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来说,智力开发也是讲究时机的。早期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所以这时给予宝宝适当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界环境的一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智运作与生理反应,会让孩子出现特殊的感受与好恶,而这种力量就是敏感力,有强有弱。怎么做?一起看。
目录
1 提高孩子做事效率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 故事引导法
小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不如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方法二 配合“生物钟”法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规律,也就是“生物钟”。不妨和孩子商量着一起制定适合他“生物钟”的作息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
方法三 奖励促进法
指和孩子约定,如果他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奖励他看动画片。这是运用学习动机中的强化理论,激发孩子养成按时作业的时间观念,恰当的奖励可以强化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方法四 签订“合同”法
签合同也是一种好办法,合同由自我训练项目和每日意志力训练表两个部分组成。父母的职责是监督,如果自我训练项目做得比较好,就打一个钩,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惩罚。
2让孩子小手更灵活的趣味游戏
游戏1:开心玩偶(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和宝贝玩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他提高以下技能——
1.有利于发展宝贝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帮助宝贝发展手指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如果在游戏时配以儿歌活动或者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还可以发展宝贝的语言能力;
4.帮助宝贝发展想象力。
游戏方法:
将旧手套或者旧衣服改装一下,变成一顶可以套在手掌或者手指上的小帽子,在上面画上宝贝喜欢的小脸谱和宝贝游戏——
1.妈咪和宝贝一人一个玩偶,套在手上或者手指上,靠手指和手腕前后左右的摆动,使玩偶活起来。
2.一边游戏,一边随机编一些歌谣或者利用宝贝熟悉的故事,与宝贝共同创造一个奇幻的小人国的世界。
3.根据宝贝的兴趣,可以编一些和宝贝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通过手指来辅助讲述故事。
贴心提示:
比较小的宝贝,控制小手的能力还比较弱,妈咪可以给他制作比较大的玩偶,让他套在手掌上玩。对于比较大的宝贝,除了给他准备大玩偶之外,还可以给他准备一些指偶,充分训练他小手指的活动能力。
游戏2:小小演奏家(适合1岁以上的宝贝)
推荐理由:
1岁之后,宝贝对敲敲打打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都会试着去敲一敲,打一打,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事物的奥秘。同时,敲敲打打也是培养宝贝音乐节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还可以提高宝贝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
将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易拉罐、饮料瓶收集起来当成小鼓,也可以用金属制的小盆当鼓,用筷子当鼓槌——
1.妈咪敲几下“小鼓”,然后让宝贝模仿,或者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小鼓”,妈咪再模仿。培养宝贝敲“小鼓”的兴趣。
2.妈咪敲几下,宝贝也必须敲几下,反过来,宝贝敲几下,妈咪也必须敲几下,谁模仿错了就刮谁的鼻子。
3.妈咪敲一个节奏,让宝贝模仿,此后不时变化节奏,让宝贝模仿。
贴心提示:
妈咪一定要根据宝贝年龄的大小以及认知能力来调整游戏内容,如果宝贝很快就能准确地模仿敲击的点数和节奏,可以增加难度,逐渐培养宝贝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
3别亲手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
简言之,思维能力指的是孩子对大脑里表征内容的操作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孩子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最终实现问题解决。4-6岁为养成关键期。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人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但这个创造并非凭空的,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什么是孩子的想象力呢?它是对已有形象的再造,联想,迁移等能力。比如说,看到一个圆形,孩子会回答出很多答案,太阳,鸡蛋,饼干,皮球等等。孩子所想象到的事物,其实也还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是可以触摸到的具体东西,或者能够闻到的气息,或者是能感受到的情绪等。
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过,可惜的是,真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
4家庭环境决定儿童的心理素质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在这样合作、谅解的氛围中,儿童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会得到和谐发展,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在专横的旧式家庭环境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的个性特征,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有些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过分娇庞,有求必应。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有些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儿童因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表现为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家庭中能互相爱护、关心、随和谅解,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立,对别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心理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些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单亲家庭不断出现。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更使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从而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宝宝智力开发什么时候效率高
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时从事不同的早期教育,这样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效率也是最高的。
像出生后6个月时是婴儿学习咀嚼、喂吃干食物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时机及时的给宝宝添加辅食。不要觉得等孩子大了再添加也一样,到时还不麻烦。一旦添加辅食晚了,孩子以后会挑食、厌食,咀嚼功能也得不到锻炼。
在宝宝出生9个月-1岁的时候,是教孩子分辨多少与大小的时候,从现在孩子就有意识的教给孩子什么是多什么是少,什么是大什么是小,慢慢接触的多了,孩子就会认识了。
2-3岁时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年龄,同时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引导孩子说好口头语言,不要批评,多鼓励。
4岁之前是孩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这时要多给孩子视觉上一些冲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4-5岁是孩子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现在的孩子已经入园。
5岁左右是孩子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在这些方面家长要多引导。
5-6岁是孩子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可以在和孩子聊天时多让孩子接触到一些词汇,不要觉得孩子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