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的恶性肿瘤,占肝外胆道肿瘤的百分之二十五,占全部胆道疾病的百分之零点四至三点八,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男女患病比例为1:3~4。目前医学尚未攻克胆囊癌这个难题,因此尚不能将其治愈。但这并不是说,患了胆囊癌就等于死亡,因为患病早期经过积极治疗也不乏长期生存的可能。胆囊癌能治愈吗?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胆囊癌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恰当的运动可避免胆囊癌,这是由于运动时可发生热量,人体体温的升高可防治癌细胞的生成,恰当的运动还可添加人体的吸氧量等。
恰当运动时可发生热量:恰当的运动可使人体体温暂时性升高,人体体温的升高能够避免癌细胞的生成。癌细胞对热的耐受性远不如正常细胞,别的机体受热影响后身体免疫力愈加旺盛,能愈加有利的杀灭和操控癌细胞。
恰当运动时吸氧量添加:运动时人体氧气的吸入比往常多几倍乃至几十倍,氧具有按捺癌细胞成长的效果。经过运动时气体的频频交流,能够使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起到防癌的效果。
恰当运动时体内白细胞数量添加:运动时进入血液循环的白细胞很多添加,常常运动可进步人体的免疫功用,如吞噬细胞吞噬功用增强,血液发生抗体才能加大,然后增强了人体的抗癌才能。
恰当运动时人体很多出汗:运动时人体很多出汗,汗水能够把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如锶、铅、铰等及时排出体外,在必定程度上下降罹患胆囊癌的危险。
2胆囊癌能治愈吗
一般来说,对于癌肿体积小、尚未发生扩散转移的早期胆囊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癌灶,经手术切除后有超过六成的胆囊癌患者可获得5年生存率,对于部分术后辅助放、化疗或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有效预防了胆囊癌的复发和转移,可获得更长的生存率。
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不仅与治疗方式有关,同时与患者机体的整体状况及身体机能也有密切的关系。全身一般状况好,没有其他的基础疾病,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胆囊癌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鸡蛋、清蒸鱼,忌食煎、炸、高脂肪食品,不宜食用红枣、桂圆、白木耳等易致腹胀的补品,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胆囊癌术后护理有哪些
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按麻醉常规测量生命体征,之后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天,并给予记录。大手术后患者记录出水量。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患者体温可升高,临床上称为外科热,一般不超过38℃,1~2天后逐渐恢复正常,若持续不退或3天后出现高热,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 伤口的观察
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3 术后留置的各种不同引流管
每天更换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
4 早期活动
术后活动方法可分为早期床上活动和早期离床活动两种。有利于促进身体各功能的恢复,增加肺的通气量,促进血液循环。
5 注意营养补充
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6 术后患者常常睡眠质量欠佳
通过床上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清洁舒适。
7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并发症发生
叫患者坐起刷牙,用盆接漱口水也是保持口腔清洁的常用办法。
4胆囊癌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 吃富含维他命B群的食物
我们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多吃富含维他命B群的食物,包括叶酸、烟碱酸、维他命B6、维他命B12等,它们不仅参与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保护神经组织细胞,对安定神经、舒缓焦虑紧张也有好处。因此,这就是胆囊癌的预防方法之一。
2 膳食抗致癌原
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这些胆囊癌的预防是较为常见的。
3 合理饮食
近半数并发肾损害,常见受累部位是远端肾小管,临床表现有症状型或亚临床型肾小管酸中毒,合理饮食可以达到胆囊癌的预防目的。
5胆囊癌的根治方法
标准的根治性胆囊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楔形切除胆囊床2~3cm的肝组织,并清除区域淋巴结。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中晚期的胆囊肿瘤可行扩大胆囊肿瘤根治术,主要针对癌肿侵及转移的不同部位而采用包括,右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重建等联合手术,Nakamura报告2例晚期胆囊肿瘤施行右半肝叶切除术及根治性胆囊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该2例分别存活12、13年,并未见复发,由此可见如病人一般性况较好,该术式可望提高远期疗效。
姑息手术,晚期一般状态较差,伴有梗阻性黄疸者,采用肝总管Roux-en-Y吻合,T管引流术,左胆管空肠吻合术或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旨在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但疗效不高。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