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健康百科 >正文

黄褐斑中医

专家介绍说,女性之所以会受黄褐斑的困扰,主要是因为内分泌不协调,体内的气血运行不顺畅,经脉不通顺,导致淤血在体内不断地停留,形成了气滞不畅,营养难以达到皮肤表层,肌肤缺少养分的同时黑色素不断地增加,形成脸部的斑点,斑斑点点令人好不伤心。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还是很多的,那就来看看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怎么做吧。

目录 黄褐斑中医 黄褐斑形成原因 黄褐斑的治疗用药 黄褐斑和雀斑的区别 中药去黄褐斑

1黄褐斑中医

  取鱼腰,太阳穴,以及肝脾肾的腧穴,在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手按揉每处穴位,每处按揉一刻钟左右,至穴位处渐渐感到酸胀为好,每晚按摩一次,同时可用柠檬汁来洗脸。

  2取贝母,健肾脾的白芨以及白附子适量,将其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水并用凡士林药液混合成药膏状,每天睡前洗脸后取些药膏涂抹于患处,对于黄褐斑治疗效果尤为好。

  3取新鲜的柿子树叶适量,然后将其捣碎加些面粉,再加些水,将其搅拌均匀,再取些凡士林将汁液调和成膏状,在每天睡觉前用药涂抹于脸上,一个星期后黄褐斑即可以明显褪去。

  注意事项:

  黄褐斑形成原因很多,多于肝脾肾等密切有关,所以在治疗时候要辩证,看病因为哪个脏腑所伤,再兼以补所虚脏腑。

查看详情>>

2黄褐斑形成原因

  1.怀孕

  女性在怀孕3-5个月时容易出现黄褐斑,所以又常常被称作“妊娠斑”。就小编来说怀孕时为了肚子里的宝贝又少用或者不用护肤品,每日仅以清水洗脸,殊不知,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加快,皮肤上的脏东西不能及时排出,而且体内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刺激黑色素细胞活跃,增加黑色素的生成,妊娠引发的黄褐斑大多在产后渐渐消退。

  2.患慢性疾病

  大多数女性患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均可造成黄褐斑,这些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另外,慢性胃肠疾病、甲亢、肝病、结核病、肿瘤等也可引发黄褐斑。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3.防晒措施没做好

  当大量的紫外线直接辐射人体皮肤时,为了避免皮肤细胞被氧化,人体分泌出大量黑色素来保护,从而导致色素沉淀形成黑斑。紫外线照射能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使黑素细胞增殖和活性增强,使黑色素合成加速,引起颜面部色素沉着。建议容易患黄褐斑的人士尽量减少外出晒太阳或加强防晒,如撑遮阳伞或外涂防晒霜,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尤其是夏天)在阳光下暴晒。

  4.滥用不良化妆品

  有些女性长年大量使用化妆品,化妆品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如防腐剂、杀菌剂、金属、色素和香料等,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有害成分可导致一系列皮肤病,黄褐斑就是其中的一种。长期使用不良化妆品后果更加严重。建议女性尽量少化妆,或者选择含天然或有机成分的化妆品。

  5.抽烟喝酒、经常熬夜

  抽烟喝酒,长时间对着电脑,作息时间颠倒,或者睡眠时间长期不足,都可促发黄褐斑的形成。因此,应少抽烟喝酒,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以及经常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6.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氯丙嗪、苯妥英钠、冬眠灵、安体舒通等均可诱发黄褐斑的发生,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另外,口服避孕药者也容易发生黄褐斑。有报道显示,在应用口服避孕药的中青年妇女中,无论是连续服用还是间断服用,黄褐斑的发病率均在29%左右。由药物诱发黄褐斑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必要时应换用其他药物。

3黄褐斑的治疗用药

  治疗:

  目前仍无特殊有效治疗药物,可根据不同病因给予处理。治疗目的是阻止黑素细胞的增生,抑制黑素小体的形成和促使其分解。

  1、原则上应首先找出可能的病因,对因处理。如在妊娠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及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但临床所见的黄褐斑大多病因不明。局部外涂3%氢醌类抗氧化剂,持续应用数月多可见效。

  2、减少日晒、涂防光剂及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不宜服避孕药。对于症状性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由药物诱发者,应停用该药。

  3、内用治疗:谷胱甘肽0.3~0.6g+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隔日1次;维生素C亦可内服,每次0.2g,每日3次。其他有维生素E、维生素A。

