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多数学家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糜烂、性交过频、包皮垢及性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经济状况和精神刺激有关。近来不少作者提出病毒病因学说。
目录
1宫颈癌筛查的作用
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能阻止癌变的发生、发展。宫颈癌筛查的重点,是在无自觉症状时期,发现癌前病变,在非癌时期及早进行临床诊治,从而预防、阻止癌变的发生。一句话“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可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且趋于年轻化。每年全球死于宫颈癌的妇女有20万,中国占10%左右。研究表明,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是人类肿瘤发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现今的研究甚至可以证实: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感染就可以不罹患宫颈癌。该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已婚妇女感染HPV的终身积累概率约40%。HPV感染后机体未能自我清除病毒,造成HPV持续感染会发展为宫颈癌。HPV通过在宫颈上皮细胞内整合、复制和增生,先引起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最后发展到宫颈浸润癌。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8年至10年时间。在这期间,若能早期发现HPV感染,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可以控制病变向癌发展,同时早期宫颈病变的治疗效果远比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得多。既往的观点认为宫颈癌是由宫颈糜烂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宫颈糜烂,就不考虑宫颈癌。其实不然,就大家所认为的糜烂其实大多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而外移的结果。而宫颈癌不仅可以发生在有糜烂的宫颈,也可以发生在看似正常的宫颈。因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而腺癌的早期只限于颈管内生长,外观多貌似正常,而且宫颈癌在早期几乎没有身体上不适的感觉,但到有不规则出血的情况出现时往往一到宫颈癌的二期了,危险性增大了很多。根据研究显示,宫颈癌最开始的一期状态,治愈率可以达80%~90%,二期时是60%~70%,进入三期还能有40%到50%,但发展到四期只有10%了,所以,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是非常的,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最好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尽早发现癌变的产生,为治疗争取时间。
2解说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一、早婚、早育与孕产频多 子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未婚患者极少见。过早性生活或早婚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率显著增高。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安徽报告生育5胎以上者,宫颈癌患病率比5胎以下的高5倍。
二、宫颈糜烂、裂伤与外翻 由于子宫颈的生理和解剖上的缘故,容易遭受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刺激,包括创伤、激素和病毒等。宫颈癌的发生子宫颈糜烂的存在关系密切,患有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根据林巧稚等分析,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发生率为0.73%,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妇女的0.10%。北京市(1972~1976)普查发现有糜烂组之发病率比无糜烂组高2倍。宫颈裂伤与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三、包皮垢因素 一些临床资料指出,人的包皮垢不仅对阴茎癌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而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犹太人几乎见不到阴茎癌的发生,同时犹太妇女的子宫颈癌发生率也很低。其他如穆斯林妇女中宫颈癌发生率亦较低。其原因与犹太人及穆斯林教规男孩例行包皮环切的风俗有关。提示包皮垢可能是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的携带者。国外有人曾用人类包皮垢诱发小鼠子宫颈癌获得成功。国内王衡文等证实人原型包皮垢或包皮垢总脂对小鼠子宫颈和阴道上皮都有致癌作用。目前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
四、病毒因素 近来已肯定某些病毒能诱发动物肿瘤,不断有人证实子宫颈癌与疱疹病毒的关系。在子宫颈癌细胞中,见到病毒颗粒,用免疫荧光抗体法发现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脱落细胞中,含有疱疹Ⅱ型病毒。
