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很多东西需要拍妈妈提前准备好的,那么应该准备 哪些必须品呢?下面就来跟小编一起看一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希望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到各位爸爸妈妈们。
目录
1宝宝三岁前该不该上幼儿园
你会让孩子在3岁以前进幼儿园吗?让孩子早些进幼儿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孩子来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过早进入幼儿园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过早入托的孩子有暴力倾向?
个案
姓名:多多
年龄:4岁半
入托年龄:1岁2个月
多多1岁刚过就被送进幼儿园读全托。
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多妈妈表示没有发现多多有暴力倾向,有时老师会投诉说他欺负别的孩子,但是情况也不多,三四次吧。她最担忧的是多多不喜欢呆在家里,他一回到家里就发火,老是吵着要回幼儿园,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多多妈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再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算苦一些也应该自己照顾孩子。"
专家观点:太早入园不利于孩子发育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太早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2岁以下的幼儿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过早进幼儿园会让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的说法,他表示怀疑,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而且幼儿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把幼儿长时间地放在托儿所中,特别是群体中,可能会培育他们的攻击性和反抗性,但是更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因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得不到妥善的照顾,不但会阻碍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和性格成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他也表示,对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足够的爱才是重要的
婴幼儿最好由母亲专职照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在工作压力和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大多数父母都被迫选择的事,而该什么时候送,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工作、经济和照顾孩子的人手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比丰衣足食和名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2上幼儿园前哪些东西是必备的
名字贴
孩子的任何东西上都可以贴上名字贴,以防和其它孩子的东西弄混,网上有卖名字贴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简单制作后缝在孩子的衣服上。别出心裁的家长还可以制作宝宝的大头贴。
书包
带孩子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孩子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当然,里面可以放上宝宝最喜欢一本小书或者一个小玩具,熟悉的物品会让宝宝在陌生的环境中减少心理压力。
衣服
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也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有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为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坏衣服。当然也可以使用一种特制的安全别针。
鞋子
为孩子挑选一双舒适合脚并适合运动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孩子之间穿错鞋。
玩具
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孩子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孩子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小于幼儿脑袋,大于幼儿拳头)、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注意,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孩子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也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准备其它物品,如有的孩子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孩子有定时喝奶的习惯,妈妈可以准备奶瓶和适量的奶,使孩子的生活习惯不被完全打破。
3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别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近几年一些幼儿园为迎合部分家长的需要以及应付小学入学考试而出现的问题。幼儿园提前将小学低年级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龄前儿童,甚至办起了提高班、特长班,节假日也给孩子加班加点。孩子学得无精打采,家长接送、复习、检查,同样疲惫不堪。而幼儿园本身对此也有苦难言:都知道儿童的天性是玩耍,但想进重点小学要考试,光会玩耍,是答不好考卷的。许多家长有要求,孩子之间也总是互相“比试”你会写多少个字,我会拼多少单词,幼儿园教一些小学的知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变了味的学前教育,对孩子来说究竟是“良药苦口”,还是“拔苗助长”?
提前应试教育≠早期智力开发
虽然大多数家长对于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态度已趋理性,认识到培养孩子应遵循幼儿认知、成长的规律,但仍有部分家长积重难返,认为肯给孩子“加码”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多教“正经知识”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于是,幼儿园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将“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方法提前灌给孩子,不但模拟小学课堂的授课方法,每天布置作业,甚至还要进行大大小小的考试。
然而,这种完全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非但不能对早期智力开发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需要在游戏中学会交流、感知,玩才是孩子的天职。科学的学前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性格、正确的行为习惯等等,应当是学前教育应当侧重的方面,这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跑得早≠跑得好
常听小学低年级家长抱怨:幼儿园老师常夸孩子又聪明又听话,怎么一上学,净让老师请家长,说上课不注意听讲、纪律不好呢?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其实,孩子上学后的变化,恰恰源于上学前的“聪明”、“听话”。
举个例子:某田径运动员为了在长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于是提前三天便站在起跑线上开始做准备动作——这个例子听起来有些荒谬,而很多家长和幼儿园却正在让孩子做这样的准备。幼儿园的教育之于一个人的成长,其作用相当于在长跑比赛前站上起跑线。过早地站在起跑线上开始准备,也许能在开始的几百米中遥遥领先;殊不知,这样很可能会提前耗尽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孩子提前学到了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正式入学后,就会因为学不到新鲜东西而感到上课很无趣;但即使不认真听讲,也会凭着幼儿园里打下的“坚实”功底而在开始的几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上课听讲并不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养成,必然会影响日后的学习。
这样的孩子,还能在长跑中获胜吗?
