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特别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的时候头部剧烈疼痛,一般人难以承受,而且还经常会并发牙痛等。三叉神经痛具有复发性,在平时如果护理不好的话就容易复发。头疼三叉神经疼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
1、疼痛性质
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犹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数分钟,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疼痛常达到如此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严重者咬牙,用力揉搓面部,并且躲避开谈话的人。颜面发红、咀嚼肌和面肌痉挛,故称单面肌痛性肌痉挛现象或称痛性抽搐。疼痛可骤然消失,在2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如同正常人。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常在受凉感冒后出现,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表情沮丧痛苦,乃至失去生活信心而轻生。有些患者早期,呈季节性发作,疼痛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的一定时间,呈周期性发作,而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然后无任何原因的自然消失。直到下一年的同一季节开始发作。
2、疼痛部位
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以一侧为主,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或第2、3支两支内的区域。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但不扩散越过中线而至对侧。如第1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2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3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
3、其他症状
因疼痛并面部肌肉痉挛性抽搐,口角可向患侧歪。发病初期,面部、眼结合膜充血发红、流泪、流涕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2头疼三叉神经疼怎么回事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3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一、生活规律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动作轻慢防止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寒冷天注意保暖御寒,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二、饮食要规律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嚼的食物。对于咀嚼可诱发疼痛的患者,应进食流食。患者不可食用油炸类食物,也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且要保证患者饮食的营养丰富,应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食品以清淡为主。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三、保持精神愉快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注意避免精神刺激,要避免触及到触发点,要注意合理安排,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和空气新鲜。注意卧室不要受风寒侵袭。可以适当的参加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四、意保暖
患者应注意头、面部的保暖,尤其的冬天,应注意避免局部受冻、受潮。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有太大的情绪起伏波动,要劳逸结合,不宜疲劳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是常见三叉神经痛的预防方法之一。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五、生活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说话及洗脸的时动作要轻,避免引发扳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平时要做好头、面部的保暖,不要受潮、受凉;不用冷水、太热的水洗脸。
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方法六、动作要轻柔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进行日常的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时动作宜轻柔。避免触碰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所以患者应选择易嚼的食物,不要用过冷或者是过冷的水洗面,以免有冷热刺激而引发此病发作。
4临床上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疼痛部位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由面部、口腔或是下颌的某一点会向三叉神经逐渐扩散,以神经分支的第二支、第三支最为常见,其疼痛范围不会超过面部中线,一般右侧面部疼痛多见。
2、疼痛性质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性质主要有5类,即针刺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撕裂样疼痛、电击样疼痛。
3、疼痛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疼痛扳机点,常位于鼻翼、上唇、齿龈、舌、口角、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即可能激发疼痛发作。
4、疼痛的规律
虽然三叉神经痛发病毫无征兆,突然停止还会突然的发作,但疼痛症状是有一定规律的,即每次疼痛的时间较短,大多在在数秒至2分钟以内骤然停止,且发病早期疼痛的次数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着病情发展,疼痛次数就会越来越频繁,间歇期越来越短,痛感逐渐加重。另外,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症状在夜晚很少发作,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三叉神经痛的综合诊断标准
此病发作的持续时间短为,每次仅数秒钟至一到两分钟或更长,疼痛的消失也很突然。可有间歇性,也可连续发作。 发作严重时患侧脸红、出汗、瞳孔散大、流泪、鼻粘膜充血、流鼻涕、唾液分布增多,患侧皮肤温度增高、肿胀。若病程较久且发作频繁者,可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如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角膜水肿和透明度下降,有时产生麻痹性角膜炎。
5能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民间偏方有哪些
一、药酒疗法
红花全蝎酒:红花10克,川芎10克,血竭3克,全蝎2克,黄酒100毫升。将前4味放入黄酒中,浸泡3天即可。全蝎可反复使用2次。每次10毫升,早晚服用。本方具有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瘀血阻络证。
二、涂擦疗法
川乌头、草乌头各12克,川椒、生半夏、生麻黄、生南星各15克,姜黄30克,共研细末,浸泡于少量酒精中,2天后取出涂患处,三叉神经痛发作时随时涂擦,缓解后每日3次。
三、熏药疗法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部位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熏后避风1天。
四、梳头方法治疗
用木梳1把,从头部前额处经过头顶梳至后颈发根,每天早晚各梳1次,前5分钟内每分钟梳头25遍左右,以后逐步加快,用力要均匀,以不梳破头皮为宜,10天后三叉神经痛症状会减轻,1个月后会好转。
五、食疗方法
1、决明海带汤:决明子(捣破)10克、海带30克,加水500毫升煮成250毫升,弃渣饮汤。方中决明性味苦凉,清肝明目,治眩晕。海带性味咸寒,能清热软坚,化痰利水。
2、烧什锦:将竹笋、素鸡、胡萝卜、山药片和木耳、香菇、面筋一起入油锅内煸炒,放入酱油、白糖、姜汁、高汤,烧熟后,出锅即可食用。
3、天麻炖猪脑:猪脑1副(洗净剔去血筋)、天麻10克、生姜1片、清水适量共放瓦盅内炖熟。每天或隔天服一剂,趁热服食。方中猪脑能补头脑髓海,治神经衰弱、头风及訾晕。天麻性味甘平,功能平肝、安神止痛。
4、山楂荷叶茶:山楂30克、荷叶12克、用清水500毫升、弃渣饮用,每日一剂。方中山楂性味甘,能化瘀散结。荷叶性味苦涩,外发清阳,治头风、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