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喝茶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饮食习惯,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危害的,特别是对脂肪肝的形成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脂肪肝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喝茶容易患脂肪肝是真是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脂肪肝吃什么食物好
1.豆制品——是脂肪肝饮食治疗的首选食物,包括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果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水平,而不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专家指出,大豆的降脂作用明显地与原来血脂水平高低有关。原血脂越高者,大豆的降脂作用越显着。
2.燕麦——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而且燕麦中含有皂甙素,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
3.洋葱——具有促进血凝块溶解,降低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的作用。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中老年多吃洋葱,可以防止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4.大蒜——具有舒张血管,化解血小板过度聚集的功效,并有阻止胆固醇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作用。有报告指出,每天服用大蒜粉或大蒜精以及坚持吃大蒜,经过4~5周后,血压会降低10%,血清总胆固醇会降低8%~10%。如果每人每天吃一头大蒜,即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但是伴随肝硬化或明显的肝胆症状时应禁用。
5.牛奶——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2饭后喝茶容易患脂肪肝是真是假
饭后喝茶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饮食习惯,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危害的,特别是对脂肪肝的形成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脂肪肝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酒。90%—95%的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一般是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代谢60—200毫克酒精,需要3—10个小时后体内才能清除掉所有的酒精。经常饮酒,肝脏负担太重,即使每日饮酒不超过限量,也会危害身体特别是肝脏的健康,因此饮酒不仅要少饮,还要稀饮。饮酒量(多少及频率)决定肝损害的危险和程度。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损害。饮酒数年的女性,饮酒量每天达19克纯酒精量(约合182克葡萄酒、364克啤酒、56克威士忌),可引起肝损害;饮酒数年的男性,饮酒量每天达56克纯酒精量(560克葡萄酒、1120克啤酒或168克威士忌)就可引起肝损害。尽管如此,引起肝损害的饮酒量还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人们经常在酒足饭饱后要喝杯茶,这很不利于脂肪肝的预防。吃荤的之后不要立即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从而引起脂肪肝。
此外,还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以占一日总量的30%为宜;营养要均衡,食物安排要多样化,最好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动物脂肪。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合适的体重;坚持体力劳动和合理运动,增加肝内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脂肪含量下降,有利于脂肪肝的逆转,改善肝功能;如果血脂、血糖升高,要用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
3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1、恶心、呕吐
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脂肪肝会导致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从而诱发恶心呕吐、厌油、上腹胀等症状。
2、疲倦乏力
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人每天摄入的食物都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如果肝脏受到损害必然造成人体疲倦乏力。
3、出现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以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压迫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据了解,蜘蛛痣通常出现在患有肝脏疾病及肝脏病变的患者身上。
4脂肪肝患者的致病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2、营养因素: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根据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营养不良:主要因食物蛋白质和能量供给或摄入不足,长期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所致,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落后地区。
(2)继发性营养不良:多由其他疾病所诱发,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年长儿童和成年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即使热量足够也可引起脂肪肝,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主要见于儿童许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与脂肪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5脂肪肝的日常预防方法
脂肪肝的发生,主要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和酗酒所致,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建立合理、平衡的饮食结构和规律性的饮食方式。不酗酒,常饮淡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病。
每日三餐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主食不可太精太细,应适量多吃一些粗粮,如燕麦、玉米、甘薯、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含极丰富的亚油酸,钙、硒、卵磷脂、维生物E和较多的纤维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过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并可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以保证体内的维生素与食物纤维需求;水果含糖量较多,食用量要适当。
节制饮食就是要控制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饮食。首先要控制热能,把体重减轻至标准体重作为目标,做到能量消耗高于能量摄入。多吃副食,限制主食,戒烟限酒,特别要限制脂肪类食品;不吃或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及肉汤、鸡汤、鱼汤;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促进体内多余脂肪氧化消耗,使体重减轻。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