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茄子属于粤菜,形状像鱼。是将茄子去皮切成"双鱼"形状,拍上干淀粉下锅炸后入盘,加调味汁浇淋在盘内的"双鱼"上,用绿樱桃、芹菜丝点缀而成。其特点形似双鱼,酥嫩香鲜,味道鲜美。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道美食的做法吧。
目录
1双鱼茄子材料和做法
1.将草鱼宰杀,从颈部放血后刮去鱼鳞,从鱼鳃和鱼身的交界处入刀将腥线挑出,再从腹部开膛,取出内脏,然后从中骨入刀将鱼肉取下,撕下鱼皮,挑出鱼刺,将鱼肉剁成鱼蓉;鱼头、鱼尾留用。
2.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鱼头小火浸炸3分钟,取出后对半剖开,放在鱼盘的一头;鱼尾也放入烧至六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2分钟后取出,放在鱼盘的尾端。
3.将剁好的鱼肉加入鸡蛋清、盐、味精、胡椒粉、料酒调味后顺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然后再将调好的鱼蓉一分为二。
4.将其中的一半鱼蓉汆成直径为3厘米的丸子,放入烧至50℃的水中小火慢慢加热至丸子浮起,然后取出,摆在盘子的一边。
5.将另一半鱼蓉中间酿入虾胶,也汆成直径为3厘米的丸子,同样放入50℃的水中小火慢慢加热至丸子浮起后取出装盘。
6.菜芯放入沸水中大火汆1分钟,取出控水,放在两种丸子中间。
7.锅内放入上汤,大火烧开后放入香油调味,淋上湿淀粉后出锅,浇在没有虾胶的鱼丸上即可。
8.锅内放入色拉油10克,烧至四成热时放入糖小火翻炒1分钟,然后放入醋调味后出锅,浇在另一半鱼丸上即可。
2双鱼茄子食材简析
1、茄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灌木,古称酪酥、昆仑瓜,以
幼嫩果实供食用,原产东南亚,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直根系,根深50厘米,横向伸展120厘米,大部分布在30厘米耕作层内。茄子可分为三个变种:(1)圆茄:植株高大、果实大,圆球、扁球或椭圆球形,中国北方栽培较多。(2)长茄:植株长势中等,果实细长棒状,中国南方普遍栽培。(3)矮茄:植株较矮,果实小,卵或长卵。 茄子即矮瓜,含维他命a、b及蛋白质、矿物质,能保护血管,可驱风、散瘀,一年四季皆有供应,是家庭常用蔬菜之一。茄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 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本菜使用的是长圆形茄子。
2、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在中国作为果树栽培的樱桃有中国樱桃、甜樱桃、酸樱桃和毛樱桃等4种。这里采用的是还没有成熟的绿樱桃。
3、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它经肠内消化作用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常吃芹菜,尤其是吃芹菜叶,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十分有益,并有辅助治疗作用。
双鱼茄子
1、将茄子洗净,去皮切成整体的鱼头、鱼身、鱼尾、鱼鳞,然后
顺长一切两半成为“双鱼”用精盐、鲜汤、味精码入味。 2、锅置旺火上,下油烧至4成熟时将“双鱼”拍上干淀粉分别下入锅中,炸至定型后捞出,待油温回升至七成熟时,再把“双鱼”下入锅内复炸一下,捞出控油放入盘内。
3、锅内留底油约25克、下入葱、蒜煸香,加入鲜汤、精盐、酱油、味精、勾薄芡,淋明油出锅,将汤汁浇淋在盘内的“双鱼”上,用绿樱桃、芹菜丝点缀即成。
双鱼茄子制作指导
3双鱼茄子制作指导
1. 茄子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烹调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
、“肉片烧茄子”等。 2. 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 油炸茄子会造成维生素P大量损失,挂糊上浆后炸制能减少这种损失。
4. 在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的茄子已经变老,影响食用。
5. 茄子遇热极易氧化,颜色会变黑而影响美观,如果烹调前先放入热油锅中稍炸,再与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变色。
6. 切好茄子后,应趁着还没变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这样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炖煮时,容易入味。
7. 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会很快由白变褐。如果将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来,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就可避免茄子变色。
4经常吃茄子有哪些好处?
