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是疝气的一种,或许大多数人对股疝并不是很了解,也许有的人会问,这是什么样的疾病呢?其实股疝是身体中的一个器官,经过腹部内脏破坏以后,肠胃也会发生的一种病变,也许大多数朋友不明白,股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大家不用着急,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股疝的症状,有了清楚的症状,才可以辨别发病的真正原因和病情的如何治疗。股疝的症状与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腹股沟斜疝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腹股沟斜疝并发病症
休克
二、腹股沟斜疝并发病症
疝常见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有: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①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②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②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④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
⑤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
⑥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
⑦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
⑧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2股疝的症状与原因是什么呢
通常股疝患者多见于女性朋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因此可以肯定这与女性朋友们的生理和解剖学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
股疝的病因 股疝是如何引起的
股环是股管的上口,其仅覆以疏松结缔组织;股管为一锥形盲管,有相当一部分前壁见于隐静脉裂孔内,其浅层结构为筛筋膜,无肌性防护;腹股沟镰止点窄,远离耻骨梳韧带;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肉、血管等较男性为细,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被认为是股疝好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髂外静脉粗细的变化,对股环开口也可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子宫压迫导致髂外静脉和股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血管增粗,分娩后血管压迫的解除、口径变细,必将明显影响股环及其邻近间隙的大小。
妊娠可能会造成腹肌的伸展和韧带的松弛。但是由于股环处特殊的解剖学特点,会让这些结构变得更加脆弱吗,任何可能引起腹内压增加的原因,例如便秘,气管炎、肝硬化腹水以及腹胀等疾病,都会引起股疝。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萎缩、退行性变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都是有可能引起或诱发股疝。
此外,股疝的发病可能与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关,据Glassow(1970)报道,25%以上的股疝病人有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史。因为传统腹股沟疝手术采用腹股沟韧带修补,该韧带被牵拉上提,其张力性缝合修补造成股环口开大,为疝的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
股疝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多数与疝气有关,一般是通过手术来完成,可是股疝的症状,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感觉到疼痛,身体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正在妊娠中期的女性如有股疝的症状,可要及时的治疗,并且不能对胎儿有伤害。
3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偏方有哪些
(1)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2)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3)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4)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5)用荔枝核30克,先煎后取其汁,掺入粳米50克同煮成粥,经常食之,用于疝气治疗,有理气止痛功效。
(6)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治疗。
(7)生姜15克、当归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日1次。本方用于疝气治疗,可治疗寒疝,具有补血活血、解气止痛之功效。
(8)红皮蒜2只、桔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于疝气治疗主治疝气异常疼痛。
(9)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于疝气治疗,具有散寒之功效。
(10)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11)全蝎一个研末,用于疝气治疗,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12)禾花雀炖汤:用禾花雀(灵巧鸟)一只,去毛,配以黄皮核、桔核、小茴香籽、玉桂参、陈皮等药材炖汤。
(13)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4)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4股疝疾病鉴别有哪些方面
(1)脂肪瘤股疝
疝囊外的脂肪组织较多,在疝内容物回纳后,局部肿块可能并不完全消失,此时有可能被误诊为脂肪瘤。二者的区别在于脂肪瘤的话动度较大,而股疝基底固定,不能被推动[1]。
(2)肿大的淋巴
结腹股沟区多个肿大淋巴结或急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单个肿大淋巴结有慢性炎症时,可被误诊为嵌顿性股疝。淋巴结炎时常可在同侧下肢找到原发感染灶;股项窃顿时常伴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3)腹段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位于皮股沟韧带的内上方,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外下方。但较大的股疝除疝块的—部分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之外,一部分有可能在皮下伸展至腹股沟韧带上方,这是由于筋膜膜层的作用,疝囊在卵圆窝内常向前上转折,往往使疝突底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但斜疝无论大小,不会扩展至腹股沟下方,只会向阴囊扩展。用手指插入腹股沟外环,探查外环是否扩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卵圆窝处结节样膨大的大隐静脉在站立或咳嗽时增大而平卧时消失,可能被误诊为易复性股疝。压迫股静脉近心端可便结节样膨大增大,此外,下胶其他部分同时有静脉曲张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查看详情>>5股疝修复手术步骤是什么
切口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以股管位置为中点,作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如属嵌顿性疝,宜在股管部位作纵行切口,并根据术中情况向上延长,扩大显露范围。
显露疝囊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处分开覆于疝囊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包括筛筋膜、股中隔和腹膜外脂肪组织等),显露疝囊。用两把小弯止血钳夹起疝囊后将囊壁切开。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壁的切缘,将囊壁切口张开、提起,即可见疝囊内的腹内脏器(小肠或大网膜等)。在疝囊颈外下方可见大隐静脉,应注意避免损伤。
高位结扎疝囊
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用4号丝线高位缝扎疝囊颈,然后剪去多余的疝囊。
修复股管
修复股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肌筋膜上,一是将腹股沟韧带缝于耻骨韧带上。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3~4针,等全部缝好后,再一一结扎。缝合时要避开大隐静脉和股静脉,以免损伤。同时,注意缝线不要缝得太近血管,以免压迫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处。
缝合
仔细止血后,缝合股管下口周围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