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宝宝哪种的眼皮其实是靠父母来决定的。父母如果都是双眼皮,也有可能生下单眼皮的宝宝;但如果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宝宝绝对是单眼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双眼皮是绝对的显性遗传,而单眼皮则是属于隐性遗传,因此双眼皮的遗传因子更容易在每个宝宝的表面上表现出来。
目录
1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药物
宝一不舒服,妈妈马上把药拿来,生怕宝宝的疾病严重了,可是您知道吗,所有的药物对宝宝的成长都有一定的损害,不要让您的过度关心,导致宝宝的营养不良。
许多药物可影响儿童的食欲。如治疗多动症的利太林、苯丙胺等,都有明显的抑制食欲作用;某些营养补品如肥儿灵、雅儿灵等,其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可使孩子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从而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会使儿童发育迟缓,可引起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会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服用氯霉素或磺胺等广谱抗生素的儿童,可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出现鼻出血、皮下瘀血点等;服用新霉素能引起肠粘膜细胞的缺损,使胰酯酶下降,从而阻碍脂肪、乳糖、蔗糖、维生素B12、钙、铁等的消化吸收;口服四环素可使维生素B2的排出量增加。
常用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可减少体内维生素B6的含量,使儿童易发生周围神经炎;对氨基水杨酸钠能阻滞肠道摄取脂肪、维生素B12,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钠均可妨碍对酸的吸收,导致儿童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某些镇静药、镇痛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扑痫酮、保泰松、吲哚美辛及糖皮质激素等,可阻碍维生素D、钙、磷、维生素K的吸收及利用,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儿童佝偻病。阿司匹林是儿童的常用药物,它可使人体对维生素C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
有的家长给儿童服用过量鱼肝油,会导致儿童腹泻,造成吸收不良,甚至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破坏了食物中的维生素B2,亦可导致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此外,儿童常服缓泻剂可使大量胡萝卜素、钙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从肠道丢失;常服碳酸氢钠可干扰铁的吸收,引起儿童贫血等缺铁性疾病;常服青霉胺、乙胺丁醇等药可导致儿童锌缺乏;长期应用大剂量庆大霉素以及利尿剂等,可导致低镁症。
综上所述,儿童因患病服用某些药物后,如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症状,就应考虑为药源性营养不良。儿童药源性营养不良症在国内外屡见不鲜,这种营养不良症多数不是突然发生,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药源性营养不良症的发生与用药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药物种类、原发病及服药者年龄等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儿童药源性营养不良症,关键在于家长不要给儿童滥用药、擅自用药、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期限。儿童患病,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能短期就不长期用药;用一种药能解决就不用两种、三种;用小剂量可行,则不用大剂量;儿童无病或生长发育较好者也不必服用某些营养药。如果儿童因病长期用药而症状不减,或每况愈下,应当想到是药物所致营养障碍,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2谁的基因决定宝宝单双眼皮
1、假如父母都是双眼皮,则基因可以变现为:
AA+AA,即父母都携带双眼皮的显性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表现为AA,即双眼皮;
AA+Aa, 即父母一方存在单眼皮的隐性基因,那么孩子为AA或Aa,仍然表现为双眼皮;
Aa+Aa,即父母双方都携带单眼皮的隐性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可能表现为AA、Aa、aa,也就是说宝宝可能是双眼皮也可能是单眼皮。
2、父母一个是双眼皮另一个是单眼皮,则基因可以表现为:
AA+aa,那么孩子的基因表现百分之百为Aa,即出现双眼皮;
Aa+aa, 即双眼皮的一方携带单眼皮的隐性基因,孩子的基因可能表现为Aa、aa,那么宝宝可能是双眼皮也可能是单眼皮。
3、当父母双方均为单眼皮,则基因可以表现为:
aa+aa,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均没有携带双眼皮的显性基因,那么孩子只可能出现单眼皮。
3宝宝生长发育的四个指标
一、体重:
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可反映孩子营养状况。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一般月增长600~800克。
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
二、身长:
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长影响不明显,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身长在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cm。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第三年平均增长4~7.5cm。
三、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与成人相差不多。
四、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
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由于营养状况普遍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4妈妈注意影响宝宝营养的危险因素
1.寄生虫。寄生虫会把孩子需求的养分夺走,构成养分不良。防止寄生虫最首要的是留心饮食清洁。平常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常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剥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会使孩子得不到丰厚和均衡的养分,构成养分不良和发育缓慢。纠正的办法在于家长的精确引导。
3.不良心情。不只是孩子自己的心情欠好会影响养分与健康,家长的心情欠好也会间接地影响孩子。由于不良的心情会致使肠胃功用的失调,然后使养分受损。家长应留心在就餐前后不要怒斥孩子,为进餐发明一个杰出的心情空气。
4.不良日子习气。包含起居、进餐无规则、不守时,暴饮暴食等。纠正的要点在于首要家长应一马当先,以杰出的日子习气影响孩子,其次应从平常一点一滴做起,培育孩子杰出的习气,这会使孩子获益毕生。
5宝宝出生时多少斤最健康聪明
从出生体重看长大后身材
如果你生下来的时候瘦小枯干,别以为长大后能继续做个骨感美人,结局也许完全相反——低体重儿成年后更容易变成胖子。低体重儿成年后往往更容易肥胖,也更容易患上各种代谢性疾病。这已经是先天的弱势了,偏偏低体重儿很容易在出生后被家长火速“催肥”,其实这样危害更大,被催肥的孩子将来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几率更大。
低体重儿易发胖,巨大儿也好不到哪里去。目前有研究显示:出生体重过大,不仅生的时候“害人害己”,将来成年后肥胖的风险也比较大,并可能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出生体重与疾病风险
出生体重确实可以影响成年后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胚胎发育时期的不良影响可以持续终生。
冠心病:低体重儿更容易患冠心病。研究显示:出生体重5斤以下与6斤以上的人群相比,冠心病的发生机率从11%下降到了3%。
高血压:多国研究都证实,出生体重与儿童及成年人的血压呈反比,出生体重过低的人成年后血压会更高,出生后追赶生长的人更严重。
糖尿病:国外研究证实:出生体重为5.5磅的人比9.5磅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高三倍。低体重儿易患糖尿病,但出生体重大于4.5kg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
呼吸系统疾病:宫内生长限制和低出生体重与肺的发育及功能的改变有密切联系,包括增加呼吸窘迫的风险,削弱呼吸道功能等。这样的儿童更易患哮喘等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证实,宫内营养不良会影响免疫系统发育,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常伴有免疫系统疾病。
乳腺癌:出生体重越低,得乳腺癌的风险越小。研究发现出生体重2.5 kg以下的女性比出生体重4.0 kg 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低50%——终于有一项低体重儿的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