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些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话总不利索,会出现一些轻微口吃的情况,这就让妈妈们非常的担心。因为他们都清楚的知道,那些口吃的患者不管是在职场生活还是情感生活中都会受到诸多的阻挠。因此小朋友口吃怎么办呢?面对大家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分享一下。
目录
1口吃会遗传吗
1、口吃会遗传吗
目前的科学研究证实口吃部分会遗传,但只是统计学意义,并不决定口吃患者后代一定会遗传,因为后天环境家庭因素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会更有影响。
2、影响口吃的因素
2.1、遗传因素,有大约60%的口吃者都有一个家族成员同样患有口吃,最近,在《自然》杂志刊登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示:现在科学家已经确定了特殊基因在语言表达失调症中的重要性。
2.2、童年发育,那些患有其它语言言语问题或发育迟缓的小孩,更有可能说话口吃;
2.3、神经生理学因素,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和那些说话不口吃的人相比,口吃者使用大脑中的不同区域处理语音和语言。Pool等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成像 (SPECT) 技术发现,口吃者皮质绝对血流量下降,在数个区域血流不对称,其中包括涉及言语的区域。
2.4、家庭动力,高度的期望和节奏紧张的生活方式同样会促进口吃的发生发展。
3、口吃的心理特征
3.1、恐惧心理是口吃朋友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我们对说话、口吃、交际极度恐惧,我们竭力逃避说话、逃避交际、掩饰自己的口吃,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换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的恐惧症:口吃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电话恐惧症等等。
3.2、悲观心理起因口吃也是加剧口吃症状的一大心理因素。因为口吃,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所遭遇的挫败太多,因而我们感到口吃是治不好的,这辈子是完了,进而对前途感到无望;反之,极度悲观心理又加剧了口吃的症状,造成恶性循环。
3.3、消极情绪也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业上的溃败、情场上的失意,会使你的精神遭受沉重的打击,若转不过弯来,有可能会使你一蹶不振。这时的消极情绪与我们的口吃没有必然联系,但却是导致我们口吃的一根导火线。
3.4、由于长期的口吃,在交际场合受挫,会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萎靡状态之中。主要体现为缺乏斗志、精神恍惚、意志薄弱、对生活丧失信心。
2小朋友口吃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口吃,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他看见别人口吃而效仿,在这个过程中,重复话语会使他感到因语速的减慢而更能他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因而更喜欢以这种方式说话;其二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发展快于语言表达能力,使他想到的不能完全表达而导致口吃。这两种原因家长都不要太武断的纠正孩子的说话方式,批评和指责更会挫伤孩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积极性、从而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
建议:对第一种情况,要让他远离口吃者,以减少榜样的影响,同时在他说话时尽量让他放慢语速,同时教他一些简单的儿歌,让他熟练朗读,在成功的朗读中让他树立矫正口吃的信心,如果孩子口吃较重,那就叫他多唱儿歌,这也是矫正口吃的一个方法。遇到第二种情况时,也不要太担心,因该看到这是孩子思维发展迅速的一种表现,要因势利导,在孩子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我们要仔细揣摩孩子的本意,当他出现口吃时,你立即帮他把后面还没有说出的话语接续下来,然后让他再重复一遍,比如说,同样2岁的孩子想让妈妈和他把一幅拼图装拼好的表现,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可能会把你拉到拼图前,表示想让你和他一起来做;愿意说话的孩子会明确告诉你来和他一起做拼图。
3口吃与心理的关系
口吃,是一种语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说话不自主的重复,没有节律,发音延长或间断。这种病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生。
发生口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据调查发现,心理因素是造成口吃的重要原因。儿童的模仿能力和接受暗示的能力是很强的,在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时期。如果周围有人口吃,儿童便会很快学起来,逐渐的就产生了口吃。
也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
有口吃的儿童,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恐惧或自卑感,因此在说话前,或在人多的情况下或在别人无意取笑时都焦虑不安,产生急躁情绪,因而使口吃加重。口吃虽然改起来不大容易,甚至到成年后仍有口吃的毛病,但只要患者不失去信心,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克服自卑感,是一定能矫正过来的。
4口吃儿童要怎么护理
1、以常心对待。很多家长都在问,儿童口吃怎么办,儿童口吃怎么办,家长一定要知道,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计算所、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育儿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
5日常五大因素易致小儿口吃
1、模仿感染:小儿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响,如经常与有口吃的人接触,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讲话,都可能会导致儿童形成小儿口吃。
2、遗传、生理因素:有人报告同卵双生子小儿口吃发生率高于异卵双生子,提示小儿口吃与遗传有关。口吃是一种言语协调功能混乱,可能与大脑言语调节功能薄弱、听觉对自己言语的延误反馈、发音器官调整障碍等生理因素有关。
3、家长对子女教育不一致:造成儿童心理混乱,在有分歧的父母面前无以答对,而致小儿口吃。家长或教师专横粗暴、过于严厉,对怯懦儿童形成心理压力,导致儿童言语表达的迟疑与停顿,出现小儿口吃或口吃加重。
4、疾病影响:疾病对小儿口吃也不无影响,特别是幼儿时期,若长期患病,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另外,因外伤而引起小儿口吃的病例,如坠落、脑震荡、火伤、撞车等,也可能使幼儿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来。
5、心理应激、心理压力:如受惊吓产生恐惧、进入陌生环境、重大生活事件打击、剧烈的声响刺激,均可因极度紧张导致小儿口吃。成人强迫左撇子儿童用右手执笔、握筷;让说话慢的孩子快说;让怯场的儿童当众讲话或表演;成人对孩子说话重复或停顿不耐烦;随意打断,过多矫正甚至训斥,使儿童对自己的说话能力过多关注或反应强烈,一说话就紧张。形成紧张——口吃——紧张——加重口吃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