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类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脑瘫表现出的症状也会有差异,那么你了解震颤型脑瘫的早期症状吗,家长面对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经常会以为是孩子小而忽视,往往错过了及时治疗,脑瘫的症状在婴儿期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等,下面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希望帮助家长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情况。
目录
1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体检时,孩子的兴奋和抑制状态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体检结果。尤其是一些婴幼儿不会配合进行体检,反而容易哭闹和恐惧,这些将严重的影响医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判断的准确性以及正确性。一些检查如神经反射在哭闹时根本无法进行。
2、不同体检的医生对有关的术语、诊断以及分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不一致性。目前,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区对脑瘫的定义、脑瘫的诊断标准、脑瘫的分类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每项研究开始之前,参加研究的所有体检的医生必须对脑瘫的诊断以及分型标准、脑瘫体检的有关术语进行统一。在对几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的时侯,也应注意有关定义、标准及术语的可比性。
3、脑瘫的神经病理表现常常不稳定,随着孩子成长而变化。在小婴儿时期,由于运动功能很简单,所以一些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不出来,比较严重的脑瘫可以表现出运动发育落后,或肢体运动不对称。在婴幼儿时期,脑瘫的肌张力增高和肌腱反射亢进的体征也往往不典型,有时可表现肌张力正常或甚至低下,腱反射不亢进甚至引出不满意。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运动障碍逐渐显现,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才能表现,姿势异常才被发现,肌张力逐渐升高,腱反射逐渐亢进。
2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脑瘫儿的症状呢
由于脑瘫是一种脑损伤引起的后遗症,通常引起的是运动方面的障碍。所以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运动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看看孩子是否存在着运动发育迟缓的现象,还有就是观察孩子是否存在着姿势异常,比如说是尖足走路,或是手脚运动不灵活,僵硬等现象。
还有一点就是要特别关注孩子在出生时是否存在着异常的现象,比如是早产、难产、窒息、缺氧、小儿黄疸等现象。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瘫诊疗中心赵海康主任说,一旦孩子在出生时有类似的情况,也不要恐慌,因为有这些异常的情况并不代表着孩子就是脑瘫,但这些因素都是引起脑瘫最高危的因素,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3小儿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早期症状
(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2)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
(3)肌张力变化,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收缩顺序、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协调,肌张力强度和性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主动运动或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安静时变化不明显。婴儿期多见肌张力低下,年长儿多见肌阵挛、肌强直等。由于多关节出现过度活动,使姿势难以保持,因而平衡能力差。
(4)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并通常反应强烈,尤以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为显着特征,呈现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屈姿势。
(5)由于上肢的动摇不定,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平衡,容易摔倒。
(6)亦可见皱眉、眨眼、张口、颈部肌肉收缩,脸歪向一侧,独特的面部表情等。
(7)由于病变早期部分婴儿表现为松软,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确定病型较难。
(8)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9)此型又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两种。
(10)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4家长需要了解的新生儿震颤型脑瘫的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出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即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出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时常见的表现。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5治疗小儿脑瘫的几个食疗方法
甘草小麦大枣汤
配料: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
制作:将3药用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1煎,共两煎,合并煎液
用法: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功效:健脾益气,平燥缓急,可降低大脑兴奋性,使人易于进入睡眠状态
百合熟地龙齿汤
配方:百合15克,熟地15克,龙齿15克
制作:龙齿先煎40分钟,再入百合、熟地同煎煮,取汁饮
用法:每日1次
功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烦躁易怒,好冲动,睡眠不安,舌质红,脉细数或玄细之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型小儿多动症
参枣桂圆粥
配方:党参15克,炒枣仁15克,桂圆10克、粳米150克,红塘适量
制作:将党参、枣仁纱布另包,与桂圆、粳米同煮成粥,加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
功效:用于精神涣散,多语多动,面色少华,身疲乏力,纳少体瘦,唇舌色淡,脉细弱无力等心脾气虚型小儿多动症
龙眼肉粥
配方:龙眼肉10克,合欢花5克布包,莲肉2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上4味加水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餐服1次,乘温食
功效:用于小儿虚劳羸弱,健忘,贫血,多动多语等症
患者适宜多食什么?
②气虚、阳虚的患儿,表现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自汗,应指导施以补气、补阳的食物。
一般情况下可食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鹑蛋、猪肉、牛奶等,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③阴虚、血虚的患儿,表现为:腹胀、纳呆、腹泻、倦怠消瘦等,应指导家长施以滋阴、补血的食物。
如蛋类、百合、海参、桂圆、甲鱼、蚌肉等。
④如患儿有胃热,二便不通,消化吸收差,应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指导家长用清补食物。
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⑤如患儿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可指导家长应用冬令进补的食物。
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鱼、鳝鱼、海虾等。
饮食护理要点:
护理中应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饮,避免粗糙的食物,选择易肖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并在色、香、味上加以调整,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滋肾养肝,健脾胃养心血之品,常饮骨头汤;多食桂圆、大枣、莲子、黄芪、党参、胡桃、山药等以达强筋健骨,补益脾胃的功能。对于心脾两亏的患儿,应根据其脾胃吸收功能,逐步加强饮食营养。可用茨实、薏米、山药、北芪煲瘦肉汤,或茨实、薏米、肉汁煮粥服用等,耐心喂服,保证能量供给。施以调整情志的饮食以使患儿心情愉悦,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应避免引起脾气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