  4、外用治疗:外用氢化可的松丁酸酯,外用脱色剂加3%~10%过氧化氢溶液、1%曲酸霜、20%壬二酸霜、3%~5%熊果甘、3%氢醌霜或复方氢醌霜 (0.1%地塞米松、0.1%维甲酸、5%氢醌),每晚涂擦。超氧化物歧化酶霜(SOD),通过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来减少黑素合成。 0.025%~0.1%维甲酸霜亦有良效。

  5、倒模面膜治疗: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脱色药物吸收,加速色素斑消肿作用。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6、调Q开关的1064nm激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方法是使用光斑直径4—6mm,能量密度0.8~1J/cm2,让病人感到微微的灼热感即可,对病灶重复扫描2~3遍即可。每周治疗2次,10次一疗程,必要时休息2周后再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tmS6多功能激光平台;用碳霜做面膜辅助治疗,能量密度1.8~2.3J/cm2,Q开关,脉宽5ns,固定光斑7mm,重复频率10Hz,光斑重叠约30%,以垂直、水平、斜向三种扫描方式进行扫描。随后,用633nmLED,能量密度107J/cm2,对病灶照射17min。口服氨甲环酸 250mg和维生素C 1.0g,每日3次。

  临床经验显示,应用倍频532nm激光治疗后效果不甚理想,有部分患者于治疗后出现色素加深,长时间不能消退。建议治疗时要谨慎。

  7、中医认为,此病系血滞证,服用疏肝理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舒肝丸、逍遥丸、乌鸡白风丸等,数周到数月可见效果。

  肝郁气滞型:逍遥丸或丹枝养血疏肝丸。

  肾阴不足型: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加减。

  气滞血瘀型:八珍丸、当归丸配大黄廑虫丸、益母草膏。

  肝脾两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

  脾虚湿浊型: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4)针灸治疗

  面部取穴:神庭、太阳、印堂、阳白、承泣、四白、迎香、颊乍、下关、地仓、承浆。

  体刺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取穴可酌情增减,同时加围刺的方法。局部消毒后,选用0.22 mm×7.5 mm毫针浅刺穴位皮下,手法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轻弹针柄1~2次,然后起针。隔天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5)局部治疗

  1)维A酸(维甲酸):可能的作用机制足,维A酸能抑制酪氧酸的产生,临床常用0.1%维A酸霜外用,每天2次,起效时间约为24周。Rafal ES等用0.1%维A酸治疗58例患者,用药后10个月症状明显减轻者占83%,对皮损消退的患者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Griffith CE等用0.1%维A酸治疗24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表皮色素减轻者占36%,而对照组反而增加50%。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脱屑,发生率为 67%~88%。

  2)氢醌:能抑制黑素小体形成,并促进其分解,疗效与浓度和产品化学稳定性有关,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刺激性也越大,因此浓度一般不应>5%,临床常用3%浓度有较好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用2%氢醌配伍0.05%~0.1%维A酸或氧醌和羟基乙酸治疗黄褐斑有满意效果。用氢醌单戌酸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明显优于3%氧醌霜,因为氧醌脂肪酸酯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氢醌脂肪酸酯的脱色活性物质在皮肤和细胞内被水解而释放出氢醌发挥脱色作用。

  3)壬二酸:是天然直链饱和二羟酸,为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素生物合成,对黄褐斑治疗效果优于氢醒霜,常用20%壬二酸霜局部外涂。

  4)Ⅳ乙酰一4一s一半胱胺酸酚(N-acetyl-4-scysteaminy一lphen01):是一种新的褪色剂,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且比氢醌刺激性小,性质稳定。主要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

  5)镁一L一抗坏血酸一2一磷酸酯(VCPMG):维生素C常被用来治疗黄褐斑,但其在水溶液中很快被氧化分解,而且其衍生物镁L一抗坏血酸2磷酸酯 (magnesium L—ascorbyl-2-phosphate,VCPMG)治疗黄褐斑取得显著效果。10%VCPMG霜外用后能被表皮吸收,抑制黑素的形成。

  6)熊果苷:从植物熊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是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外厢3%熊果霜剂或洗剂,每天2次,有效率为71.4%。7)曲酸:是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常用2%曲酸凝胶。

  8)小杨树素一F(kazinol—F),其化学结构为53(2,4二羟基苯基)丙基3,4二(3甲基2丁烯基)l,2苯二酚,它对酪氧酸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9)对氧基苯甲酸(PABA)酯类:是一种化学遮光剂,能选择性吸收UVB,作用持久,但刺激性较强,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现筛选出帕地马酯(padirnate),本品刺激性小,很少引起接触性皮炎。

