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位于体表,病变容易被发现,也便于自我检查。自我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过后的1周内,因为经前期和月经期乳腺会受卵巢内分泌的影响而出现肿胀,乳腺组织易与肿块混淆,同时触摸时会有疼痛而影响检查。那么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专家教你自查乳腺癌
一、自查的时间
乳腺检查的时间应在月经来潮后9~14天,此时雌激素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
二、自查的内容
1、视诊: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有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乳晕的颜色是否一致,乳头皮肤有无脱落或糜烂,乳头有无抬高或凹陷。然后,弯腰让乳房下垂,看两乳房是否对称。最后双手插腰,使胸部肌肉收缩,看两侧乳房形态是否正常。
2、 触诊:平卧在床上,女性将被检查侧手臂上抬,肩部用枕头垫高,手指伸开并拢,手指与手掌成一平面,用对侧的手触摸乳房(不可掐捏),由下而上,由内向外看有无包块或增生。若触及包块,要注意肿块的大小、硬度、是否活动、有无压痛。无痛性的、较硬的、不活动的包块,常显示为肿瘤。
触乳房时注意乳头有无溢血、溢液等。稀薄的血性溢液多数为癌,明显的血性黏液多为炎症,黏液性溢液多为良性病变。最后触摸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一般情况下,腋窝淋巴结触不到。如果触到淋巴结肿大,要注意大小、数目、硬度,是否有活动,有无压痛感。淋巴结肿大、无压痛、质地较硬、不活动,常提示肿瘤已转移到淋巴结。一侧检查完以后再检查另一侧乳房。40岁以上女性应每月检查一次。当发现异常时女性应马上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做有关检查。
有不少女性被检查出乳腺增生后常常十分紧张,担心变成乳腺癌,其实这是一种误会。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腺体结构的紊乱,30~50岁的女性很常见。70%以上为单纯小叶性增生,不会变成乳腺癌,仅有少数非典型增生的乳腺可能癌变。所以,女性被检查出乳腺增生不要紧张,但也不要大意,应该在3个月后再到医院复诊为妥。
2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乳头改动。乳头主要有两方面的改动,一是乳头回缩,加深,固定不动,或许略有举高;二是乳头溢液,可溢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
胸部概括的改动。正常乳腺具有完好的弧形概括,若此种弧形呈现任何残缺或反常,如肌肤某处拱起或洼陷,可能是早乳腺癌的体现。
肿块。关于成年妇女来说,一旦发现乳腺中有能触及得到的任何肿块,有必要予以注重,以扫除癌的可能性。
乳腺癌的成长速度通常较慢,但又有快有慢,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成长就较敏捷。肿块也有大有小,愈小则搬运的时机也愈少,而治好的时机则越多。所以,女同胞们在查看胸部时有必要细心,以防遗失。肿块的形状多呈不规则而偏于圆形或长圆形,与正常安排分界不清,质硬。前期乳腺癌的肿块,用手指能够自在推进,但若是它已侵略到胸大肌或胸壁时,则推进要受到限制。
查看详情>>3乳腺癌有哪些皮肤改变
第一种表现:皮肤粘连。乳腺位于深浅两筋膜之间,浅筋膜的浅层与皮肤相连,深层附于胸大肌浅面。浅筋膜在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即乳房悬韧带。当肿瘤侵及这些韧带时,可使之收缩,变短,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症”。当肿瘤较小时,可引起极轻微的皮肤粘连,不易察觉。此时,需在较好的采光条件下,轻托患乳,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在移动乳房时多可见肿瘤表面皮肤有轻微牵拉、凹陷等现象。如有此症状者应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肿瘤很少有此症状。
第二种表现:皮肤浅表静脉曲张。肿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较快时,可使其表面皮肤变得菲薄,其下浅表血管,静脉常可曲张。在液晶热图和红外线扫描时更为清晰,常见于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分叶状囊肉瘤。在急性炎症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肿瘤也常有浅表静脉曲张。
第三种表现:皮肤发红。急、慢性乳腺炎时,乳腺皮肤可有红肿。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时皮肤颜色淡红到深红,开始比较局限,不久扩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肤,同时伴皮肤水肿、增厚、皮肤温度升高等。
第四种表现:皮肤水肿。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区被肿瘤细胞浸润,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内淋巴液积聚,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而显示“橘皮样改变”(医学上叫做“橘皮症”)。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见其外下方有轻度皮肤水肿,如双侧对称,乃因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如为单侧,则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第五种表现:皮肤溃疡。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肤引起溃疡,若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癌细胞若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可在主病灶的周围皮肤形成散在的硬质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
4如何检测乳腺癌的疾病呢
1.X线检查:乳腺照相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毛刺较长超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星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触诊为小,此亦为恶性征象之一。片中的钙化点应注意其形状、大小、密度,同时考虑钙化点的数量和分布。当钙化点群集时,尤其集中在1厘米范围内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很大。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 能性很大。
2.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3.热图像检查:应用图像显示体表温度分布,由于癌细胞增殖块血运丰富则相应体表温度较周围组织高,用此差异可做出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热异常部位与肿瘤不相对应,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渐少应用。
4.近红外线扫描:近红外线的波长为600~900ΜM,易穿透软组织。利用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此外 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强,乳房血管影显示清晰。乳腺癌常有局部血运增加,附近血管变粗,红外线对此有较好的图像显示,有助于诊断。
5.CT检查:可用于不能捫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5乳腺癌都有哪些预防方法呢
1、生活要有规律,食宿有序,保持体态,避免肥胖。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尤其应在室外绿化环境或公园内快步活动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亦自然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2、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的刺激与干扰,正确面对疾病的变化。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定期检查,可与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3、中年患者停经半年至10个月的,再临经时亦不必惊慌,说明身体日渐恢复。该有月经的年龄段若要抑制月经,反而扰乱了体内正常的生理、内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这并不可取。
4、避免过度操劳,尤其是术后两年以上又相当稳定者,容易放松警惕。常常超过自身能力承担家务或工作责任,导致体内邪浊蕴发,复发转移。因此特别要提醒术后2年以上的病情稳定的中青年患者,千万珍惜这个稳定期,稳定期超过10年,复发转移率就极低了。
5、乳腺癌术后防复发与转移,是医患双方最关切的问题,因此需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定期检查。如果手术中发现有腋淋巴结转移,或保乳手术的,应在1~2年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若无腋淋巴结转移的,2年内半年查一次,2年后可每年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