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不仅会导致牙齿缺损,还会导致牙齿缺失。当后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时候,会严重影响人的咀嚼功能,所以对于蛀牙一定要一起引起重视。那么蛀牙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介绍。
目录
1如何诊断蛀牙
1、当蛀牙刚开始的时候 患初期蛀牙的部位发生在牙齿的珐琅质,不会有痛的感觉,而且牙齿表面通常是完整的,肉眼看不见有蛀洞。牙齿邻面这部位的蛀牙就更难察觉。有时需照X-光片才能确定。 这个时候的龋齿并不严重,对应的治疗方法非常简单:牙科医生可以在患有初期蛀牙的部位涂上高浓度的氟化物,令初期蛀坏的部分还原。
2、当蛀牙蔓延至象牙质 牙齿出现蛀洞,进食时会感到牙齿疼痛。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点严重了,大多数人都是这个时候发现的龋齿并开始治疗的。 对应的治疗方法:在蛀坏部分不大,牙齿还很坚固时进行补牙,如果蛀坏的范围变得广泛,牙齿已很脆弱时进行镶制人造牙冠。
3、当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即蛀牙蔓延至牙髓时 牙齿出现明显蛀洞,产生剧痛。牙髓有机会受细菌感染而坏死,细菌甚至会从牙髓经牙根部分扩散至附近的牙周组织,引致发炎或脓肿。这个时候的龋齿已经严重了。 针对的治疗方法:牙髓治疗(杜牙根),如有需要,会镶配人造牙冠,根管治疗。
4、最后,牙齿严重龋坏,伴有牙虫的发生,引起的剧烈疼痛。 这种情况当然要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但考虑到这种情况有剧烈疼痛的症状出现,介绍给大家一个治疗疼痛的方法:白酒泡花椒,泡软后,用花椒沾上白矾面,咬在牙上即可止痛。
2蛀牙治疗方法有哪些
1、龋坏组织磨除法
此法是指将龋齿磨除,磨除尖锐的牙尖、牙边缘和表层龋坏组织,阻止蛀牙继续发展,这种方法适用于蛀牙的面积比较大的情况。
2、填充法
这种方法俗称补牙,将蛀牙部分的组织清除,然后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利用补牙洞型将充填材料固定在牙齿上,复原牙齿的缺损,恢复其功能。这种方法是治疗蛀牙最常用的方法。
3、根管治疗
就是先将蛀牙顶端钻孔,然后通过医用的根管将蛀坏的死牙髓抽出,再用根管进行消毒、杀菌,最后再用根管填充材料进行填充。使蛀牙恢复正常的形态与基本的功能。而且也避免了外界细菌的进一步侵蚀。
3幼儿龋齿不宜吃哪些食物
1、爆米花
含铅量高,容易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抗病能力下降。
2、肥肉
儿童常吃、多吃肥肉,不仅会造成肥胖,而且会影响钙离子的吸收,久之可能造成体内钙的缺乏。
3、罐头食品
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等添加剂。因为儿童发育尚未成熟,肝脏解毒功能还不完善,这些添加剂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
4、可乐饮料
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
5、奶糖
奶糖残留在儿童牙齿间隙,经口腔细菌作用,很快就转化为酸性物质,而且奶糖一般都加进了少量的有机酸,会使牙齿组织疏松、脱钙溶解,严重时造成龋齿。
6、彩色食品
有些食品色素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这种物质会干扰人体内的正常代谢和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蓄积在体内还会导致慢性中毒。过多食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儿童多动症。
7、果冻
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钠,吃得过多会影响对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也会降低铁、锌元素的吸收,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
8、泡泡糖
含有增塑剂等多种添加剂,在嘴里长时间含着,很容易把胶基咽下去,对儿童健康有不良影响。
4蛀牙对患者都有哪些影响
1、影响生长发育。由于蛀牙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引起感染性疾病。儿童蛀牙引起根尖周围感染时,往往成为感染病灶,造成全身性感染,与此有关的疾病有视力降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长期低热等病。
3、蛀牙引起的根端肉芽肿、囊肿、牙髓感染等完全可成为感染病灶,在过度疲劳,感冒等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诱发肾炎、风湿热、扁桃体炎、脓疱疮、猩红热、败血症等。
4、患蛀牙儿童的口腔温度较正常儿童高,血中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块,红细胞减少,血色素低下,血清总蛋白改变。当蛀牙治疗后则恢复至正常,但血清总蛋白蛋短期内改变不大,因此,当孩子不明原因的低热、贫血、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增快时,不妨首先进行口腔检查。
5、造成心理障碍。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5美味的糖果为什么会造成蛀牙呢
糖参与菌斑形成,帮助细菌翻附在牙面上;作为细菌底物,糖被酵解后产生的酸液堆积在牙面,导致龋洞形成,这是糖致龋的主要机制。
糖的致龋能力受到糖的种类、性状以及食糖量、频率等多种因素影响。蔗糖、葡萄糖致龋力强于麦芽糖及乳械。日常食品如白糖、水果糖、红糖、点心、蛋糕富含蔗糖,应控制摄人最固态或半固态,尤其是梢细、有猫性的甜食如奶搪摄人后不易被清洁,滞留口腔时间长,细菌有充足的时间利用产酸,致龋力强;而糖类液体易被吞咽或被唾液稀释,如饮料,致龋力相对较弱。另外,摄糖越多,患龋风险越大;而如果摄糖频率高,就能持续为致龋菌提供能量和底物,使菌斑内持续维持较高的酸度,增加患龋风险,因此,频繁吃糖较一次大量吃糖危害大。
有人或许会问,我们平日里的主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燕麦、上喊、大豆等也富含大分子糖一一淀粉,是不是也不能吃了呢?绝对不是。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吃主食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且淀粉致龋力较弱,易形成团块被吞咽到消化道,不易致龋,因而对龋病并无很大影响。为了减少龋病发生,我们建议:要少吃甜食,尤其是蔗糖;不要频繁食用糖;不能含着糖睡觉;尽量选择糖代用品,如木糖醇。