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即聪明又健康,宝宝聪明、妈妈开心。这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妈妈们你做到了吗?
目录
1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2.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4.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5.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伙伴中,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
2如何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但是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对外界产生反应,所以一定不要吓到宝宝,可以适量的放些轻柔的音乐,也可以给他说话,多抚摸他。
宝宝出生后第二个月,你要多对他笑,多逗逗他,现在我家的宝宝都特别爱笑。这个时期的宝宝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他不会对你的笑做出任何反应,但是你一定要有耐心,等到4-5个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比其他的宝宝爱笑。
宝宝出生后第三个月,妈妈多陪孩子玩玩。你可以让他做简单的辨认,你可以给他做做鬼脸,逗他开心,这个时期就可以锻炼宝宝拉大小便意识了,当你感觉他想尿的时候就把把他,时间长了他也就知道了。你还可以让他爬在你的腿上,锻炼他抬头的动作,第一次动作一定要轻轻的慢慢开始。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让他玩,我发现宝宝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红色,可以来回移动玩具让他来回的找东西。
宝宝出生第四个月,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会坐了。学会让他自己玩会玩具,对他说简单的词汇,比如妈妈、爸爸等。这个时候就应该锻炼他,让他的眼睛会随着你的来回走动而移动。
宝宝出生第五个月可以添加辅食,可以喝点小米汤等利于孩子消化的食物,量有少到多,看看孩子的反应,看看是不是有不适应的表现。
3关于宝宝长牙的症状顺序及误区
一、如果你家宝宝还没长牙,要了解这些事儿
宝宝长牙的时间
◆ 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长第一颗牙齿。
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宝宝体质不一样,牙齿萌出时间的早晚也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牙齿萌出时间有遗传性,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长牙比较晚,那宝宝可能长得也比较晚。
只要是一周岁以前开始出牙都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已经超过了1周岁,还未长出第一颗乳牙,称乳牙晚萌,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宝宝长牙的症状
◆ 当宝宝开始出牙时,经常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
长牙期的宝宝,还会有这些症状:开始频繁流口水、经常啃咬东西、睡觉不安稳、体温升高、脾气暴躁和爱哭闹、牙龈肿胀的话,可能是要出牙了,妈妈们可以仔细检查一下宝宝的牙龈。
宝宝长牙的顺序
◆ 宝宝长牙齿,一般是先长下颌,再长上颌,经常是两颗对称地往外冒。
具体的顺序是:
中切牙:下颌 6个月,上颌 7个半月;
侧切牙:下颌 7个月,上颌 9个月;
第一乳磨牙:下颌 12个月,上颌 14个月;
犬牙:下颌 16个月,上颌 18个月;
第二乳磨牙:下颌 20个月,上颌 2岁。
◆ 宝宝每个阶段长牙的颗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可以看看这份表。
一般来说:平均每个月冒出一颗新牙,最迟两岁半时,全套20颗乳牙都长出来。
注意:长牙的顺序和时间也并不完全固定,这只是大部分宝宝的平均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如果宝宝迟迟不长牙,也无需太担心,只要1岁前长出即可。另外,也有可能是营养不足的原因,可以吃一些富含钙和磷的食物,比如乳制品、海带、黑木耳、鱼类等,多晒晒太阳。
【拓展】:马牙
有爸妈可能会发现,宝宝在出生后4~6个月这段时间,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
其实,这是“马牙”,也叫做上皮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同时也不会影响婴儿吃奶或者乳牙的发育。
马牙一般在出生后几个月内,经过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会自然脱落,一般妨碍不大。
注意:宝宝长马牙千万别用老方法去挑或者擦,这样容易造成感染,更不利于口腔健康。
二、如果你家宝宝已经长牙了,还需要注意的事儿
已经开始长牙的宝宝,要面对两大问题,一个是长牙期间的不适,另一个是如何清洁牙齿,这些都需要爸爸妈妈们的帮助。
长牙期间不适
发烧
大部分宝宝长牙时体温稍稍升高,有的宝宝甚至会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
一般在38.5度以下的话,不要吃退烧药或打针,要给宝宝多喝水,试下物理退烧。注意,室内通风,或者给宝宝洗个温水澡。
如果,发烧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长,宝宝没有精神,食欲也不佳,还哭闹的话,及时看医生。
口水多
长牙期间流口水也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牙齿的萌出会刺激牙龈神经,从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
宝宝经常流口水的话,爸爸妈妈们要及时帮助清洁,防止长口水疹。
平时可以用柔软的棉布,蘸温水轻柔地擦去宝宝口水。如果疹子已经比较严重了,及时看医生。
睡眠不佳
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宝宝半夜醒来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细辨别)
这个时候不需要立刻哄睡或者是喂食,宝宝有可能自己能安定下来。
另外,白天也还有可能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可以通过磨牙棒或者其他办法来转移注意力。
牙龈不适
母乳妈妈们可能会害怕长牙期间的宝宝,因为他们总喜欢咬妈妈的乳头。
此外,因为牙龈痒、牙龈疼痛等原因,他们还常咬手,要一起硬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办法来缓解不舒服感。
这个阶段,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磨牙棒或者一些磨牙饼干;平时也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龈,都可以缓解牙龈不适。
宝宝牙齿清洁
牙齿清洁应该从牙齿萌出前开始做起,牙齿萌出后应该做得更细致,牙齿的保健是一辈子的事儿。
未长牙的宝宝
宝宝吃完奶后,妈妈可以用用消毒好的棉签蘸着清水,在每天早晨和临睡前轻轻的将宝宝的口腔清理一下即可。
已经长牙的宝宝
刚开始出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缠上消毒好的湿润纱布,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齿、牙龈和舌面。
能刷牙的宝宝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培养起宝宝刷牙的意识,让宝宝模仿大人刷牙。当然,最后一定要再帮宝宝刷一次。一定不要嫌麻烦!