4黄褐斑和雀斑的区别

  雀斑是一种发生在脸部的皮肤损害,呈斑点状,或者芝麻状褐色或者浅褐色的小斑点,最易产生的部位是双颊部与鼻梁部,也可以泛发到整个脸部甚至颈部,是影响脸部美观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是后天产生的,亦有些患者是先天产生的。

  雀斑的特征:

  1、针尖至米粒大的褐色小斑点,因其形状、颜色如雀卵,故名雀斑。

  2、雀斑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臂等日晒部位,面部多散布在两颊及鼻梁。

  3、雀斑数量多少不定,各个之间互不融合。

  4、一般幼年时就有,女性多于男性,常伴有家族史,无其他症状。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对女性的危害最广,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黄褐斑的特征:

  1、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4、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7、经常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5中药去黄褐斑

  专家介绍说,女性之所以会受黄褐斑的困扰,主要是因为内分泌不协调,体内的气血运行不顺畅,经脉不通顺,导致淤血在体内不断地停留,形成了气滞不畅,营养难以达到皮肤表层,肌肤缺少养分的同时黑色素不断地增加,形成脸部的斑点,斑斑点点令人好不伤心。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还是很多的,那就来看看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怎么做吧。

  熏蒸去黄褐斑:对黄褐斑,早在《内经》中就有“渍汗以为形”的理论,认为通过熏蒸、汽浴等可以解“阴阳怫郁之气”,通过药气中白芷、附子、茯苓、白僵蚕、红花等所含挥发性中药成分的作用,达到温透腠理、行气解郁、排毒化浊的作用;同时,熏蒸时的温热刺激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机能,使代谢产物较大程度被排泄,进而达到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或增加其降解的目的。

  针灸去黄褐斑:针灸美肤方面是通过针刺、灸疗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动机体内在因素,调理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抵御外邪入侵而达到延缓衰老,去除色斑。

  黄褐斑的中医调理方法是中医全息去斑疗法,知名专家亲诊,根据求美者黄褐斑的症侯,进行脏腑辩证,制定个性化去斑方案,调理脏腑,排毒养颜、,实现美白淡斑的效果,而且标本兼治。,从源头去斑。

温馨提示:
加强防晒,所有的色斑都害怕强光的照射,黄褐斑尤其如此,因此黄褐斑患者一定要左海防晒的预防工作,外出带遮阳工具,涂防晒霜等。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黑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青年女性人群 常见症状:色素斑、浅棕色斑点、脸上长斑、妊娠性黄褐斑、妊娠斑、脸上黑斑、色素异常、面色灰暗、面部斑点[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标签:美容,黄褐斑,

喜欢就赞一下

相关推荐

    一:窗帘展示柜技术百科问题1:家居用品有哪些呢?窗帘展示柜答:家居用品有:1、客厅:电视背景墙布置、沙发、茶几、台灯、风扇空调,展示柜。2、卧室:有床上用品、梳妆台、衣柜、台灯、窗帘等布置。3、书房:书桌书架、电脑、时钟、摆件等。4、餐厅: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19)

    一:郑州变频器滤波器技术百科问题1:变频器专用滤波器的选型答:变频器专用滤波器选型时,要确定以下几点:额定电流(Ir)是在额定电压和指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或由于电感导线的铜损,磁芯损耗以及周围环境温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0)

    一:黑龙江erp商品管理系统技术百科问题1:跨境电商erp系统的功能介绍?答:旺店通跨境电商ERP系统管理功能还是比较多的,诸如多平台对接、商品刊登、订单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商品管理、采购管理、FBA管理、海外仓管理、客服管理以及统计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3)

    一:大型岩棉生产线技术百科问题1:十万吨以上岩棉生产线在建有几家答:现在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了,岩棉属于传统无机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很差。推荐你选用聚氨酯发泡保温材料。聚氨酯硬泡喷涂用于外墙外保温是一项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经过在工程实例中的运用,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5)

    一:设备加湿技术百科问题1:怎么给雨林缸再加加湿器答:可以左右两边连接,出雾口向上倾斜30-45度角左右。连接好喷雾出口后,再将自来水通过供水接口连接设备上,打开供水开关,供水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此时,设备自动控制进水。加湿器所需加湿环境的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24)

    一:交流接脚手架上下托技术百科问题1:脚手架步距是从扫地杆开始算还是地面。答:脚手架每层之间(即水平杆之间)的距离称为步距,立杆之间的距离称为跨距,同则相等,同跨与同步,则表明每层之间的高度均相等,每根立杆之间的距离均一样。脚手架步距是指上

    工业百科发布时间:2025-04-07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