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川芎大家都比较陌生,所以对于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大家要多知道一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弄得有些苦恼,,为了解决你的烦恼,小编为你准备了,了解一下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吧。
目录
1川芎助女性调经
川芎是治疗女性月经不跳的主要中药材。《本经》就曾记载它治疗有妇人血闭无子的功效。
调理月经周期是女性保养重点。中医认为肝脏具有“统血,藏血,运营周身之血”的功能,月经属血,这个时候调理月经自然从肝入手。只有让阴血充足了,肝气能够有所深藏,才能保证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
养生茶:川芎茶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是著名产后方剂“生化汤”中重要的一味中药。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非常有效”。
做法:准备川芎3克,茶叶6克,锅中放两碗水,烧开后,将川芎和茶叶一起放进去,转小火闷一会儿,放点冰糖或者蜂蜜调调味道,就可以了。川芎茶的做法虽然简单,可是也需要用心。
要注意:川芎性味偏于温窜,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孕妇需谨慎使用;川芎不可以单用,要与补气补血药配伍使用。此外川芎剂量大时常有头晕、欲吐等症状,须加注意。作为保健的话,尽量5克以下吧。
养生穴:按摩腿部
功效: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主生殖,属于这三脏的经脉——足三阴经从足沿下肢内侧走向腹部,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与任脉交会,疏通这三条经络,自然可以通畅全身血气的运行。
位置:脚踝到膝盖之间的小腿部分。
做到位:每日可以自下而上点按足三阴经小腿部循行线,反复治疗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点按。出现明显酸痛或刺痛感,遇此位置要停留片刻,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上点按。
觉得找不对也没关系,先找到内踝尖,沿内踝尖向上推按,沿着胫骨后缘向上,直至近膝关节,所经之处依次点按就可以啦。
2川芎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行气药、祛风药、活血药;活血行气,适宜瘀血阻滞;祛风止痛,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跌打损伤;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风寒湿痹,痈疽疮疡。
川芎的鉴别: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质坚,不易断,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为佳。
食疗价值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川芎、酒川芎、炒川芎、麸炒川芎,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阴凉干燥处,防蛀。
食疗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 ,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食物相克
川芎恶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
做法指导
1. 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恶露腹痛,以及肿块等症,可与熟地(或生地)、白芍(赤芍)、当归组成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加味。
2. 凡偏正头风头痛,属风寒昨,可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配伍。
宜忌人群
在饮食及人群方面,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但是,高血压性头痛、脑肿瘤头痛、肝火头痛等患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结语:川芎贵为中药,对服用人群有严格的要求。虽然它能活血,但如果无其他病症,想要通过食用川芎来达到养生目的,还是要先询问医师的建议再决定食用量哦~
3川芎的副作用
川芎作为中药植物中的一种,具有很好的药物作用,尤其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时对于病菌也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包括大肠、痢疾(宋内氏)、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抗辐射作用,另外,调查显示,川芎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以下就是关于“川芎的副作用 ”的介绍:
宜忌: 阴虚火旺, 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毒副作用: 本品及其有效成分毒性很小.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与肌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5.86g/kg和66.42g/kg.川芎嗪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39mg/kg.亚急性毒性实验连续给药4周(每天5~10mg/kg), 在实验犬未见中毒表现及明显病理变化.川芎提取物1.5g/kg 或3g/kg给大鼠灌服21天, 投药1周后发现竖毛、鼻孔四周有血液样的附着物, 有流涎现象.高剂量组尿中乙酰葡萄糖氨基酶活性下降, 血液中Hb和红细胞比积值显著降低而平均血小板容积值显著升高.
临床应用本品,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一般认为比较安全.极少数妇女可有经期提前、月经量增多.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川芎的副作用”也有了新的理解,虽然川芎作为中药食材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很好的作用,但是,患者还是需要多加注意,以免误食给健康造成伤害。
4川芎应怎么治疗头痛
川芎为治疗头痛的要药。张元素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李东垣也认为“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临床之际头痛以川芎配伍其他药疗效显著。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经云:“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川芎能直上巅顶,去除风邪,舒展清空之阳,使气血得以上下,头痛自解。然“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多夹杂它邪。风寒头痛治以川芎茶调散,以川芎为主药,配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防风、甘草;风热头痛用川芎配菊花、石膏、僵蚕;风湿头痛以川芎合藿香正气散以祛风散湿。
瘀血头痛
瘀血头痛,多因久病入络,血行不畅,瘀血内停,阻塞脑络,此证头痛多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临床常用血府逐瘀汤,疗效可靠,可重用川芎15~30克,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行头目,重用则破血行气,散结通痹,头痛愈捷。
血虚头痛
营血亏虚,不能上荣脑络所致头痛,历代医家每多推崇用川芎治疗,张元素称川芎是“血虚头痛之圣药”。李东垣也言川芎可“补血治血虚头痛”,“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细辛,效如神”。王好古云:“川芎搜肝风,补肝血,润肝燥,补虚风。”川芎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补血养荣,故川芎入补养药中能鼓舞营血直上巅顶,常配伍当归、白芍、熟地、黄芪、枸杞子、女贞子、菊花等。
痰浊头痛
《金匮翼》曰:“痰厥头痛者,痰从脾而至胃也。夫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病则胃中津液不得宣行,积而为痰,随阳明之经上攻头脑而作痛也。”川芎味薄气雄,上行可搜达脑络之痰浊,通利清窍之阳气。张景岳云:“痰厥头痛,平胃散加川芎、细辛、蔓荆子之类主之。”《局方》芎星汤则为痰浊头痛而设,药用乌头、南星、干姜、川芎、甘草、细辛、生姜,临床颇多效验。
阴虚头痛
医者云:“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络致头痛,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自除。”笔者针对阴虚头痛常用熟地、玉竹、山茱萸、麦冬、五味子、玄参、当归、川芎,数剂即愈。此方将川芎用于大队滋水养阴药中,是借川芎上行之力引养阴药于巅顶脑络,以滋润脑髓,平熄虚火,头痛则愈。
5瘀血质最佳黑豆川芎粥
杨小姐最近一段时间脸色不好看,面色晦暗,皮肤偏黯、色素沉着,还经常有瘀斑,并且容易疼痛,眼眶黯黑,嘴唇黯淡,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经过治未病专家诊断为:瘀血质。专家指出,瘀血质多斑最佳黑豆川芎粥。
【药膳指导】
山楂红糖汤:山楂10枚,冲洗干净,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
黑豆川芎粥:川芎10g用纱布包裹,和黑豆25g、粳米50g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