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容易出现的疾病,一般患者在得病后会出现咳嗽、头疼还有发烧的情况,这种疾病的症状也特别多,对患者来说影响也特别严重,有好多患者得病后会感觉到特别痛苦,继而会最担心这种疾病不能得到完全的治愈,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么,呼吸道疾病能治好吗?我们来进行一下了解。
目录
1呼吸道疾病能治好吗
呼吸道疾病虽然严重,可是经过治疗后也是容易治愈的,但是盲目治疗也是不可取的,虽然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仍存在一些误区。
1、治必输液
只要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否则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2、治必激素
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3、治必抗菌
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当的抗菌素。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而且开始就是“菌必治”,“复达欣”等强力广谱抗菌素,不但很少能起到作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产生众多隐患。更可怕的是,一旦用了如此强烈的药,病菌一旦产生耐药性,以后使用较温和的药很难达到疗效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呼吸道疾病可以治好,只是在治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方法,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选择对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容易得到治愈的,另外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可以有效的预防。
2呼吸道疾病的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
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新生儿40~44次/分,0~1岁30次/分,1~3岁24次/分,3~7岁22次份,7~14岁20次份,14~18岁16~18次。婴儿期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易出现节律不整。
呼吸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呈腹膈式呼吸。随年龄增长,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变为斜位,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
功能特点
1.肺活量 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ml/kg。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成人大于小儿3倍,说明其潜在力差。呼吸功能储备较低,发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倍,而成人可达10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
2.潮气量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3.每分钟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 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计算与成人相近。
4.气道阻力 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气道管径逐渐增大,从而阻力递减。
3呼吸道疾病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①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②发绀:肢端发绀为末梢性发绀,舌、粘膜的发绀为中心性发绀。中心性发绀较末梢性发绀发生晚,但更有意义。③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称为“三凹征”。
(2)吸气喘鸣(inspiratory wheeze)和呼气喘鸣(expiratory wheeze):吸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吸气延长,是上呼吸道梗阻的表现。呼气时出现喘鸣音同时伴呼气延长,是下呼吸道梗阻的表现。
(3)肺部听诊: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不固定的中、粗湿啰音常来自小支气管的分泌物。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听到固定不变的细湿啰音提示肺泡内存在分泌物,常见于肺泡炎。
血气分析
反映气体交换和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小儿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6-1。
当动脉血氧分压(Pa02)<50mmHg(6.67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50mmHg(6.6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85%时为呼吸衰竭。
4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第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第二、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上分为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一种肺炎,同样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而患上细菌性肺炎的患者则会出现咳嗽,咳痰以及胸痛和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第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防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上感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有些有发热、伴以咽喉痛、扁桃体肿大等。
第四、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国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现象是我国目前急需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潮热、乏力、盗汗等。
第五、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爆发流行。临床特征是急起高热、乏力、肌肉酸痛,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患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
5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告诉病家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二、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
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小时一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亦可试用潘生丁,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2.抗生素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