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有这样一些患者:老人家在摔了一跤后,着地的那一侧,往往会很疼,病情严重的话会到医院拍片治疗,这种情况往往会被医生诊断为“骨折”,而且大部分患者的治疗到此为止,但是,打了石膏,或者做了手术后,突然发现病人的一侧不能动了。怎么回事?赶紧去做个头颅的CT或者核磁共振,一看,发现中风了。这是临床上很容易发生误诊的地方,需要引起大家重视。老人摔倒警惕是中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中风的原因有哪些呢
中风的原因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风的原因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中风的原因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中风的原因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中风的原因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2老人摔倒警惕是中风
中风是因,摔倒、骨折是果
因为中风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才会摔倒,此时,无论是家属,还是医生,都应该认真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看看有没有同时合并面瘫,讲话有没有不流利,跌倒侧的上肢有没有轻瘫试验阳性。如果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病史,做个头颅的核磁共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早诊断中风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中风后继发骨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容易摔跤。中风患者常常存有一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比如右脚、右手没有力气甚至不能动弹,在起坐行走过程中,由于动作不协调、身体重心偏移,病侧肢体发软,磕磕碰碰,进而摔倒。其二是骨头变松变脆。中风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中风后,常需卧床相当长时间,进而可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可想而知,松脆的骨骼遇上频发的磕碰摔倒,骨折就在所难免了。
臀部、手掌最易受伤
患者的跌倒姿势,最常见的为屁股着地和用手撑地两种,这将引起不同部位的骨折。手掌撑地者常发生腕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最多见)、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屁股着地者,最容易引起胸腰椎交界处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骶尾椎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该类骨折需较长时间卧床,除给患者带来痛苦以外,还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的会危及生命。
另外,中风后患者容易在卫生间、楼梯、起居室等场所跌倒,家属在患者去这个几个区域时应加强注意。尤其是卫生间,患者如厕前后蹲下站起过程中,常由于脚发软而摔倒,卫生间湿滑,普通人都容易摔倒,别说是中风后的患者。还有患者上下楼梯,左右腿交换过程中,坏侧腿常突然发软,使患者站立不住而摔倒。
3中风患者有哪些发病先兆呢
第一,性情反常,日常生活当中,平时性格比较温和的人,若是出现了性格反常,脾气变得很暴躁,沉默寡言,记忆力出现减退,反应迟钝,对很多的兴趣爱好,突然失去了兴趣,而且出现食欲不振,就应该警惕的中风,这主要是因为脑供血不足造成。
第二,头昏目眩,忽然会感觉到头晕,甚至会出现摔倒在地,经常的感觉到耳鸣,头痛,呕吐。并伴有食欲不振,而且,会感觉到头部剧烈疼痛,或者是间歇性的疼痛。若是再没有低血压,颈椎病的情况下,应该警惕中风,这有可能是因为系统供血不足,造成了小脑平衡失调。
第三,出现身体乏力,很多的患者,在出现中风之前,都会感觉到浑身没劲,比较贪睡,而且,不愿意运动,还会造成脑累,频繁的打哈欠,这主要是因为大脑供氧不足,造成脑缺血,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四,言语不清晰。脑局部缺血,会造成语言功能失调,同时会造成舌头变得僵硬。这样容易造成说话不清楚,很多的时候也会造成听力障碍。很难理解别人在说什么,中风之前会出现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同时,也会影响到大脑语言功能,造成了语言中枢失调。
4治疗中风比较好的中药有哪些
1、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系治疗头痛良药,又尤以治疗风寒、风热引起的中风。现代研究发现,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中所含有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血管作用,增进脑血管、冠脉流量,对中风也有很好的效果。
2、鸡血藤: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桑科榕属植物,它们寄生于参天大树的树干上,拼命地夺走寄主的养料和水分,使其枝繁叶茂。这类寄生植物盘根错节地将寄主的树干、树枝包围起来,把大树勒得喘不过气来,最终死于非命,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绞杀植物。但是在西双版纳密林中或石灰山沟谷季雨林的悬崖上,还长着一种鲜为人知的,会流血的植物——鸡血藤,其功能补血,活血,通络;主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中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现代药理证实鸡血藤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且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抑制主动脉及头臂动脉病变,防治中风有效果。
3、红花:具有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用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煎泡脚,适用各种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现代药理发现,红花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等作用,并且促进侧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中风,对缺血性中风有保护作用;此外,红花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因此,红花非常适合治疗中风疾病。
4、天麻:润而不燥,能养血息风,主入肝经,是治疗血虚、风痰导致肝风内动、头目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中风之药。现代研究发现,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能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天麻素有促进细胞能量代谢,特别是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的作用;因此,天麻对中风有保护作用。另外天麻多糖尚有抗炎免疫作用。
5、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功效。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使血液的浓、凝、聚集状态可得到改善。临床用益母草单方或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每每获得显效。如益母草伍用臭梧桐、夏枯草、泽泻等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降压作用明显,脑动脉硬化、中风可获改善。单用益母草注射液静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可使患者心电图获得明显改善。益母草配伍川芎、红花、土元等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比较好。
5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很多人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特别听话,医生让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从来不看不检查。比如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中风多见于心房纤颤病人,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中风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2、中风患者吃药一定要按时按量,不要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多吃少吃都会影响病情。一些老年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3、要注意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正确进食,避免危险发生,对于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来说,可能造成中风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亲属要给中风患者一个安静、舒心的环境及充足的进食时间,避免在吃东西时分散其注意力。此外,也可应用鼻饲的方法进食特殊调制的食物。
温馨提示: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