1、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2、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
3、治疗冻疮
取冬天地里的茄子秧(连根)两三棵用水煎,水开之后再煮20分钟,用此水泡洗冻疮患处,同时用茄子秧擦洗患处,二至三次可治愈。
4、茄子有良好降低高血脂,高血压功效,具体方法如下:
选用深色长条型,切成段或者丝,用麻酱以酱油调拌而成,在晚餐时分,服用可有效降低和自愈。
5、保护心血管、抗坏血酸: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6、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7、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5吃茄子的好坏
茄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其中脂肪和热量极低,每100克紫色长茄子只含脂肪0.1克,热量还不到苹果的一半。其中含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3.5~4克,膳食纤维1.2~1.9克,抗坏血酸5~7毫克,在蔬菜当中算是平均水平。
此外,其中还有微量的胡萝卜素,少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巴西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吃茄子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能下降10%。美国营养学家在介绍降低胆固醇的蔬菜时,也总是把茄子排在首位。日本科学家研究证实,茄子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还具有预防癌症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茄子中还有大量的钾,缺钾的人脑血管破裂风险增大。同时,丰富的钾还能帮助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避免体质偏酸,减轻水肿。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以及广大中老年人来说,茄子是一种理想的保健蔬菜。然而,要发挥茄子的优点,除了选择茄子的品种之外,还要注意茄子的烹调方法。
在做烧茄子的时候,如果用油炸切好的茄子,也就是“过油”,这时候油温很高,一般会达到180℃左右,这么高的温度造成了类黄酮的严重损失,茄子的保健作用也就去其大半了。
维生素C与类黄酮一起食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因为类黄酮可以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破坏,而维生素C能促进类黄酮的防病作用。然而,在制作烧茄子的时候,茄子里怕热的维生素C,更是在热油中损失殆尽。实际上,油炸茄子不仅仅会造成维生素C的降解,还会使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损失惨重,导致总体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烧茄子的另一个问题是,把茄子变成了一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众所周知,茄子在烹调的过程中非常“吃油”,经常食用这样的菜肴会让人发胖,而发胖就会增加患各种慢性病的危险。对肥胖者来说,这种油汪汪的菜肴应当尽量避免。
茄子,又名茄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家常菜。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价廉物美,无论清蒸、红烧或熏焖,味道都十分鲜美可口,难怪社会上有“桌上无茄食无味”之说。
下面,介绍几种烹调茄子的方法:
清蒸茄丝:原料:紫茄500克(最好选择弯长形的紫茄),油2两,酱油1两,盐、糖、姜丝、辣油等。先把茄子洗净,切成薄片后再切成茄丝,把茄丝放进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然后捞起挤干茄丝中的苦汁水(反复挤二次),放进碗中,加油、酱油、盐、糖、姜丝等,放进锅中隔水蒸12分钟,等茄丝蒸熟后再倒入少许辣油,文火再蒸3分钟即可。如果在蒸茄丝中再放入些小虾米,味道就更加鲜美。
红烧茄块。原料:茄子500克,油3两,红糖2两,肉末3两,盐、味精、酱油、红椒、姜片等。先把茄子洗净,切成菱形的茄块,把茄块放进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捞起滤干汁水,把油锅烧热,油起青烟时把茄块倒入锅中翻炒,等茄块半成熟,再把肉末放进翻炒几下,放入盐、糖、味精、酱油、红椒、姜末等,加少量水,文火焖烧3分钟即可。
油焖茄瓢。原料:茄子500克,油2两,盐、味精、酱油、辣油、姜丝、甜酱等。先把茄子洗净,去皮,切成长条茄瓢,清水中浸泡一小时,除去茄苦涩味,后放入盆中,加少许盐、味精、姜丝等,放入锅中隔水蒸6-8分钟,等茄瓢蒸熟,轻轻用筷子挟出,再放进热油锅中焖熏3分钟,吃时放入酱油、蒜泥、甜酱、辣油等,味道极佳。
咸鱼炖茄。原料:咸鱼200克,茄子300克,油、味精、姜片、辣油等。先把咸鱼浸泡洗净切成小块,再把茄子去皮切成块(最好选肉质厚实的青圆茄),然后连同咸鱼块一起放入碗中,加油、味精、辣油、蒜头、姜片等,上锅隔水蒸10分钟即可。
茄子性凉,体弱胃寒的人不宜多吃。 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