【小知识】:如何选宝宝牙刷牙膏?
◆ 可根据宝宝年龄,尽量选择软毛且刷头小的牙刷。
◆ 选择造型可爱的牙刷,作为吸引宝宝刷牙的动力;
◆ 开始刷牙时可不用牙膏,直接用清水即可。
◆ 不要选薄荷味牙膏,对宝宝刺激太大。也不宜选特别香甜的水果味牙膏,以免宝宝吞食。
4训练宝宝独立吃饭的黄金诱导期
那如何培养宝宝独立吃饭呢?下面的两个重要时期,爸妈不要错过。
不过,每个宝宝的发育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发育有早有晚,爸妈要细心观察,根据宝宝的发育来选择个性化的喂养时机,不能绝对照搬!
萌芽期:10个月
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开始对餐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爸妈喂辅食的时候,宝宝喜欢抢大人手里的餐具,这是开始训练宝宝用勺子以及自己进餐的好时机。
这时候,聪明妈妈可以准备两个勺子,一个让宝宝练习使用或者比划比划,另一个大人拿着给宝宝喂辅食。也可以给宝宝一些切成条或片的水果,教他用拇指和食指拿着自己吃。
黄金诱导期:12-18个月
一般来说,1岁多一点的时候,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最好时机,爸妈如果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往往就会很难训练!在这段时间里,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快速发展,如果给以适当的诱导,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妈妈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用勺子盛起食物,再送到嘴里,对于我们的小宝贝来说,其实难度系数是很大的,宝宝需要时间来练习,起码得好几个星期。
这期间,他可能会把饭菜撒的满身满地都是,妈妈这时候应该多点耐心!可以给宝宝围上围兜,在餐桌上铺上报纸,这样就方便收拾。要知道,现在脏乱几个月,以后解放好几年,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和独立性,何乐而不为!
5宝宝发烧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可以这么做:
1、多饮食、多排尿。宝宝感冒发烧了,多喝水、多休息都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给予宝宝爱喝的果汁、汤汁甚至饮料等,只要能帮助宝宝补充更多液体,多多排尿,就有助于降温和排出体内毒素。
2、通风散热。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发烧是受了凉,为了帮助宝宝发汗,就给宝宝穿上一层又一层的小衣服,非常不利于皮肤散热。应该是让宝宝多通风,而且衣着上,妈妈要给宝宝穿宽松轻薄的衣服,增加宝宝皮肤散热的机会。
3、头部冷湿敷或使用退热贴。宝宝发烧,可以用冷水浸湿毛巾后,稍挤压,再折叠到宝宝额头的大小,置于前额,时时更换。也可以适当给宝宝使用退热贴。
4、头部冰枕或冰袋冷敷。爸爸妈妈们也可以给宝宝准备小儿头部冰枕或冰袋。不过,爸爸妈妈要注意,6个月内的宝宝最好不要使用冰枕或冰袋,以免降温过快、过低。
5、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妈妈可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擦身,特别是头部、四肢、腋下、腹股沟(大腿根部)、腘窝等处,通过水分蒸发,促进宝宝皮肤散热。
如果宝宝发展到高热,要记得带宝宝及时就诊。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用酒精擦浴四肢和背部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降温,不过,这样的话最好是在医护人员或医生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