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时,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特别应注意以下六个感冒发烧时的饮食禁忌:
目录
1发烧利弊谈
发烧并不是疾病,而是表明了体内有疾病的存在。孩子发烧是疾病传达的信号,(从这方面说是有利的,有利于家长及时到医院为孩子检查治疗。再者,发烧以后机体由于体温升高,免疫系统能力得到加强,人体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作用增强,产生抗体增多,同时肝脏解毒能力加强。发热可促进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发烧时血清内的铁下降,使大量的微生物因缺少生长繁殖必要的原料,而受抑制。发烧可增加体内物质代谢能力,使机体抗损伤和修复能力加强,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所以说发烧不可怕,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当小儿发烧时,家长们应正确对待,仔细观察,不应急于退烧。暂时性退烧,容易造成对病原体的忽视而延误诊治。尤其轻、中度的发烧,无论对诊断疾病还是对抗病原体损害都有好处。
发烧是一种病理的过程,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异常表现,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发烧本身也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异常。烧时心脏跳动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心血管系统负担加大,并且容易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发烧时肾脏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会产生肿胀,即使没有肾脏病的孩子也会出现蛋白尿。发烧还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对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铁元素等吸收或消化能力降低,同时由于机体代谢加快,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发烧后由于毒素作用和循环血液高温,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孩子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引起神经功能抑制,使患儿昏迷,此时大脑皮层以下神经还处在兴奋状态,患儿会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就是我们常说的“抽风”,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如不紧急处理,可能造成窒息或其他严重后果。当体温超过41℃时,可引起脑细胞的变性,此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受限,失去调节功能,而且孩子会因为大脑受损而出现智力障碍和呼吸不规则等。体温超过43℃达几个小时,就可引起死亡。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密切注意对孩子的护理,必要时利用物理或药物等方法进行降温。另外,高烧的原因是疾病,治疗或预防孩子的高烧还是从原发病入手,体温控制后要积极治疗疾病。
2感冒发烧的六大饮食禁忌
一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二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三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四忌多吃鸡蛋: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五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六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孩子进食,有的还拼命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3小儿发烧的有效治疗措施
1)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经常到户外活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2)家里要注意空气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多喝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4)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小儿发烧西医治疗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4持续发烧病因
1、结核病
为低热的常见病因,以肺结核多见,早期无症状体征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其次为肺外结核,如肝肾,肠,肠系膜淋巴结,盆腔,骨关节结核等除局部症状外,常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确切疗效,有助于诊断老年肺结核起病症状不明显,其肺部并发症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易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故遇老年人长期持续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药治疗无效,低热乏力及纳差者,应及时查痰结核菌(涂片或TB-PCR)及胸部X线检查。老年肺结核易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肾,淋巴结结核等。
2、慢性肾孟肾炎
为女性患者常见低热原因。可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尿检查无异常,以低热为唯一表现。及时检测尿Addi细胞计数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如尿白细胞>5/HP,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可以确定诊断。
3、慢性病灶感染
如副鼻窦炎,牙龈脓肿,前列腺炎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规则低热多见常伴有局部症状体征,当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
4、艾滋病(AIDS)
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害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性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其基本特征是HlV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受损使机体处于严重的,进行性的免疫缺陷状态,从而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慢性腹泻超过1个月,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进行抗HlVP24抖抗原检测。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持续低热,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据抗CMV IgM检测。
5持续发烧治疗护理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退烧方法中,最方便且迅速的莫过于使用退烧药,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父母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