“艺多不压身”≠填鸭式灌输
月月的妈妈是英语老师,爸爸是英语兼法语翻译。妈妈从月月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用英语和女儿对话。3岁时,爸爸又开始教月月法语。到4岁时,聪明的月月竟然能做到和妈妈说英语、和爸爸说法语、和小朋友说普通话。这让年轻的父母欣喜不已,又开始教她日语。然而,到快上小学时,6岁的月月竟突然一句话都不说了。经检查,医生诊断月月得了“失语症”。原因就在于她同时学习的语言太多。医生说,好在发现比较早,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就能恢复。
月月的悲剧不得不引起家长的反思。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于是尽其所能将自己掌握的“十八般武艺”全部教给孩子,且告诉孩子“艺多不压身”。但这种填鸭式的“早教”,往往轻则影响孩子的幸福,重则毁掉孩子的健康。
与其押上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做赌注,希望换取孩子长大后的成功,不如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童年——因为再多的成就,也不能把失去的东西补偿回来。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早教专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教育部门也纷纷出台规定禁止小学招生举办以考查知识为目的的入学考试。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减轻负担,自由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童年。
4小儿入幼儿园前查体有必要吗
小儿入幼儿园前进行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有无传染病,了解近2个月内是否接触过传染病病人,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做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了解小儿预防接种情况。通过检查,掌握小儿体格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
对在入园体检中发现的贫血等疾病,入园后给予及时矫治,或嘱咐家长带小儿去医院治疗。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小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有肝炎、眼结膜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小儿暂不接收入园,等病愈经医生开证明后方允许入园。对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的小儿暂缓入园,隔离期满后方能入园。
托幼机构内的小儿彼此日常接触密切,吃、玩、睡均在一起,一定空间内人数比较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将会迅速传播。传染病对小儿的健康和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遗留终身残疾。因此,小儿入园前进行体格检查是很必要的。既能了解小儿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又可避免因一个小儿患传染病,给其他孩子们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5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孩子到了3岁便可以上幼儿园了,对于上学他们会十分兴奋,但是幼儿园里的环境却与家中不同。在幼儿园,孩 子需要与大家一起学习、活动。
大多数3岁小孩的社交技巧都不是太理想,而且其情绪亦不够稳定,他们都需要时间学习与别人相处。不过,如 果孩子具备以下八种特质,便有机会在幼儿园里“鹤立鸡群”。
1、自信。小孩要学会欣赏自己,并相信自己会成功。有自信的孩子,是会更乐意接受挑战的,而且他们会勇于 表达自己,不怕外界的压力。
2、独立。小孩一定要学习为自己做事,过份依赖的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事事会以别人为依附。
3、自发性。自发性是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原动力,有自发性的孩子,会喜欢学习,对新事物表现出好奇。自发性 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4、好奇。小孩子其实是天生好奇的,打从婴儿期开始,便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如孩子能继续保持好奇心,便 能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5、耐性。小孩必须学习完成手上的工作,才开展另一件工作,有耐性的孩子会专心持久地集中精神,把一件事 情做好;反之,一个没有耐性的小孩,做什么事都只是“三分钟热情”,那就难以把事情做好。
6、合作。小孩必须学习与别人相处、分享和轮流使用物品。特别是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不愿意与人分 享,但在幼儿园里,却是群体的世界,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学习、生活会更加顺利、愉快。
7、自制。小孩必须明白有些行为是不对的,如打架或者骂人。他们必须知道,即使是生气,也有正确和不正确 的方法来发泄,这一点,便是自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定会是个老师欣赏的乖孩子。
8、欣赏别人。小孩必须学会欣赏别人和体会别人的感受,现今大多小孩子对别人的好意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 感谢和欣赏别人的好意,结果同时使自己和别人均不愉快。懂得欣赏别人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