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胸闷心慌、乏力、四肢酸痛,这种疾病一般是一些病毒所造成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发病人群广泛,那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方法是什么?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等。
肝炎病毒(10%):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包膜,核酸为双链DNA。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狂犬病病毒(10%):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流感病毒(20%):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发病机制
一、病毒直接作用
实验中将病毒注入血循环后可以心肌炎,病毒经血流直接侵犯心肌,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亦称为病毒复制期,是发病早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和功能障碍,有人将柯萨奇B病毒感染小鼠3天后,即能发现心肌已发生散在坏死病灶,感染5~7天后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病毒感染机体后所致病变主要靠机体细胞膜的受体,业已证实,柯萨奇B型病毒的受体定位在人的第19号染色体上,因人的心肌细胞膜上存在柯萨奇病毒B,A型的受体,又能翻译该类病毒信息,因此该类病毒可在心肌细胞内增殖,复制,导致心肌损伤,此外,病毒也可能在局部产生毒素,导致心肌纤维溶解,坏死,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和病毒感染后1~2周内猝死者,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其依据为:从尸检发现病毒存在于心肌中,以心肌分离所得病毒接种动物可引起发病,血清中同型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定度增高,此外,以在急性期,主要在起病9天以内,病人或动物的心肌中可分离出病毒,病毒荧光抗体检查结果阳性,或在电镜检查时发现病毒颗粒。
二、免疫反应对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慢性心肌炎,目前认为主要通过免疫变态反应而致病,实验与人体病毒性心肌炎起病9天后心肌内已不能再找到病毒,但心肌炎变仍继续,表明免疫反应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些患者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状轻微而心肌炎表现颇为严重,还有些患者心肌炎的症状在病毒感染其他症状开始一段时间以后方出现,有些患者的心肌中可能发现抗原抗体复合体,以上都提示免疫机制的存在,实验中小鼠心肌细胞感染少量柯萨奇病毒,测得其细胞毒性不显著,如加用同种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增强,如预先用抗胸脾抗体及补体处理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不增强,若预先以柯萨奇B抗体及补体处理免疫脾细胞,则细胞毒性增加。实验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有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存在,研究还提示细胞毒性主要由T淋巴细胞所介导,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迁延不愈者,E花环,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C均较正常人为低,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抗补体均较正常人的检出率为高,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时免疫机能低下,最近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与α干扰素也显著低于正常,γ干扰素则高于正常,亦反映有细胞免疫失控,小鼠实验性心肌炎给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后感染早期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高,感染1周后给药则使死亡率降低。
2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方法是什么
1、胸闷心慌,乏力,心悸怵惕不宁,或快速或缓慢。严重者可见有喘促,倚息不得卧,或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微数疾或欲绝,或血压降低。
2、症状出现前2周内可有感冒、急性肠炎等病毒感染史。
3、体格检查,常见为心律失常,尤以期前收缩为多见。此外,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并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在急性期可见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医|学教育网整理,部分患者尚有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2)特殊检查:心电图常见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为多。此外尚有T波倒置和ST段轻度改变。部分患者见有室速、室颤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危及生命;胸部X线摄片显示心脏外形正常,部分患者心脏扩大;超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心动图可有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必要时可做病毒学检查,可从咽拭或粪便或心肌组织中分离出病毒,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增加,特别是抗柯萨奇B病毒抗体。从心肌活检标本中可找到特异抗体原或在电镜下发现病毒颗粒。
3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1、纠正病因及诱因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4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一旦确诊那么多,需要卧床休息,经常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还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休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心脏的负担,如果心脏已经扩大,那么就需要严格控制卧床休息的时间,如果不重视休息的时间,你的心脏出现扩大,从而使得患者带来后遗症,过度劳累就会使得心脏负荷有所增加,还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卧床休息需要等到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消失,一般需要休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心肌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需要使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的药物,比如说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b,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量一次。该药要首先需要进行皮试,如果没有过敏才能够注射,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会按照病情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搭配,一般十天为一个疗程,可以明显的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对于急性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禁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会使得干扰素的合成受到抑制,病毒会因此大量繁殖,但是临床上也有使用技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现象。如果病情并非很严重的话,不主张使用激素治疗,但短期内如果心脏出现,剧烈震荡或者高热不退的现象,那么就需要进行静脉注射。
抗生素虽然没有杀灭病毒的效果,但是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发生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条件,比如说流行性感冒或者是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不是很满意,这类药物对一是否能够杀灭心肌细胞病毒还存在疑问,一般而言如果属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导致的心肌炎者,可以尝试金刚烷胺,牛磺酸对已知病毒的复制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心肌炎的患者具有保护的作用。
查看详情>>5病毒性心肌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表现的轻重程度是不同的。根据典型的感染病史;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诊断依据,至于确诊呢,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依赖心内膜心肌的活检。有许多患者在适当的治疗后会痊愈,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在急性期由于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等会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人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1.注意自己的休息和饮食
应该尽量早的上床去休息,这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多吃一点容易消化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这种方法在疾病的早期应用比较多。
3.服用或者注射各种治剂
静脉或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co、ATP、肌苷、丹参等。
下面我要介绍几种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首发症状,程度严重的病人可发生房室传导受阻。
2、心力衰竭
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如果广的话,心肌细胞会受比较严重的损害,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等症状。
3、心脏性猝死
毒性心肌炎是可以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主要是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一定要限制每天脂肪的摄入。太多脂肪会对人体的造血功能有影响而且会使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变差,提醒一下,每天的摄入的脂肪应该在70克左右,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一半一半是最好的。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长纤维的食品和消化道的粘膜会有磨擦,消化道就会出血,所以一定不要吃长纤维的食品,如芹菜、韭菜、毛笋、未煮烂的牛肉等的各种肉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