此外,血清学研究发现,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疱疹Ⅱ型病毒的抗体阳性率高达80%左右,而正常妇女阳性率仅30%左右。Nobmias等普查一般人群中疱疹病毒Ⅱ型的感染率为0.10~0.15%,而宫颈癌前和癌患者中则明显增加。通过对女性生殖道有Ⅱ型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追随,发现宫颈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倍。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对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DNA相关序列进行检测研究;江西医学院采用PAP免疫酶染色法,对各类宫颈组织进行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提示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五、性激素因素 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及阴道组织的生长和刺激宫颈上皮增生。有人单独用苯甲酸雌素二醇使小鼠诱发子宫颈癌。亦有动物试验证明,雌激素对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诱发小鼠子宫颈癌有促进作用。余铭鹏在研究宫颈癌患者的激素代谢时,发现原位癌及早期宫颈癌病人,尿内雌二醇、雌酮与雌三醇的比例偏高。 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非孕期高25~40倍,可使孕妇子宫颈上皮显著增生,甚至发生类似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改变,但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宫颈癌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其发病有重要意义。
3宫颈癌手术后还能生育吗
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早期发现的癌症,是女性生殖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妇女死于宫颈癌。一般来说,宫颈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晚期则主要依靠放疗,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针。不过,无论是经典的手术还是放疗,这两种治疗手段均不能在治愈患者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渴望却日益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医学界对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不断进行改良,问世了一系列保留患者生理、生育功能的手术技术。如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就是一种在不影响宫颈癌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保留年轻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创新手术。
与传统的宫颈癌手术方式不同,这一手术无须切除患者整个子宫,而是在切除了病变的宫颈组织及其相连的宫旁组织、上端阴道后,将保留的子宫体与阴道缝合这一手术可以在满意治愈宫颈癌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子宫,患者在术后课恢复月经周期,且仍能够怀孕生子。
需要注意的是,该手术必须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患者,要求手术医师具有相当的手术经验,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具有较高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术中病理快速冰冻诊断技术的支持。
4治疗宫颈癌的三大常见误区
宫颈癌的治疗误区1:宫颈癌无法预防。
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宫颈癌的治疗误区2:既然疫苗能预防宫颈癌,那么接种后,即使不用安全套,也不会得癌症了。
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宫颈癌的治疗误区3:自己还很年轻,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根本不用检查。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
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5宫颈癌的放疗
1.腔内放疗 腔内镭疗开创了宫颈癌治疗的新纪元,但是腔内镭疗长期以来未解决工作人员受线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腔内后装技术解决了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后装治疗经由手工后装到机械控制发展到今日计算机控制、带有治疗计划系统的多功能后装治疗机。多功能后装机使得高剂量率腔内治疗可以应用于宫颈癌的放疗。
国内目前采用的高剂量率治疗放射源多采用易于防护、短半衰期的放射源。此外,放射源的微型化使得近距离治疗特别是组织间插植治疗更为方便。
2.体外照射 宫颈癌体外照射可弥补腔内治疗的不足,增加宫旁浸润区和淋巴转移区的剂量。一个世纪以来,体外照射治疗机经历了从常规X线治疗机、仞钻治疗机到目前多种加速器的应用三个阶段。由于能量的不断增加,增加了深部剂量,皮肤剂量减少,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副反应。从临床使用技术上讲,除垂直照射外,亦出现旋转、钟摆及等中心技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出现了掣刀、X刀、三维适形照射、调强治疗等新技术,使得放疗适应证更加广泛。
3.宫颈癌单纯放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宫腔体剂量 虽然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已不依官腔侵犯与否作为条件,但宫颈癌宫体受累还是常见的,而宫体受累又常伴淋巴及周围组织的转移,所以不应忽视宫体因素,应注意宫体受量。若仅考虑宫颈及宫旁的剂量,忽视宫体受量,可能易致宫体复发。
(2)子宫移位 子宫移位临床常见,由于某些原因,如炎症、肿瘤、盆腔手术等常致子宫位置不在盆腔中间,而是侧向移位。此时应考虑宫腔治疗的影响(远离侧剂量降低,移位侧剂蛰增加)。应仔细分析造成移位的原因,并对体外剂量加以调整,以弥补对宫旁剂量的影响。
(3)注意宫腔、朗迢解剖位置 正常宫体前倾,子宫与阴道成一定角度,治疗时应考虑此一因素对剂量及分布的影响。宫腔和阴道分别治疗,可减少这种影响,并减少宫口水平、直肠、膀胱部位的剂量,对减少并发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