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癌症之已经如雷贯耳了,乳腺癌的危害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大家对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乳腺癌发病后患者乳头有哪些变化呢?下面给介绍一下。
目录
1详解乳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
1、乳腺癌患者的饮食禁忌
对于来说,忌口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上流传着:“不能吃鸡”、“能吃蟹”、“不能吃积蛋”等说法,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畏首畏尾,不知所措。乳腺癌术后患者需充分的营养支持才能保证治疗方案能按计划进行。因此癌症患者需要有较好的营养补充,这时乳腺癌的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乳腺癌患者应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乳腺癌患者除了在治疗期间服用药物或因病情变化需要注意按医嘱忌食外,一般在乳腺癌的饮食上和正常人并无特殊之处。乳腺癌的饮食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量:过度营养以及肥胖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恪守乳腺癌的饮食有节制不过量的原则。
(2)饮食要配合治疗: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应当努力进餐,补充营养,丰富的营养可促进机体顺利地经历手术关,促进切口愈合,早日恢复健康。
2乳腺癌发病后患者的乳头有哪些变化呢
乳腺癌的诊断中乳头的变化也是临床中检查的项目。由于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破坏,使乳腺腺管和韧带发生缩短、硬化等变化,牵扯乳头使之向癌肿方向回缩、固定。这也是临床上发现乳腺癌的常见体征之一。湿疹样癌可以在乳头形成脱屑、糜烂,导管腺癌可以形成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腺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乳房轮廓的改变: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弧形缺陷或异常,常为乳腺癌早期表现。
2.乳腺肿块和乳腺的局部增厚:乳腺肿块是乳腺肿瘤的主要症状,而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的乳腺局部增厚,尤其在绝经期后出现时,此类病变约百分之八为癌肿,必须予以重视。
3.乳头的改变:单侧乳头内陷或乳头轴向改变多见于乳腺癌。
4.皮肤改变:多数乳腺疾病皮肤无任何改变,急性乳腺炎常有皮肤红肿,乳腺结核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有皮肤溃疡或瘘管,乳腺癌皮肤可出现起皱或内陷形成“酒窝”。而乳头周围皮肤反复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经久不愈,可能为派杰氏病,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5.乳头出血或有分泌物渗出:非哺乳期间妇女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改变,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半数,其次为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约15%病人为乳腺癌。一般认为血性溢液有60%癌的可能,浆液、乳汁样或水样者,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年龄在50岁以上或伴有肿块者,癌性的可能性大,40岁以下或无肿块的非血性乳头溢液常为良性。
6.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上臂水肿:乳腺炎症和乳腺癌均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上臂水肿则系腋窝淋巴结转移所致。
7.乳腺疼痛:乳腺突然的、持续的、比较剧烈的疼痛并伴有触痛,常为急性感染性疾患,如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则可能已化脓;而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周期性胀痛或针刺样疼痛,为乳腺增生;乳房轻度隐痛或钝痛,并且发作无明显规律,因疼痛不明显常被忽略,但这很可能是早期乳房恶性疾患的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如乳房部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烧灼样疼痛,短暂性或进行性加重均应立即就医。
4乳腺癌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从临床上来讲,乳腺癌术后做适当的恢复对于后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来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摆脱因疾病带来的困扰,并尽快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早期可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肩部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2)局部按摩:用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周边,轻轻的做下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外展运动:两臂向上向下向外做伸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松弛上肢皮肤。
5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治疗乳腺癌
1、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局部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必须进行放疗,改良根治术后的高危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胸骨旁的放疗,手术后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也必须进行锁骨上、腋窝及胸骨旁的放疗。对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病灶放疗也有一定疗效。
2、分子靶向治疗:对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分子研究的进展,发现某些乳腺癌细胞表面HER-2分子高表达,并和癌细胞转移、预后差相关。针对该分子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赫塞汀)已应用于临床。
3、手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为首选治疗手段。早期肿瘤且患者符合行保乳手术条件的可行乳腺局部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但目前国内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应用较为普及的术式,如有胸肌侵犯,可行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基本已被淘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可在新辅助治疗降期后获得手术机会。晚期乳腺癌或有远处转移者可行姑息切除,减少瘤负荷、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提供条件。
4、化学治疗:一般选择对乳腺癌有效的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甲氨蝶呤、长春碱类、紫杉醇类、顺铂等。根据乳腺癌病人的分期及以往治疗情况可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如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TA(紫杉醇+阿霉素)、NA(长春瑞滨+阿霉素)等。
5、内分泌治疗:了解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方法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并根据受体情况给乳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方法主要包括去势治疗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乳腺癌包括手术切除卵巢或放射线照射卵巢和药物去势,使卵巢失去分泌雌激素的作用。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孕酮类,对ER阳性乳腺癌患者目前建议术后连续服用5年他莫昔芬。现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使许多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出现,如来曲唑(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