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点了,要喝水。亚洲营养大会上专家指出,许多人却难以遵守这种喝水的时间秩序。老人家该怎么喝水才是最健康,最值得提倡的呢?喝水有什么讲究吗?喝水养生,什么时间段进行最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目录
1老人喝水呛怎么回事
老人常喝水呛咳当心患上中风
平时喝水,我们都有过因喝得太急或太猛而被呛到的经历,普通人不会当回事,但若老人时常发生喝水呛咳的现象,应警惕是否患上脑中风。
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饮水呛咳是吞咽功能障碍最明显的一种表现。从生理上讲,饮水呛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口腔期的水保持不好,吞咽反射延迟,吞咽协调性和软腭运动功能性差所致。但中风患者引起饮水呛咳,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导致球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球麻痹。球麻痹殃及延髓吞咽中的病灶,使咽期的吞咽神经反射延迟。假性球麻痹可造成口腔期严重障碍,阻碍神经元轴突再生,神经元通道不畅,造成误咽,同时还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等疾病。
60岁以上的老人,吃饭时若出现吞咽食物困难,或饮水喝茶常发生呛咳,不能只想到口腔和食道方面的疾病,更要警惕心血管脑中风并发症。
在对老人喝水呛怎么回事认识后,老人经常出现这样情况后,需要对身体各方面进行调整,避免诱发中风现象,而且预防中风上,老人情绪上也是要稳定,老年人不能经常生气,否则对身体各方面都是会有危害的,这点老年人也是要注意的。
2老人如何喝水才正确
吸管杯喝水很科学
牛饮,咕咚咕咚一次喝个饱。在研究者眼里,这种豪爽的喝水方式不科学,“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马冠生说。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4.9%的人每日饮水次数低于6次,而84.6%的人平均每次饮水量要高于200毫升(相当于一次性水杯的两杯水)。
“建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马冠生提醒,把1200毫升的水总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
比如我们早晨起床后最好空腹喝一杯水,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度,睡前也可以喝一杯,有助于降低因睡眠导致的血液黏稠度增加。上午下午各一杯,平时没事时也随手喝一点,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喝点水。
“在欧美国家,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在吃饭时,桌子上都会放一个杯子,边吃饭边喝水,但中国人不大习惯如此。”
有专家建议可以用“运动水瓶”这个方式,“瓶口小,这样一口不会喝下去太多,容积大,一杯大概可以装600毫升,这样一天两瓶就够了。”马冠生说,用吸管杯也是同样的道理。
知错:含糖饮料能量高,过量喝饮料不利身体健康。
不改:80%的人喝饮料,且平均每天饮用量达到了270毫升。
要健康就喝白开水
调查显示,81.1%的人认为白开水是最佳的选择,14.2%的人认为茶水最有益于健康,只有4.7%的人认为饮料最健康。
尽管大部分人认为饮料“不健康”,却仍有80%的人喝饮料,且平均每天饮用量达到了270毫升,饮用量与茶水相当。
“过量喝含糖饮料的危害众人皆知,能量高,会导致很多的健康问题,还不利于牙齿健康,但现实中贪求口感而喝饮料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最佳。
3老人喝水有讲究
睡前:抿上两口水。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老人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地入睡。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洗澡后:慢慢喝水。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会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瑾说,老年人体质较弱,心脏承受能力没有年轻人强。特别是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些,喝水应特别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运动后:跟着心跳喝。沈瑾说,老人在运动过后,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这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如果立即大量饮水,水分积聚在胃肠道里,会导致肚子发胀,影响消化。最好过几分钟,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后,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温开水。喝水时,尽量保持速度平缓,喝水的频率最好与心跳频率接近,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这样,才能使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进入体内的水分。
4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老年人饮水最佳时间
做每件事情都有最佳时间,尤其是老人,喝水也不例外,老人一定要注意最佳喝水时间,这样才能更加健康,那么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它是一天身体开始运动的关键。老年人在夜间睡眠的时候,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能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发生的作用。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的缓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后做简单动作不可静坐。
上午十点左右:这时是人体一天中生物钟最旺盛的时间,应补充300毫升水。下午三点左右:这刚好是喝下午茶的时间,喝400毫升。睡前:睡前饮400毫升,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起夜。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半夜:饮200毫升,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 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饮水的特别时刻:
运动后:尽管我们不是运动员,运动量没有那么大,但不管做什么运动,比如打扫房间之后都应该喝水,这样不易累,也不易全身酸痛。
5老人喝水太猛对心脏不好
喝水太猛或中毒
你知道吗?喝水太猛容易导致人体水过多或水中毒,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时间内补入大量液体,会产生高容量综合征,加重心 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出现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受限等症状,重者可造成急性心衰发作,平卧休息困难,只能端坐着,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下降等。
喝水太猛或致昏迷
另外,喝水太猛可能造成稀释性离子紊乱、降低血浆渗透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表现,严重时还可能抽搐、昏迷甚至是死亡。
慢性心衰小量喝水
慢性心衰及肾衰患者,在夏季更需重视对喝水的管理,应每次少量喝水,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即每隔 2~4小时,适当饮水,且每天的喝水量不能高于尿量,以免加重病情。建议经常称体重,通过体重变化来帮助了解自己的体液排泄情况。
老人不能喝水太猛
老年及体弱者、长 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也不要喝水太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