痒的感觉也属于“咽喉异物感”的一种,很象“蚂蚁爬”的感觉,容易引起咳嗽。咳嗽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本能动作,就是要将肺、气管、咽喉里引起不舒服的东西咳出来;正因为如此,咳嗽也就成了肺脏或气管或咽喉有病的症状。
四、喉咙干燥感:根据各人的感觉不同,有的感到很干燥,但多数人只感到轻微的干燥。此种情况与咽部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充感神经偏亢)有关。
五、经常“清嗓子”或“半声咳”:由于异物感所致,或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有关。清嗓子是指患者感到咽喉不舒服时,有意识地或自觉地故意用力地“吭喀”有声,想使喉咙变得舒服;半声咳是指患者在咽喉不舒服感时,无意识地不知不觉地“咳”一下,并没有主动地用力去咳。
专家提醒预防咽炎是关键,咽炎患者应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是防治慢性咽炎的有效措施。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过湿都可影响咽部粘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咽部感觉异常,日久而成慢性咽炎病变。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同时,防治口鼻疾病,消除炎性病灶,对防治咽炎也不容忽视。
4简单说说造成咽炎出现的原因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会出现咽炎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危害大,而且,还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所以,大家平时应该注意这种疾病的发展,了解其中的发病因素,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造成咽炎出现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如果生活地域气候寒冷、干燥,工作环境空气被粉尘、化学气体污染,或者咽喉长期受烟酒、辛辣食物的刺激,就易得咽炎。这是常见的引起咽炎的原因。
2、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肝脏病变、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都可能是引起咽炎的原因。
3、是用嗓过度。长期用嗓过度造成咽部干燥、声带、喉肌受损易发生慢性咽炎。
4、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嗜好烟酒,喜食煎炸辛辣食物,经常熬夜、失眠、夜生活频繁者容易罹患本病。
5、是因其是由某些疾病发展而来。如感冒引起的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咽炎;再有咽部邻近组织的炎症蔓延而致,如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龋齿等。
6、呼吸道过敏形成咽炎。有的人干咳一两个月不见好,可能是呼吸道过敏引发的慢性咽炎。经常食道返流,倒灌进咽部的胃酸也会导致慢性咽炎。清晨刷牙干呕是由于胃酸返流引起的,如果胃酸刺激了咽部,就有可能引发慢性咽炎。
有利于咽炎患者康复的饮食秘方
1.荷叶粥---荷叶,性平,味苦,涩。具有清暑利湿、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热血吐衄,咳血呕血等症。粥中加入荷叶,既能增加清香之味,又因其本身含有荷叶碱,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故,咽喉炎者在炎热的夏季可多食荷叶煮粥。
2.贝母炖鸡---贝母,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吐痰咯血,肺痈、喉痹等症。鸡,性温,味甘,具有补虚暖胃强身的功效。鸡与贝母同炖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因咽喉炎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故要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
3.山药炖排骨---山药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消渴生津,益肺等功用。配以滋阴润燥的猪排相炖食,对虚劳咳嗽,痰湿咳嗽、脾虚咳嗽等症有较好疗效。可对慢性咽喉炎有缓和防治作用。并且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以抵御病毒,增强免疫能力。
4.蜜汁枇杷---枇杷性凉,味甘,酸。具有润肺、止咳下气的功效。主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等症。蜂蜜性平,味甘,具有润燥、止痛、解毒之功效。蜜汁枇杷能加强镇咳、痰的作用,对肺燥干咳,痰多,呕逆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很多人平时生活中用嗓子过度,长时间的导致嗓子干燥,会造成喉部肌肉受到损伤,而且,贫血,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这种疾病加重,因此,大家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方法,要注意锻炼,而且要注意多喝水,这样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咽喉炎长期不愈会带来哪些危害
咽喉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要道,是人体抵抗细菌、病毒、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屏障,上通口鼻、下连气管和食管,内含扁桃体等组织,是全身神经系统及静脉、动脉循环回流大脑的重要通道。如果咽炎反复发作得不到彻底治疗可对人体造成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影响心理
咽炎患者因咽部异物感,经常作“吭吭”和吞咽动作,希望能将异物排除,而这些无效清嗓动作只能加重原有不适,久而久之患者总怀疑自己咽喉或食管里长了肿瘤,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抑感;由于炎性分泌物及细菌停留,还容易发生口臭,影响正常交流。
2.影响正常休息
咽喉炎患者可出现咽痒,进而引起阵阵刺激性咳嗽,或由于咽部黏膜增厚,影响呼吸的通畅而睡眠时经常打鼾,致使睡眠质量下降,精神萎靡等。
3.影响正常进食
咽喉部是食物由口腔进入食管的重要通道,咽喉部肿胀会影响食物的吞咽,咽炎或其它病变刺激食管支配神经,引起膈肌痉挛,发生呃逆、梗咽、心下痞等症状。
4.内分泌器官病变
咽喉部位周围存在着甲状腺、颌下腺、腮腺等内分泌器官,如果咽部炎症蔓延至这些内分泌器官,会导致内分泌器官病变,造成身体内分泌失调,引发诸多相关疾病。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病变可侵犯全咽,或侵犯咽之一部分。重症者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轻症常为病毒感染,已证实腺病毒、流感病毒与本病关系密切。本病常在受湿、受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