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一种疾病。它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诊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如果诊断错误了,那么它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有时候从某些症状可以诊断出一个疾病,关于酒精肝是如何诊断的呢?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段是否患上酒精肝这个疾病的,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
目录
1造成酒精肝出现的几种原因
酒精80%~90%在肝脏代谢,经过肝细胞浆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转成乙酸,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在乙醇氧化过程中脱下大量的氢离子与辅酶Ⅰ结合,辅酶Ⅰ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Ⅰ,则使其与辅酶Ⅰ的比值上升,从而使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造成依赖于还原型辅酶Ⅰ/辅酶Ⅰ的物质代谢发生改变,而成为代谢紊乱和致病的基础。
同时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泌,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乃至崩溃。
由于酒精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Ⅰ,而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乙醛和大量还原型辅酶Ⅰ可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使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而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硬化过程,并认为高乳酸血症和高脯氨酸血症,是可作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生成的标志。
2从哪些表现可诊断是酒精肝
1. 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
有长时期酗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没有异常,肝组织学表现在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 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大致上在肝小叶,低倍镜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脏细胞脂肪变异,无其它显著组织学变化,未作肝脏组织活检者影像学检测(CT或B型超声检查)有脂肪肝特异性特征。
3. 酒精性肝炎。
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注意,知道了酒精肝的诊断症状,也更好地帮助大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酒精肝这个疾病,从而来更好地使自己避免这个疾病的发生,预防酒精肝这个疾病带来的并发症,从而避免酒精肝的危害。
3酒精肝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红酒利健康可以喝一点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适用。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误区二:多喝酸奶解酒保肝
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在胃黏膜上只有少量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对酒精进行代谢,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那进行代谢的。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要避免肝脏的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酒精的摄入。
4中医对于酒精肝的治疗方法
轻症酒精性肝病 一般无临床症状,如及时自行戒酒或针灸、耳针戒酒,或服葛花、葛根、陈皮、茯苓、砂仁、黄芩、黄连等解酒护肝中药,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如继续嗜酒,病情将继续发展。
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如身体肥胖、全身倦怠、易疲劳、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右上腹及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等,其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郁日久化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治疗除及时戒酒外,可服用中药白术、茯苓、泽泻、丝瓜络、广郁金、栀子等,以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转。
酒精性肝炎 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饮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发热及黄疸,肝脏出现肿大和压痛,同时还可有脾大、腹水、水肿及蜘蛛痣等。其病因病机为纵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肤而发黄。应立即戒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可予柴胡、黄芩、半夏、茯苓、陈皮、党参、茵陈、山栀、大黄等中药,疏肝利胆,清利湿热而退黄,并结合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酒精性肝纤维化 症状与酒精性肝炎相似,往往需做肝穿刺进行诊断。其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痰湿蕴结,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脉络受阻,气滞血瘀,气、血、痰互结于腹中而成积块。应立即戒酒,并服用中药柴胡、黄芪、丹参、半夏、莪术、鳖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抗纤维化。
酒精性肝硬化 在早期可无症状,常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牙龈出血及鼻衄。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其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气、血、痰日久不化,肝脾不调,久则及肾、肝、脾俱损,气、血、水凝聚腹中而成酒臌。中药可予柴胡、枳实、丹参、茯苓、车前子、泽泻、益母草、莪术、鳖甲、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等疏肝理气,活血利水,消食和胃,以改善胁痛、腹胀、黄疸、纳呆、厌油腻、腹水等症状,促进肝纤维化逆转,使肝硬化得到控制。
5喝酒前吃肉可否有效预防酒精肝
预防醉酒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吃些肉类,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的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酒精肝等因喝酒引起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我国,男性酒精肝患病率为6.36%,女性为0.36%;男性嗜酒人群酒精肝的患病率为21.77%,女性嗜酒人群为7.26%。酒精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第二大杀手。
正因如此,不少解酒产品在宣传上都突出了“护肝”的概念,“解酒护肝茶”、“解酒护肝片”等应运而生。许多经常需要应酬的人都尝试过“解酒护肝”产品,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肝脏的负担。“也不知道管不管用,反正就觉得吃总比不吃强”,这是他们普遍的心态。
但有关专家表示,长期过量喝酒必然伤肝。而且,肝脏受损是不可逆的,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使之复原。因此,只有“戒酒护肝”之说,而不可能“解酒护肝”。“解酒护肝”的概念只是迎合了长期过量饮酒者的心理需要而已。
据介绍,“解酒护肝”产品多采用中药配方,但根据中医理论,护肝是一个长期过程,用药需要对症。有的人是肝阴虚,有的人是肝火旺,用药是不一样的。而很多这类产品在其宣传介绍上却标注着“适合各类肝损伤人群”,适用人群如此广泛,恰恰说明它的不科学性。
酒精性肝病根据程度可以分为轻症酒精性肝损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一旦发展到酒精性肝硬化,还有可能并发原发性肝癌。而且,已经有了慢性乙肝、丙肝的人,更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如果发生呕吐、右上腹疼痛,或者有黄疸、发烧等症状,并且发现肝肿大时,就得注意是否患了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发现腹部逐渐肿大,下肢有水肿,面部逐渐变瘦、发黄,就得注意是否已经有酒精性肝硬化了。有时候一个全无症状的人,其肝组织也可能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倾向。因此,长期饮酒的人要注意定期做肝功能检查。
预防醉酒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吃些肉类,或饮用牛奶,利用食物中的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
千万不要空腹喝酒或将汽水、苏打水和酒一起饮用,这将会使胃部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加快酒精的吸收速度,使肝脏来不及解毒,酒精浓度增高而导致醉酒。
浓茶和咖啡虽然有一定的兴奋和清醒作用,但咖啡和茶碱的利尿作用可能加重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失水,而且对肾脏有毒性。咖啡和茶碱的兴奋性可加重心脏负担及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用咖啡和茶解酒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