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发展太快,人们的思想赶上潮流了,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身体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也许一部分正在忍受着疾病的痛苦的折磨,胆结石也不例外,下面我们深入的讲解协议关于胆结石的病因吧!
目录
1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2、胆总管结石:结石可来自于胆囊或肝内胆管,也可原发于胆总管。较小的胆囊结石可经胆囊管坠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
3、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多样化,当结石降入肝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可发生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若结石并未脱落进入肝外胆道,有时也会并发感染,此时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等败血症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但病人可以不出现腹部绞痛及黄疸,故常易误诊。有时肝内胆管结石因长期阻塞肝内胆管,导致肝脏发生病变,如肝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最后使一部分肝脏发生萎缩而失去正常的功能。
2患胆结石的主要因素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在美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为10-15%,每年新诊断胆结石患者约1,000,000人,每年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约700,000例,直接医疗费用为$5.8 billion/年。我国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患上胆结石的病因:
1、过度节食:很多女性为了实现自己性感苗条的身材,就选择了节食这种方式,这其实是在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度的节食会使胆囊中的胆汁胆固醇高度浓缩,这样一来,胆汁就会堆积,最后形成胆结石。
2、经常吃高脂肪的食物:很多人在平常生活中饮食结构非常不合理,喜欢吃动物内脏,这些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是非常高的,大量进食以后胆囊肌肉的张力就会下降,胆囊的排空功能延缓,胆汁就容易堆积在胆囊内,促使胆结石的形成。
3、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饭:很多人平时吃饭都不按时按点,饱一顿饿一顿的,甚至有的人直接不吃早饭,这样乱吃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胆囊分泌胆汁的规律也被打乱了,给了结石可乘之机。
3胆结石如何预防
胆结石日常预防
1、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
2、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3、家里父辈如果有胆结石的患者,要注意相关的预防体检。
胆结石健康教育
1、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减轻肾脏和膀胱受害的机会。
2、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3、控制肉类和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成份。因此,日常饮食应以素食为主,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品。
4、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5、据统计,90%以上的结石都含钙,而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人量过多,尿液中的草酸钙又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在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而菠菜又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之一。
6、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而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7、服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8、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9、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最后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尿酸在碱性尿内易于溶解,故有利于治疗和预防结石。
10、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尿结石的发病率。因此节制食物中的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质,对所有结石患者都是有益的。
4胆结石如何护理
胆结石对症护理
1、手术后,应多做呼吸、咳嗽,每隔两小时做一次翻身运动,以利肺部扩张,促进伤口愈合。
2、一般在手术后24小时,肛门排了气,患者没有恶心呕吐,也不感到腹胀,才可以开始吃东西。并依肠蠕动情况渐进式饮食。
3、在家属的陪同下,适量的去户外走走,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4、若伤口无渗液,可改以纸胶粘贴,保持清洁干燥即可。若伤口潮湿,则每天至少一次或需要时以优点棉棒由内往外消毒,再以纱布覆盖。
5、拆线后2天即可淋浴。
6、注意饮食清淡,早中晚三餐要固定时间食用。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多饮水。
胆结石日常护理
1、少吃刺激的辛香料、碳酸饮料、酒精等促进胃液分泌的食品,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增加结石的发生。
2、早中晚三餐要固定时间食用。胆汁排泄不规则时,胆囊中的胆汁很容易凝固成结石。
3、食物纤维具有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功能。要摄取含丰富纤维的糙米、胚芽米、蔬菜、海藻等。
4、限制脂肪饮食。胆固醇升高很容易产生胆结石,要限制含丰富动物性脂肪的蛋、奶油、牛油、肝、鱼卵类等食物。
5胆结石患者应做哪些检查呢
1、病史、症状:
胆囊结石的诊断,首先是根据病史,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其次是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
2、B超检查:
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现代超声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非侵进性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胆囊,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5%以上,能够发现直径0.3厘米以上的结石。
一般以为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优于CT无及口服胆囊造影等。所以,对怀疑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一般选用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胆结石的检查项目并不多,算是比较好确诊的疾病之一,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无需过于担心,等检查结果一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果确诊就要治疗,如果不是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